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永不落幕!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1日09:19 长沙晚报 | ||||
花鼓小调联唱。余志雄 摄
荣获田汉艺术大奖的单位代表高兴地上台领奖。余志雄 摄 艺术节端上群文大餐 本报讯(通讯员 夏明)艺术节期间,长沙内五区分别举行一系列群众文化活动:芙蓉区的社区优秀精品文艺展示、芙蓉之秋群文活动;天心区的广场舞蹈比赛、千人舞会、“携手文明·激扬天心”文艺表演、“戏窝子”好戏天天演活动;岳麓区的校园文艺展演;开福区的军民联欢活动;雨花区的企业文化广场活动。此外,市文化局、市群艺馆及岳麓区还联合举办了长沙市“家乡美”农民歌手大赛。15大项广场文化活动演出20余场,观众达20余万人次。丰富多彩的广场活动与艺术节主体活动交相辉映,也为广大市民奉献了一道精美的群众文化大餐。 2006年湖南艺术节落幕了,但戏韵还在星城萦绕,戏迷们还在津津有味地回味着每一场戏中每个印入脑海的一招一式、一唱一腔。22个剧团31场剧(节)目连演15天,在戏迷们心中,这是难得的享受机会呀!观众们空前的热情成为本届艺术节最大的成功。 观众热情空前 此次大赛组委会为全市51个街道、300多个社区、100多个业余团队及机关、厂矿等单位免费赠送戏票数万张,还在省艺术职业学院、长沙理工大学等大专院校组织公演了有5000多名学生观看的《洪战辉》、《同一个月亮》等优秀剧目。一批好的传统剧目,如《湘水郎中》、《目连救母》,许多老长沙人是第一次欣赏到。一批好的儿童剧目,像《马兰花》、《背篓娃娃》等吸引了一大群儿童前来观摩,在湘江剧院公演的《马兰花》剧中,一群天真无邪的小朋友被带进剧情之中,他们纷纷跑上台,争先恐后要怒打剧中那个坏蛋“老猫”。而长沙市湘剧院的《古画雄魂》在首场演出中,场内出现座无虚席,连过道走廊里都挤满了观看人群。家住河西新民路口的湖南制药厂退休工人欧阳菊芳女士一连看了20多场戏,每看完一场戏,她总是感慨地对剧场工作人员说:“我一辈子都没看过这么多戏,艺术节的戏总是越看越想看,越看越有味。”京剧《紫英》上演时,许多市民更是连看两场(次)。 艺术无国界,除了长沙的观众,海外游客也被艺术节所深深吸引,澳籍华人冯永杰在长沙自费买票连看21场大戏,看得不想回家。日本友人为看《目连救母》,从东京飞到长沙。 10万观众!这就是2006年湖南艺术节的魅力。在物质生活越来越充裕的今天,艺术的魅力越来越大!人民需要艺术,艺术节落幕了,但艺术永不落幕! 艺术需要精品 观众的热情为何如此高涨?“剧好!”“戏好看!”“演得好!”这是所有观众的心声。 艺术需要精品,人民需要精品艺术。在艺术节期间演出的剧目不论是大剧还是小戏,都倾注了剧团和演员们的智慧和心血。舞剧《南风》《我的湘西》、京剧《紫英》、花鼓戏《走近阳光》《儿大女大》、话剧《飞呀飞》、昆剧《湘水郎中》、音乐剧《同一个月亮》、湘剧《古画雄魂》等等,不论是创意、编剧、舞美、音乐,还是演员的演技,都让观众得到美的享受,“这种享受是只有精品艺术才能带来的!”一位观众感慨地说。湖南省文化厅副厅长周祥辉毫不含糊地告诉记者:“艺术节期间推出的戏都是精品!” 观众的热情还来自于亲身参与。艺术节期间,中共长沙市委宣传部、长沙市文化局等单位组织策划了以“欢乐长沙·和谐家园”为主题的群众广场文化系列活动20余场,共计有2万多名业余团队文艺骨干登台献艺,有20多万长沙市民观看了艺术节的广场文化专场演出活动。作为2006年湖南艺术节的重要内容,还在长沙市简牍博物馆举办了全省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览,共计展出来自于14个市州选送的优秀作品1400多件,接待了数千人参观。这些演出的演出者和作品的创作者都是观众本人或自己的街坊邻居,在观众看来是那么亲切。 开放的脚步更大些 这是第二届湖南艺术节,开放办节的宗旨已让本届艺术节的声名远扬。澳籍华人周浩、瑞典籍华人李文在长举办音乐会是本届湖南艺术节的一个亮点。周祥辉说:“湖南艺术节要走出本省的圈子,今后,可以把外省的好节目引进来,甚至可以把海外、国外的好节目引进来,这样,湖南艺术节的内容将更丰富,影响力将更广泛。”把湖南艺术节做大做强,开放的脚步要更大些! 祁剧《目连救母》失传60年后“复活” 新华社长沙11月20日专电(记者 陈黎明)经抢救整理演出的祁剧传统剧目《目连救母》,日前在长沙公演。据有关专家介绍,该剧的上一次演出还是在60多年前的上世纪40年代。 《目连救母》讲述了主人公傅罗卜在其母刘氏违誓被打入地狱后,克服一切困难,不惜牺牲自己、矢志救母的故事。湖南省祁剧院院长刘登雄介绍说,一部完整的目连戏演出需长达一周,甚至半个月。这次上演的《目连救母》演出时间两个小时,是经过抢救整理的目连戏核心剧目《目连传》的“浓缩”版本。 祁剧目连戏是祁剧高腔剧目的鼻祖,是研究祁剧发生、发展、流变的形象化范本。上世纪80年代,中国艺术研究院曾经专门组织专家在祁东、祁阳整理抢救目连戏,录制了24小时的影像资料永久保存。 作者:记者 田芳 通讯员 冉晓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