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出问题找不到“苦主”,涨福利呢?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1日07:16 长江商报 |
沸沸扬扬的“红心鸭蛋”风波使不少消费者谈“蛋”色变,人们联系到近年来出现的“问题奶粉”、“福寿螺”、“瘦肉精”等食品安全问题,不禁提出疑问:为什么发现问题的总是记者?在媒体没有曝光的领域,还有多少不安全食品?根据记者追踪采访,6个行政部门都对“鸭蛋问题”具有管理权力和责任,板子该打谁,居然也成了个“问题”。 食品产业链很长,从养殖种植到生产加工,再到销售到餐饮,相关的管理部门涉及农业、卫生、质检、工商、食品药品等众多部门。人们形象地比喻“五个大盖帽管不住一个屠夫”。在利益的驱动下,有的事情大家抢着管,而有的事情没人管。近年来,大大小小的食品安全事件几乎让媒体一年到头声讨不止。有专家认为,之所以如此,主要原因在于管理体制不顺、有关部门利益色彩太重,部门利益博弈造成了监管漏洞。据此,专家建议,我国现行“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体制应该逐渐向“品种管理为主、分段管理为辅”的体制转变,对食品安全重点领域,由一个部门统一执法,一管到底,以此堵塞监管漏洞。 这当然是堵塞监管漏洞的好办法,但问题是,这么长的产业链、涉及的行业又这么多,一个部门怎么管得过来?事实上,“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体制并非一无是处。按照这种模式,一个环节由一个部门负责的原则,食品的原料种植养殖环节由农业部门负责,生产加工环节由质检部门负责,流通领域由工商部门负责,餐饮食堂这些公共的食品环境由卫生部门负责。另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还有实施综合协调查处重大事故的职能。而且,为了形成一个齐抓共管的局面,国家还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明确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职责分工有关问题的通知》。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管理模式是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普遍采取的。 尽管原则很明确,分工也很明确,也是国际通行做法,中央又一再强调狠抓落实,但为什么我们的食品安全问题异常凸显呢?笔者以为,其根本原因在于有关监管部门趋利避害的“本能”:有利(收费)可图的,多头管理,争分“蛋糕”;有责无利或责大于利的,抢扔“山芋”,推诿扯皮。这种怪现象恐怕还不仅限于食品安全领域吧。出了问题,找不到挨板子的“苦主”,加编制、涨工资、涨福利,试试看? 陈丽君(湖北团风 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