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如此甘醇丰美——参加中国作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散记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1日04:19 大河网-河南日报 | ||||
从迈进北京饭店那一刻起,就融入一条文学的洪流之中了。 五年一度的全国作代会,据说这一次待遇最高。主要的活动场地和住宿地点,都安排在了天安门旁边著名的北京饭店,河南代表团20位代表下榻的是其中的贵宾楼,而且每位代表单独一个房间。 这个秋冬之交,北京饭店长长的东西回廊,犹如一段金碧辉煌的河床,流溢着文学的熠熠星光。 你每天在走廊里与陈忠实、苏叔阳、张贤亮、舒婷同行; 你时常在电梯中与李存葆、王安忆、莫言、苏童相遇; 你在会场里看到了莫言、张抗抗、阿来、扎西达娃的身影; 你在名单上读到了季羡林、杨绛、王元化、黄宗英的名字…… 开预备会那天,在会场上寻了空位坐下,一转脸,发现身旁坐着的竟是贾平凹。他穿着深灰休闲上衣和牛仔裤,面容比想象的滋润得多。这位先生十分可爱,他主动询问联系方式,见我们没带名片,就从口袋里摸出一个揉皱的人民文学出版社信封,让我们写在背面。他说他妻子的老家也在河南,陕西人与河南人很亲。座中不断有人递来本子请他题字,他一一照办,我们近水楼台,也请他随意题写一点什么,他想了想,为我写下了苍劲的“海风山骨”……曾请贾平凹为散文集作序的周同宾,与他相见握手,说自己老了,平凹用浓重的陕西话说:“人都老了。”到了闭幕前夕见他,脸上已有思归倦色,大概是想念他的字字画画坛坛罐罐了吧。 北京作协宴请河南作家以后,在京的周大新、阎连科、柳建伟、刘庆邦、朱秀海、邢军纪、陈世崇又到北京饭店,分别看望了从家乡来的王岭群、李佩甫、张宇、张一弓、二月河等老朋友。如今,他们已屹立成了一个阵容强壮的河南籍作家群,在首都、在军旅闯出了响亮的名声,以出自中原的实力,几乎每人都抵达了一种创作风格的高峰。 会场两次排座位,我都与王跃文为邻。这位44岁的湖南省作协作家党支部书记,看上去是一个英俊敦厚的棒小伙儿,锐气内敛,话语不多。他的小说题材已不局限于官场,他说目前个人的专业创作环境很不错。 第七次作代会的代表953人,年龄最大的96岁,最小的29岁,其中小说家最多。看来,喧嚣走红的“80后”新锐作家,还没能进入这个层面。与会的青年作家人数占比例不大,却是一个极其活跃的群体,白天参加会议活动,晚上赶赴各种聚会,接连几天,年轻的眼睛都熬红了。试想10年、20年以后,全国作代会将是一片新星密布的景象。 第七次作代会之所以格外引人主目,一个主要原因是换届。中国作协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先后3任主席,第一位是85岁辞世的茅盾,第二位是101岁辞世的巴金,第三位就是今年49岁顺利当选的铁凝。换届之际,落差无疑是有的,但中国作协毕竟从2006年开始进入了历史新阶段。 闭幕式上,并排出现于主席台中央的铁凝和王蒙,一老一少,引起新闻记者一阵惊喜的狂拍。巴金先生去世已经一年多了,这是新老接替的一种象征。 镜头里,王蒙笑容如水,铁凝笑容如花。 作品为王 这次的会议代表,除了上届主席团、全委会的当然代表和名誉委员代表,大部分是由省、市、自治区“海选”产生的,每位代表在当地都有一定影响,可谓出类拔萃。然而,当这九百人众汇聚首都,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星云团,大多数星星都黯淡了、模糊了。老的星辰逐渐稀疏,新的光芒将露未露,真正耀眼的就只有为数不多的恒星和明星了。 也许新闻镜头是一个标尺,它们集中对准的那些目标,多是文学圈、出版界、读者群乃至社会上共同体认的当红之星。在会场上可以发现,最受记者镜头追捧的,男作家有陈忠实、二月河、贾平凹、苏叔阳、张贤亮、莫言、苏童等,女作家有铁凝、王安忆、毕淑敏等(有些代表如张洁、方方、池莉没有到会)。 文学是多情的。文学是无情的。在这里,思想价值成为一种圭臬,艺术标准成为一种律令,时光淘汰成为一种定夺。在这个灵光四射的特殊领域里,最令人看重的,最说明问题的,只有作品。一切靠作品说话,有了扛鼎之作你就神完气足,有了经典之作你就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反之,头衔也会显得虚幻,光环也会显得缥缈。总之,作品为王。 中宣部副部长李从军在一次讲话中,充分肯定了中国文学成就之后,提到人们正在追问的一个问题——当今中国文坛,为什么难以产生大师与传世之作?什么是大师?他说,一是作品昭示时代真谛,超凡脱俗,其代表作成为传世之作;二是对社会、对受众产生重大影响;三是具有独创性贡献,开一代风气之先;四是生前身后拥有众多的趋从仿效者;五是境界高远,知识渊博,进行不懈追求。而大师不是哪个人说了算的,需要时间来证明。 此次当选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的二月河说,盛世出盛典,产生不了大师和经典的时代,是称不上文学盛世的。 潜流澎湃 11月10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主席台,优雅的鲜花织成三角形花帘垂覆在讲台上。海潮一般的掌声中,胡锦涛总书记走向讲台,向台下的作家艺术家鞠躬,又向主席团鞠躬,然后发表了暖人肺腑的重要讲话。 3天后的夜晚,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胡锦涛总书记又与文代会、作代会3000多名代表联欢,并走上舞台,与几位歌唱家一起高唱《在那遥远的地方》、《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11月13日,温家宝总理、唐家璇国务委员分别作了形势报告。 尤其使我难忘的,是开幕式上中国作家们唱的《国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起初声音低沉,在胸膛中隆隆滚动;渐渐气冲丹田,沉着而浑厚的歌声徐徐升腾;最后纵情放声,在坚定的歌声中敞开一副热血情怀。在“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的伟大工程中,作家们的作品就是结实的砖石,作家们的笔就是有力的利器。 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与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两会同时召开。比起戏剧、音乐、舞蹈、杂技、书法、美术、摄影等艺术家集中的文代会,作代会上没有热闹喧腾、没有缤纷绚丽,显得相当安静。会场上,白发青丝济济一堂,皓眉明眸交相映衬,男代表多,女代表少,无论阳刚阴柔,都是衣着朴素,意态沉静。 “作家是为社会出思想的。”是不是“思想”总是安静、沉静、澄静的? 赴京的K180次列车和返家的K179次列车,河南作家们上车时都已夜深,然而,即兴自发的文学话题,仍在各个软卧包厢中久久持续。窗内的灯光与窗外的星光叠印闪回,映出一双双炽热的目光、一张张兴奋的面容…… 水面波澜不惊,水下却是潜流澎湃。灼热的冲动,奔涌在每位作家的内心深处,一个“孕育文学大师和经典之作的强大的孵化期”,正在潜流之中摇荡。⑥1 □王钢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右)与本文作者 在京河南籍作家朱秀海、阎连科、刘庆邦、陈世崇、邢军纪(自右至左)在文代会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