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官员环保觉悟不如群众”不成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1日09:21 南方日报

  声音

  毕书之

  某省环保局日前公布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93.31%的群众认为,环境保护应该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然而却有高达91.95%的市长、厅局长认为加大环

保力度会影响经济发展。报道在引述了这段数字之后,发出了“市长的觉悟为啥不如群众”的疑问。

  坦率地讲,仅就“加大环保力度会不会影响经济发展”这个问题而言,是不需要问就该有的结论——影响肯定存在。就目前经济现状而言,只有91%的官员认为“会”,显然少了点,这个数字应该是100%。笔者以为,影不影响不是真问题,真问题是:当治理环境污染影响到经济发展的时候,地方官员是否愿意主动放弃一些经济发展来保证环保?

  目前来看,多数官员是宁愿以“污染”作为经济发展代价的。这说明官员的认识不够,看不到单纯的经济发展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危害吗?笔者不这样认为,他们绝对看到了,即便没现场看到,媒体天天报道,也听到了。在环境保护这个问题上,已经不是单纯的官员“认识”问题,而是约束力不够的问题,是官员追求GDP的驱动力没有遇到强有力的刹车问题。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说,“中国用20年改革取得了西方100年的经济成果,但西方100多年的环境问题也在中国20年中集中体现”——能源消耗第一、二氧化硫排放第一、碳排放即将成为第一……

  这些数字背后的含义,官员比老百姓更加清楚,但问题在于,认识到问题的存在与纠正问题的方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让各地加入GDP的比拼只需片刻之间,但要退出却大大不易。光靠“科学发展”与“保护环境”的认知教育,无法实现撬动作用。有媒体评论说,要“力促民众与地方官达成环保共识”,窃以为,共识早已存在,惰性不行动才是关键。

  环保与经济发展存在三种关系:一是未雨绸缪搞环保;二是亡羊补牢救环保;三是不闻不问毁环保。理想的模式是未雨绸缪,最糟糕的模式是不闻不问。在目前的情况下,比较实际的选择是尽力亡羊补牢,在此基础上“保二争一”,避免环境问题滑落得更远。本次调查的结果给了我们提示:既然民众通过切身的感受,对环境污染深恶痛绝,九成民众希望环保与经济同步发展,那么就应该把这股自我觉醒的民意,通过监督杠杆,转化为对干部监督的“官意”,而不仅仅是期待官员的“良心发现”、“认识到位”。

  “官员的觉悟不如群众”从逻辑上是不成立的。电视剧《至高利益》中说,官员没有个人利益,只有老百姓的利益。但实际上,至高的老百姓利益并不能时时体现出其“至高”的地位,常常会被官员的具体利益所左右。搞好环保要以暂时减缓经济发展为代价,只有将老百姓是否满意作为官员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通过“借力打力”,九成民众希望搞好环保与经济并行的理念,才可能撬动那些担忧环保减缓经济发展进而影响政绩的九成官员。这不仅是个认识问题,更是个利益制衡的问题。

  摘自《中国经济时报》2006.11.14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