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自主创新洪流 ——写在上海市科协第八次代表大会前夕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1日09:00 解放日报 |
一次次向科学顶峰冲击,带来了一颗颗创新硕果;一次次科学思维碰撞,诞生了一条条真知灼见;一次次娓娓道来的科普讲座,揭开了笼罩在真实世界周围的一层层神秘面纱…… 上海科技工作者在市科协团结带领下,自觉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投身自主创新洪流,精心承担国家重大战略项目,热忱提升市民科学素质,为上海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大蓝图中找坐标 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在今年公布的上海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及其配套政策中,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重点聚焦“增加创新要素投入、提高创新活动效率、促进创新价值实现”三个主要环节,推动自主创新。在这样一幅创新大蓝图中,上海科学技术各学科领域的“行家里手”,奋力寻找属于自己的坐标。 “神六”升空、“嫦娥”奔月,在国人牵挂的飞天梦想背后,有上海航天人的努力。市宇航学会秘书长袁曙手中千余页厚的咨询报告便是一个缩影。两年来,各系统航天专家前后五六十人次参与撰写的《上海国家航天产业基地总体发展规划》等多份课题报告,描绘出上海航天产业的战略构想。一个航天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产学研公共平台正在构建中,上海航天局和上海交大、复旦、同济等高校,以及中科院在沪研究院所等单位纷纷加盟。 45岁的马建学是上海华谊丙烯酸有限公司总工程师。3年前,他与14名伙伴被选为华谊集团后备技术带头人后,市科协所属市化学化工学会即从高校和科研机构组织了15名资深专家教授,为他们开启校企、院企间“一对一”人才培养模式。培训期间,他带领公司技术人员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丙烯酸丁酯国产化生产工艺技术,填补国内空白,荣获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应用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中,像马建学这样经过企业、院所多方“打磨”出成果的事例比比皆是。 让科学滋养市民 提高市民科学素质,是上海实现自主创新的“基础工程”。最新调查数据显示,市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已达10.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