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抗战的长城筑到海外侨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1日09:13 南方日报

  百年侨团

  事件

  早期的海外华侨华人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在异邦为生活打拼的同时,始终惦记着故乡的安危兴衰。上个世纪,在中国一次次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他们表现出了极

大的勇气,在各个社团的组织下,坚持不懈地为中国奔走呼号、慷慨解囊,甚至牺牲生命。近50年来,华侨华人依然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及统一大业作出巨大贡献。

  在1931年到1945年这段非常时期,抗日救亡运动席卷了海外华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有关研究资料显示,抗战期间,全球共有各类华侨社团3900余个,其中专事抗日工作的救国团体达900余个,其他类型的社团也参与了抗日救国。

  抗日统一战线率先在海外形成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旅居世界各地的华侨,迅速建立起各种抗日救亡团体,支持祖国的抗战。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提出停止内战、团结抗战。具有民族大义的广大侨胞对这一倡议反响最大,行动最快。

  1936年9月,陶行知等在欧洲号召“不分党派、不问信仰,在抗日救国共同目标之下,团结一致御侮”,得到各地侨胞的热烈响应,一个跨行业、跨国界的华侨联合抗日救国组织在巴黎成立了。随后,美国、南洋的抗日救国团体也由分散到集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华侨中率先形成。

  在异国的侨胞们中间,社团和侨领特别有号召力。因此在抗战期间,侨领起了核心作用。他们旗帜鲜明,不仅在侨胞中间发动宣传,也积极推动国内抗日力量,坚决谴责妥协、卖国的行为,他们也反对蒋介石的反共行径,声明捐款捐物不能用于打内战。

  中共通过争取侨领,也使广大侨胞了解和支持中共领导的抗日斗争。1938年,周恩来、叶剑英等致函南洋侨领,希望他们全面支持抗战。这一信件在南洋各家侨报登出后,在广大侨胞中引起积极响应。75岁高龄的侨领司徒美堂,还进入广东游击区考察。随后,他在海外通过亲身所见,热情赞扬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战绩。

  海外抗日捐款达50亿元国币

  当时,华侨华人尽其所能,上至工商巨贾,下至贫民、乞丐,各阶层人士以义捐、义演、义卖等各种形式为抗日捐款。据不完全统计,捐赠活动在各国热烈展开,侨胞总共捐款达国币50亿元。以泰国为例,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暹罗华侨重新组织了华侨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团结起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时泰国华侨还组织抗日救国筹赈会,为抗日筹募捐款、药物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等口号,震撼了整个泰华社会。

  从1937年到1939年,单单是暹罗华侨在爱国人士发动捐款所获得的款项就超过100万元,更有衣物、药品等难以计数的物资。“九一八”后,暹罗具有代表性的组织之一中华总商会的主席蚁光炎先生毅然挺身而出,负起抗日救国的重任登高一呼,呼吁泰国全体华侨“反抗侵略,全力救亡”。抗联以蚁先生的名义成立了暹罗华侨慈善筹赈会,向侨界进行募捐。

  华侨青年抗战一线显神威

  在抗战八年期间,中国的安危牵动了每一个海外华人的心。在各华人社团的号召和组织下,众多迫切要与祖国共患难的进步华侨青年,冲破重重险阻,回国参加各种抗日队伍,仅从东南亚、美洲、澳洲归国的粤籍华侨就有4万多人。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很多华侨烈士的英勇事迹。

  空中健儿多为美籍华裔

  抗战时期的中国空军可以说是薄弱之极,日军的空中优势对中国军队和平民的杀伤力很大。为改变这一悬殊的力量对比,广大华侨在无比忧心的同时,也积极参与其中,实践孙中山倡导的“航空救国”思想。

  中国华侨历史学会理事梅伟强采访时介绍说,华侨华人一方面为祖国募捐买飞机,同时在侨居地开办航空学校,另一方面大量有驾机经验的华侨青年回国参战。在当时国民政府空军驱逐机队的飞行员中,美洲华侨青年几乎占3/4。而在赫赫有名的“飞虎队”中,美籍华裔占了足足九成。

  1931年9月至1937年7月,不少广东籍,特别是五邑地区的华侨飞行员回国报效空军。他们驾驶华侨捐献的飞机,在太湖、南京、武汉、成都的空战中,奋勇迎击日本空军。有不少人为国捐躯,仅从美国归来的台山华侨飞行员,就有30多人伤亡。1937年—1939年间,华侨青年陈瑞钿共击落敌机6架,并协助击落敌机3架。美国空军博物馆称他是“中美共同的空战英雄”。

  另据介绍,1942年初,1000多名在美国应征入伍的华裔青年,被编入美国第14航空服务队,派遣到中国战场支援作战。这当中,不仅有在天上作战的飞行员,连大量的地勤人员也多是祖籍广东。这些热血的炎黄子孙,为抗日的胜利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南洋机工疏通外援大动脉

  空中可见华侨身影,运输线上更少不了他们的拼搏。上世纪30年代末,日军占领了我国的沿海城市及交通要道,基本掐断了中国的外部物资供应。而这期间,在千百万中国民工的手下,从云南向缅甸、印度延伸的滇缅公路开通,成为中国军队外援大动脉。

  鉴于当时的中国极为缺乏司机和修理工,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极有威信的侨领陈嘉庚等号召青年回国担负这一紧急任务。从1939年夏天起,3200位南洋华侨,分别从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缅甸,义无返顾地回到危难中的祖国,成为滇缅公路的开路先锋。

  我们曾经采访了87岁的王亚六和罗开瑚,他们当年曾是机工中的“小弟弟”。王亚六告诉记者,机工们一共分9批出发,回国后加入了由20个大队组成的车队洪流,运送抗战必需的汽油、武器、机械、药品等。

  罗开瑚当时开3.5吨的美制运输货车,一个大队有180辆车。他告诉记者,当时那路面很差,140公里要跑3天。有的人带车翻到沟里,就这么牺牲了。更为可怕的是,“日机每天从越南飞过来轰炸路桥,一般9架轰炸机一起来。我有一个福建老乡被炸断了腿,可他扎上绑腿,继续开车。”王亚六回忆,有一次,车队正要过怒江,3批共27架敌机就在前面将桥炸断了。桥工队马上用汽油桶扎上钢丝,再铺上木板。王亚六第一个开车通过了这座浮桥,当时他并不知道这桥是否承得住车,只看见江上浮起大量被炸死的鱼。

  滇缅公路的运输对当时的中国来说实在太重要了,机工们几乎没有什么休息时间。到1945年,有三分之一的机工死在运输线上,其中,有的人是累得翻车而死,也有人是被鬼子杀害。

  孙中山两访暹罗播下革命种子

  1903年5月,孙中山先生首次来到暹罗(泰国当年称暹罗),他的目的在于建立支持革命的基地。当时暹罗华侨社会弥漫着保皇气氛,没有革命风气。当时侨社领导并未响应中山先生的号召。

  但孙中山先生此行并非没有收获。此后,暹罗华侨社会革命之风气渐起,宣传革命的报纸开始出现。

  当时暹罗最著名的华文报纸是由《华南日报》改组而成的《湄南日报》。孙中山先生泰国之行后,《湄南日报》内部分裂为两报——由康有为的学生徐勤主导的保皇派创办了《启南日报》,接受了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陈景华、萧佛成及其他同盟会员则创办了宣传革命的报纸《华暹新报》。

  1907年孙中山先生派遣汪精卫去暹罗,协助当地同盟会完善组织,同时还成立了中华会馆。

  1908年秋,中山先生第二次踏上暹罗的土地。中山先生以《华暹新报》和中华会馆作为平台,宣传革命。中山先生还和萧佛成等当地同盟会员前往本京豆芽廊大夫第拜会华侨杰出领袖郑智勇,并在本京街头向侨众讲话,借中华会馆对当地华人作公开的革命演说(后来侨胞们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曾在该处讲话,把这条小街命名为“演说街”)。

  孙中山先生拜会华侨领袖郑智勇,其革命宏论和超凡的口才使郑智勇深深折服,两人遂结拜为兄弟。郑氏向中山先生倾诉了海外华侨的种种悲惨遭遇和他本人的苦难家史,中山先生深表同情,并对郑氏说:“只有推翻积弱的满清,建立民国,劳苦大众才能过上好日子,华侨才不会成为海外孤儿。”郑氏听后十分高兴,说:“老弟说出了我的心里话,革命的事就由你去做,钱由我来出。”在中山先生的启发和影响下,郑氏参加了同盟会,并积极捐款支持各次起义和南京临时政府。

  中山先生的活动见诸报端,轰动了整个泰国华侨社会,也引起了暹罗当局的注意。暹罗政府受清政府要求对中山先生的活动进行干预,并要求中山先生离境。中山先生被迫于当年12月14日离开曼谷,但是革命的道理已经深入人心,革命的种子已经播在了暹罗的华侨社会中。

  1908年孙中山先生到达暹罗前,暹罗革命党的实力并不强大,主要的富商都与革命党保持距离。而经过孙中山先生的来访和宣传以后,革命党的实力有了很大的发展,华侨积极投身于革命事业。中山先生说过“华侨是革命之母”,决非溢美之词。

  保卫吉隆坡

  广东义山行动

  设在吉隆坡的广东义山,是由广肇、茶阳、海南、潮州、惠州和嘉应等6个会馆合建于1895年。在300多公顷的土地上,埋葬着从吉隆坡开埠功臣叶亚来等数以万计的华人先人公墓。然而,在1994年这里的宁静被打破了。原来,随着吉隆坡的城市发展,原处于郊区的广东义山,渐渐成为首都的市中心地段。据估计,其市值超过22亿马币(约47亿元人民币)。

  1997年,首相在召见该州华人会馆代表时,说政府要全面开发义山,增进首都的美化与繁荣。随后,政府又明确表示:市区内的坟场都须搬迁。于是,多家发展公司来与义山管理者接洽,以优厚的条件要求其搬迁,但理事们都不为所动。

  义山搬迁一事,在华人当中引起了震动。大小团体通过华文媒体呼吁保卫广东义山。最后,政府内阁终于决定:义山将维持现状。从此,广东义山不仅保存下来了,并且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董事会美化绿化环境,修整了叶亚来、陆佑,以及南洋抗战机工等具历史纪念意义的墓碑,建设叶亚来等华侨先贤纪念馆,令这里成为华人传统教育的场所。

  本版撰文:林亚茗曾庆春

  徐林刘中元

  图:

  每年11月11日11时11分,槟城的华人都会聚集到华侨抗战殉战机工罹难同胞纪念碑前,举行隆重的纪念仪式。图为一名小女孩正向纪念碑献花。严亮摄

  陈嘉庚(前左一)1940年率领南洋华侨慰劳团抵达重庆受到热烈欢迎。资料图片

  陈瑞钿(右)与战友在战斗机前留影。他被称为“中美共同的空战英雄”。资料图片

  吉隆坡广东义山内矗立着华侨抗战罹难同胞纪念碑,义山守护人将这里打扫得一尘不染。严亮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