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守望中华精神和文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1日09:13 南方日报

  百年侨团

  100年、200年,与中华民族5000年的灿烂历史相比,这个年代虽然非常短暂,但海外华人社团的历史,无论是在所居住国还是祖籍国都非常辉煌。全世界海外华人最多的地区是东南亚,华人社团最多的地区也是东南亚,尤其是百龄以上的社团九成集中于此。2006年11月,本报6位记者在广东省侨办的协助下,远赴东南亚这块蕉风椰雨的热土,专程追寻海外

华人的奋斗身影,探究百年侨团的风雨历程。

  数百年前,当我们的祖先漂洋过海下南洋时,一定是满怀无奈地频频回首;21世纪的今天,当我们踏上这片土地时,仍然感受到祖先带去的中华文化味道是那样浓厚。我们看见了巍峨的天后宫、地道的潮州大屋;听见了悦耳的粤剧和客家山歌;品到了香浓的功夫茶和肉骨茶。这一切,令我们相信精神和文化的魅力就像水和空气一般永恒地存在——这就是为什么在几乎每一条大街,我们都可能看见华人的会馆和宗祠,而其中“百年老店”竟比比皆是,至今不衰。

  对每一个华人来说,也许离故乡越远,对中华文化精神的追求就越执着。他们结社成团,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忠实的守望者。当我们走访新、马、泰四五十个华人社团时,侨领们不论长幼,都是如此热情:在一个又一个城市,他们接力式地接送,陪同我们走访一家又一家会馆,拜访一个又一个古迹。而无论担任什么职务,他们在会馆的所有工作都是义务的,并且还为各种公益活动捐款出力。支撑着他们做这一切的最大动力,就是为了华人在当地的生存和发展寻找精神支柱,让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为此,他们每年必定举办春秋二祭,过年舞龙醒狮放鞭炮贴春联,在隆重的会庆上唱《龙的传人》;他们自筹资金,办起了一所又一所华文学校,并设立奖助学金;他们斥巨资建立起先人的坟山,并为维护它而奔走呼号;他们创办起华文报刊,成为华社与政府沟通的桥梁。

  当初,闯南洋的先人们胼手胝足,在筚路蓝缕之中闯出一条生路,他们立下足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庙堂和社团,为死者安魂,为生者庇护。不管是权倾一时的甲必丹,还是引车卖浆的小贩,作为一个华人,他们心里始终割不下的是那种望乡的情怀。如重建吉隆坡的华人先贤叶亚来,就深知教育对于文化传承之重要,在战争平定后立即创设私塾,供同乡就读,并亲自到中国聘请先生前来教学,成为吉隆坡第一间华人学堂。如今,马来西亚华人学校数以千计,成为华人社团一大支柱,叶亚来居功至伟。所以直到今天,每年清明重阳,马华各社团都要到广东义山叶公墓前祭奠这位伟大的先人。每年同样被拜谒的,还有1939年响应爱国侨领陈嘉庚号召,回中国支援抗战的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3000位热血青年,他们当中有1000人战死疆场。为了纪念这些英勇牺牲的烈士,马来西亚华人在吉隆坡和槟城都建立了抗战殉难机工纪念碑,每年11月11日11时11分,各侨团都要进行祭拜。在槟城的纪念仪式上,我们看见献花的人上有年逾九旬的黄埔军校学员,下有牙牙学语的孩子。在那一刻,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显得如此动人!

  辉煌如何能够长久?在走访新马泰的日日夜夜里,这些已是“百年老店”的华社的领袖们都在讨论一个问题:如何解决社团青黄不接的问题,让中华文化在新生代手中发扬光大?我们看到,为了让传统适应现代变化,有的百年侨团通过了ISO9001和ISO14001国际认证;许多社团已开设网站,为青年人提供论坛;几乎所有的社团都建立了青年团,把发展年轻人入会作为头等大事;各社团频频举行的社会活动,也有效地唤起了年轻人的参与意识。而从林章基、彭顺、陈湘发等年轻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在新一代社团领导身上焕发出的生命力。

  这里,我们要感谢那些给本次采访提供大力支持的侨领们。归去来兮!百年人易老,中华魂常青。作为中国最大的侨乡,广东今天张开双臂,迎接海外游子、各位乡贤的归来!

  项春茗

  总策划:杨兴锋吕伟雄

  总协调:林琳陈广腾

  统筹:林亚茗朱淑萍沈卫红段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