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孩子的想象力(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1日06:48 山西晚报 | ||
杨鹏近照 “每个孩子都是天才,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让人感到吃惊,但伴随孩子成长的是,想象力、创造力慢慢地流失,而长大后成功的大多数人都是想象力和创造力保持下来的人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想让孩子长大后变成天才,就一定要栽树,没有种下幻想的苗子,长大了就没有幻想的丛林,在幻想能力、创造能力上就无法超越别人。”这是杨鹏在明白记者的采访主题后,说的一段话。想象力遭扼杀 今年9月开学,许妍(化名)分到了高二文科班,她写的第一篇作文,得了前所未有的0分。 那篇作文的题目叫《路》,老师说写成议论文或者记叙文都可以。因为是刚刚升入文科班,想给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许妍想:“我可以写一篇与众不同的作文,让老师同学开开眼。”她决定用魔幻的手法来写这篇作文。许妍从小就喜欢读科幻小说和童话,因此,写类似的体裁对于她来说不成问题。 但是,第二天,许妍翻开作文本,看到了一个又大又圆的0分。她去向老师请教,老师很严厉地对她说:“这篇作文绝对可以在报刊上发表,我给你打0分,是要提醒你,你的作文太不符合考试所规定的评分标准了。如果高考作文你也这样写,是要吃亏的……” 在刚刚结束的一次单元测试中,老师出了这么一个问题:“雪化了是什么?”这个问题对于稍微有点常识的人来说,是很简单的———雪化了是水。但是,上五年级的王司棋(化名)给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答案:“雪化了是春天。”然而,这个别出心裁的答案,被老师打上了一个鲜红的“×”号,至于原因,自然是因为跟标准答案不符。 这些并不是特例。 现实的情况是,对孩子想象力的培养更多地跌入应试教育的怪圈。孩子在三四岁时,就去学美术、音乐、舞蹈……这些技能非常重要,这一切都无可非议。但是,对教育来讲,这是非常可怕的,如果技能方面的东西,小时候没学会,长大后还有补偿的可能。但在想象力最活跃、最丰富的童年、青少年时代没有想象力的教育,长大后就再也补不回来了。正如托尔斯泰所说:“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制造,那他的一生将永远呈模仿和抄袭。” 是什么一点点像锉刀一样磨平了孩子的想象力?成年人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担当起教育的重任?尺度在哪里?如何做才能保护好孩子们最可贵的品质……有太多的问题,需要一份科学的答案。 2006年11月11日,本报记者与我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杨鹏,在太原不期而遇。他正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一个名为“幻想中国”的活动,目的很简单———保卫孩子的想象力。 “定性思维是孩子想象力的杀手。” 山西晚报:想象力真的这么重要吗? 杨鹏:世界上的人不外两种,一种是创新者,一种是模仿者,后者永远落伍。经常有人问我想象力和知识哪个更重要,我觉得,知识的培养并不一定要在孩子的幼年完成,可以在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完成。但是,如果在童年时代孩子的想象力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他们长大后就会变成想象力的缺失者,直接后果是没有创新的能力,在社会竞争中难以立足。 山西晚报:是什么偷走了孩子的想象力? 杨鹏:定性思维是孩子想象力的杀手。我们现在知识传递的结构就是学得多用得少,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取“见树不见林,学不致用”,许多老师和学生都认为,中学乃至大学的学习都是基础学习,学过的知识现在用不上,将来会用上,所以不必强调学用结合,这其实是个认识误区!如果知识学习只是为了将来某一天能派上用场,哪一天算是某一天呢?什么是学习的终极目标?是拿到一个好成绩,还是将学过的知识活学活用? 正如哈佛大学博士、香港城市大学副教授岳晓东所说,西方教育与我们的根本不同在于:它从小学就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批判思维。例如,中国人讲辛亥革命,必然是讲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意义等,到头来要求学生像流水账一样记下这一切;而美国人讲独立战争,就会要求学生做小组研究,探讨其发生或不发生的原因,到头来连独立战争是否会发生都是一个问题。 “对孩子的教育要顺乎天性,崇尚自然,尊重其想象。” 山西晚报:你认为成年人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担当起教育的重任? 杨鹏:孩子的想象也许有些可笑和不切实际,但是作为成人的我们是否想过,瓦特正是有了“为什么蒸汽能把壶盖顶起来”的思考,才有了后来蒸汽时代的到来;莱特兄弟正是有了“人能否长上翅膀,像鸟一样在天空中飞翔”的异想,才有了人类飞翔天空的现实……当孩子说出很多成年人听来荒诞无稽的话时,不应该批评他们胡思乱想、不切实际,而应该引导他们,让他们在幻想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这正是他们想象力活跃的表现。 山西晚报:尺度如何把握? 杨鹏:我生于上世纪70年代,我上中小学的时间是80年代,正是填鸭式的、分数至上的教育占上风的年代。我亲眼看到我的同学没有办法考上初中、高中,以至大学,他们不但在思想意识上停滞不前,生活也是没有希望的,他们经历的教育并没有教会他们在社会上生存的办法。当然,从教育本身来讲,教育跟人的自由的天性、放纵的本性是矛盾的,这就得看它的“度”在什么地方。我也承认,高考制度是目前我们惟一一种可以比较公平地选拔人才的制度。 “只有创新才能让孩子有机会超越常人。” 山西晚报:如何做才能保护好孩子这种最可贵的品质? 杨鹏:想象力的培养并非凭空而来,家长与教师要指导孩子多接触事物、多观察事物,加深对事物的理解,丰富知识,为想象力的发展做好准备。 我们的教育从中学起就过分强调技巧,根本没有开拓学生的知识面才是根本的弊病。见多才能识广,而没有宽广的知识面,想象力就是无源之水。在中学里,题海战术使学生忘记了做题的目的是为了理解知识。在大学里,有些老师的知识过于陈旧和狭窄,将学生引入死胡同,更不可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培养孩子开放式的思维。“创造力就是把熟悉的东西变得陌生起来,再把陌生的东西变得熟悉起来。”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应该多用开放式的方法提问,提出答案丰富的问题让孩子去寻找。在这种寻找的过程中,孩子的想象力会得到足够的发展。 山西晚报:包括你的作品在内的童话、科幻文学作品是否对塑造青少年的心灵世界和人文精神品质有所帮助,这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杨鹏:其实文学的教育性无所不在,但与科普性的教育文章有所不同,儿童文学是通过文学感化、阅读渗透来影响教育孩子。人文关怀与生命追寻应该是童话与科幻创作的原动力,也可能是所有文学的原动力。童话和科幻文学的对人的影响会渗透体现在各个方面:处理事情方面、对待他人方面、对待事业方面等。 “给孩子一个真实的世界,不能给他们包装后的世界。” 山西晚报:在儿童文学的世界里,是应该给孩子一个包装的世界还是一个真实世界?教育性与文学性一向是儿童文学创作的矛盾,你希望你的作品能让读者快乐还是受教育? 杨鹏:孩子是很纯洁、真诚的,我们不能给他虚假的东西,让他们变得虚伪。如果只能在使读者受教育或使读者快乐之间选择一个,那我选择使读者快乐,因为快乐就是一种教育,只有孩子感到快乐了才会对你的作品有信心,真正地受到教育。 教育性和文学性非常矛盾但并不是不能统一在一起,作品文学性好的话一定包含某种教育性。在传统的少儿读物中,主人公的品格基本是善良、隐忍的,面对暴力,他们都显得弱小无力,只靠外力(如仙女)、宝物(如马良的神笔)和一些突发事件来扭转命运,贯穿其中的信念则是只要有一颗仁慈的心,便会战胜一切恶魔,这样的信条易引导孩子走向一个心理误区:仁慈与善良有余,开拓与勇猛不足,对世界盲目乐观和使他们缺少忧患意识。面对社会竞争激烈的今天,当今少年儿童品格在为人正直善良之外,他们要大胆开拓,勇敢进取,靠科技与智慧去面对挑战,创造世界。因此,作品更要强调现代意识。 山西晚报:不少中小学生的家长总是抱怨,自己的孩子不爱读书、不爱写作文,阅读和写作是基本的交流形式,热衷于表现自我的孩子没有理由不喜欢这种交流,问题出在哪里? 杨鹏:发生这样的情况其实与家长和老师没有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有关。就像爱因斯坦所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培养孩子读书的时候不应该拿着鞭子赶着他们读,我们应该用一种更为巧妙的、真诚的方式,把他们引入到文学的世界中,让他们去感受文学的美好,去爱上文学。指导孩子阅读的时候,对孩子不应该太苛刻,不应该只局限于纸质书的阅读,也应该让孩子接触一些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动漫。只有这样孩子才接触到更多文学作品,不会变成一个只有躯壳没有精神的人。 关于杨鹏 ★他的写作被读者形容为水龙头,一拧开开关,文字就像自来水一样源源不断,想刹也刹不住。 ★他已经写了12年的儿童文学,出版作品100多部,多篇作品被翻译成英、日、韩等多国文字,在海外出版。 ★他的代表作品是:《校园三剑客》《装在口袋里的爸爸》《外星鬼远征地球》《来自未来的小幽灵》。 ★他曾获得过“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中国科幻小说银河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文化部“蒲公英奖”等文学大奖。 ★根据他的原著改编的动画片《快乐星球》《千千问》(128集)在央视等多家电视台热播。 ★他还著有中国第一部大型科幻话剧《带绿色回家》。 采写 本报记者 孙峰 周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