省非遗公示期间,高淳上书省文化厅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1日03:52 南京报业网-金陵晚报 |
□本报记者周扬天宇 【金陵晚报报道】仅仅相隔一道田垄、一条河,这边是南京的高淳,而那边则是常州的溧阳。地域上的相邻,让两地的民风民俗都很相像,就连节日时的庆祝方式都如出一辙,但就因为这样相近,却让两地在申请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时撞了车——高淳的跳五猖和溧阳的跳幡神是非常相似的两种民间舞蹈,可是最终公示的推荐项目上却只 有溧阳的跳幡神。“为此,高淳桠溪的老艺人们已经多次来到县文化局,要求为高淳跳五猖正名。”高淳县文化局原局长、民俗专家汪士延告诉记者,县文化局在广泛听取了艺人们的意见后,已经在省文化厅规定的公示期内,正式向省文化厅请示,希望可以将高淳桠溪的跳五猖列入第一批省“非遗”项目名单中。 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西周 要追寻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根源,首先就要考证其发源的年代,而高淳的跳五猖在发源年代上无疑是最早的。 根据有关专家的考证,高淳桠溪的跳五猖最早起源于西周的宫廷舞蹈,是从远古时期的祭祀仪式演变而来的一种艺术形态。这种宫廷舞蹈后来渐渐地传到了周王分封的各个诸侯国的宫廷中。 西周宫廷舞蹈是起源,东周时由诸侯国流传到了民间,而到了之后的秦汉时期,更多的证据都可以证明高淳是跳五猖在苏南地区的主要源头。“我可以随便举出两个,你们自己来判断。”汪士延说。 如果把视野放在公元元年前后的一两百年中,就会发现当时的高淳、溧水、溧阳都属于同一地区——溧阳县。但是,请注意,这个溧阳县与现在的溧阳可大大不同,不但辖区很大,而且当时溧阳县的县治是在今天高淳的固城。也就是说,现在的高淳、溧水、溧阳都属于县治在高淳固城的行政单位所辖。高淳桠溪的跳五猖则是在明朝逐渐向溧阳、溧水等地流传的。 此外,高淳桠溪跳五猖是由祭祀“五天帝”而来的,关于“五帝”的说法,一种是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而高淳一位生于1901年的老艺人则曾经告诉县里调查民间文化的干部,跳五猖中祭祀的“五帝”应该是五方“天帝”——东方苍帝、南方赤帝、中央黄帝、西方白帝、北方黑帝。 “从祭祀的‘五帝’和跳五猖的表演内容来看,都与《淮南子·天文训》中‘五帝’的叙述完全相同。”汪士延说,《淮南子》是西汉时期出现的一部博大精深、气势恢宏的理论巨著,其记载非常权威。 传承有序:三代人都是班主在 对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评价时,是否有传承人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而如果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但有传承人,而且传承有序,每代传承人之间都有血缘关系,那这项非遗就更加有价值。高淳跳五猖就是这样一个传承有序的非遗。 记者在汪士延和桠溪当地人的指引下,来到了桠溪的祠山庙,所谓祠山庙就是民间专为供奉“祠山大帝”和“五猖神”所建造的庙宇。在祠山庙里记者见到了高淳桠溪跳五猖的班主、今年62岁的杨保头。 “我家三代都是桠溪跳五猖的班主,这种民间舞蹈自古就是我们高淳人跳的,这次真是没想到。”杨保头一见到记者就自我介绍起来,言语中毫不掩饰他的抱怨。 杨保头告诉记者,从他的爷爷开始就是跳五猖的班主,父亲和叔叔也都是跳五猖的组织者,到他已经是第三代了。其实,这第三代的班主是最不好当的。因为在杨保头的祖辈、父辈那两代跳五猖非常盛行,老百姓都喜欢这种祭祀与艺术相结合的活动,但是到了杨保头的时候,跳五猖被认为是封建迷信而无处可跳,濒临消失。 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跳五猖才又受到重视,可是这时候会跳的人已经很少了,而且全都是80岁以上的老人。为了能够让跳五猖传承下去,当时的文化干部特地将所有会表演跳五猖的老人组织在一起,不但让他们表演跳五猖以方便文化干部记录舞姿。更是让他们集中授课,甚至还开出了一天三元五角的工资,这在那个年代的高淳乡下也算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了。 有了老师,学生当然是不愁找的,但也不是每个报名的学员都要,老艺人们挑选学生可严格着呢!据杨保头回忆说,身材是首先需要考虑的,只有身材比较好的学员表演起跳五猖来才更具观赏性,而且挑选的学员个头还得差不多高。“身材是初选,然后还要让你练两下,看看你有没有跳舞的天资,就像现在考试需要面试一样。”杨保头说,经过这样的选拔,最后入选的人才可以学习跳五猖。 现在,杨保头麾下已经有130多个民间艺人了,其中能够熟练表演跳五猖的就有30多人,平均年龄在50岁左右。一般都是农闲的时候进行训练和表演。 有物为证:清代图本今尚存 有了近3000年的历史源头,又有了三代班主的“人证”,汪士延又拿出了“物证”——一幅清代乾隆年间传下来的跳五猖“行当图”。而这幅“行当图”现在就保存在杨保头的家中。 随后记者一行又来到了杨保头的家中,杨的家人听说记者是来看“行当图”的,一下子就围了上来。原来杨保头平时将这幅图本藏在家中隐秘的地方,从不示人,就连家人都没有见过。 对于这幅“行当图”,杨保头保护得非常尽心。先是他自己用毛竹做的一个匣子,接着是一层红布,然后是塑料包装,最后才是图本。为了让记者看清楚整幅图本,杨保头特地把它挂在了院子当中。 “这就是跳五猖中祭祀的五帝。”杨保头告诉记者,画面上清楚地描绘着跳五猖群舞的阵势,而其他人物则是各路神仙。历史上的跳五猖表演都是以此为标准,并且以祖传师授的方式沿袭下来的。 据杨保头介绍,这幅图最初是他爷爷在一次表演跳五猖之后得到的,后来传给了他的叔叔,叔叔在临终前才把图本传给了他。现在,他只是在每年六月初六,民间传说“晒龙袍”的时候,才把它拿出来透透气。 省厅表态:昨天是第一批省“非遗”推荐项目名单公示的最后一天。记者致电省文化厅社文处,该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类似高淳跳五猖这样的情况还不在少数,这主要是因为地理上的相近,导致民风民俗的相近。目前他们只是负责收集和整理各地发过来的材料,但是具体怎样处理和协调还需要文化厅开会讨论后才能知道。 ■附件 高淳跳五猖:民间舞蹈。流行于南京市高淳县及安徽省郎溪县。其最早起源于西周的宫廷舞蹈,后慢慢兴盛起来,1949年后停顿,上世纪80年代后开始恢复。过去在庙会中上演,现在成为欢度春节的文娱节目。五猖是指东西南北中五方天帝,一般先在广场进行,然后巡回表演。内容为逐妖除魔,消灾降福。 溧阳跳幡神:一种祭祀歌舞,相传起源于明末清初,每年岁末年初上演,表演者一旦穿上代表各路神仙的装束,就成为神仙的化身。农民们自发组织起来,出发前以固定仪式请出诸神组成的队伍,浩浩荡荡地走乡串村,为人们求祥纳福。 (编辑小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