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童不识安徒生?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1日07:08 大洋网-广州日报 |
聊吧 吧主:子在渊 “幼儿读卡通,少年读玄幻,青年读时尚,剩下的读读排行榜”,有人这样戏言现在社会的读书现状。广州市团校青少年研究所公布的一面调查似乎在印证着这种所谓的“快 餐式读图时代”。调查显示,近一半的中学生每年阅读课外书的数量不超过5本,大部分学生每周的阅读时间都不超过5小时。而在中学生所读的书籍中,科幻小说、青春小说、言情小说加起来的比例超过了90%,曾经伴随着数代人成长的童话故事则远远失宠。记得我小时候,有安徒生笔下的小美人鱼为我歌唱,有安徒生笔下的拇指姑娘和豌豆公主为我讲故事。这种难以形容的生命的美丽,叫我祈愿世上的人都能像童话结尾那样: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童话在我们的阅读传递中一代代延续,生生不已。可是现在,我们的孩子,已不再读童话了,他们不会在每晚临睡前要嚷嚷着听白雪公主、大灰狼的故事,即便在有限的读书时间里,他们更喜欢沉浸在科幻世界的灵异和言情小说的浪漫中。 每个时代都有它自己的阅读习惯,我们不能苛求现在的孩子仍然像我们一样,迷恋童话世界的那份纯真,然而,近半中学生年读书不够5本的阅读苍白,只读漫画、卡通和摊头小书的浅层次阅读,还是让人容易生出“物质富有的年代,精神匮乏的思想”的慨叹。早先有人列出了国民阅读的三大尴尬:一是最该读书的时候没人读书,二是最该读书的人不读书,三是最该读的书没人读,虽然并不代表全部,倒也是当前“全民不读书”的部分写实。 据说,科学研究表明,6岁至12岁是人的阅读丰沛期,只要遇到感兴趣的书,他们都会喜欢。那么是什么剥夺了孩子们读书的兴趣?审视一下我们的教育,端倪自现。 为了应对考试,孩子们被过早地抛在无涯的题海中,一切的课外书都被叫做“闲书”,学生根本没有“闲”工夫读“闲”书。再说,在世人眼里,学生读课外书,叫不务正业,有了工作,读不读书则无所谓。读书所向往的已不再是悠远文化墨汁的静静流淌,而是华楼大典包裹下的观赏型“婢女”,是带着政治、经济面具的唯利是图。 “腹有诗书气自华”。七百多年前波斯诗人萨迪在跋山涉水、托钵化缘的漂泊生活中,就说过“没有求知欲的学生,就像没有翅膀的鸟儿”。然而,在当下读书和超生一样使人致贫的阅读环境中,在“新读书无用论”的大话语背景下,快餐化、娱乐化,已经颠覆了传统的阅读习惯。原著要简本,名著要戏说,聪明的读书方法,竟然是“让李敖去读书,我们来读李敖”。假如一个民族丧失了读书的传统,我们又有何种理由强求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去领略童话里的纯真和快乐呢? 200年前,安徒生的童话故事照亮了我们的内心世界,今天,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其实更需要童话般的阅读来荡涤思想的浮躁和精神的伪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