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干部五种消极心态?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1日09:31 人民网 |
11月20日,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转载《瞭望》新闻周刊文章,题目是“一把手是监督关键基层讳言‘监督真话’”。文章列举了基层干部五种心态挡住“监督真话”:心态一,监督是敏感问题,既不敢讲、也不愿讲,“不是自己要想的问题”;心态二,监督效果心里没底。工作探索“形式重于内容”,创新限于工作方法,鲜有制度性探索;心态三,等待“自上而下”的制度安排,等待党内监督“有突破”;心态四,谈监督“一把手”的多,谈“一把手”抓监督的少;心态五,监督制度、文件、通知多,执行中的效果很不理想,缺乏 让监督刚性起来的法律。以上基层干部这五种心态,是极其有害的消极心态。有这五种心态,干部就会放弃自己的民主权力,党组织内部就没有了积极的思想斗争,就听不到正义的声音,民主监督就流于形式,党内民主集中制就成了一把手说了算的装饰品。基层干部这五种消极的心态,一旦成了普遍心态,就会给党的事业带来严重的危害和损失。 分析基层干部这五种心态,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 从主观原因来看,主要是党员干部的党性缺失。表现为,忘记了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或置党的事业于不顾,在是非面前,不敢坚持原则,甚至放弃原则,不敢、也不愿意讲真话,抱着好人主义的态度,事不关已,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小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这种自由主义的思想倾向,无形中助长了党内腐败和不正之风。 从客观原因看,一是偏面强调党内团结,倡导党内积极的思想斗争少;二是保护党内民主建设的法律制度缺失。对权力、尤其是对一把手的权力缺乏刚性约束;三是监督体制安排还缺乏科学性,适应不了党内监督的需要。由于这三个方面的客观原因,导致了党内民主建设滞后,民主气氛不浓,党员的民主权力得不到有效的法律和体制的保障。出现了党员整体沉默的不正常现象。 根据以上分析,克服基层干部这五种消极心态,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觉悟,增强党员干部的正义感和责任感,克服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好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想倾向,自觉以党的事业为重,敢于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反对错的,在是非面前、在原则问题上,不含糊、不妥协,勇于拿起批评的武器同侵害党员民主权力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作坚决的斗争。 二要要在强调党内和谐的同时,倡导党内积极的思想斗争。我们党强调党内团结,是有原则的团结,讲团结并不是要放弃积极的思想斗争。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只讲团结一致,不讲斗争,不是马列主义。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斗争,才能达到新的团结……没有矛盾和斗争,就没有世界,就没有发展,就没有生命,就没有一切。老讲团结,就是‘一潭死水’,就会冷冷清清。一潭死水好?还是‘不尽长江滚滚来’,后浪逐前浪好?要打破旧的团结基础,经过斗争,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见1958年3月,毛泽东同志在成都会议上的讲话)只有这样,党内的民主气氛才不会冷冷清清、一潭死水。 三要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创新法律制度体系。通过法律制度建设和完善法律制度体系,来约束权力过度膨胀,保护党员干部的民主权力不受侵犯。 四要创新和理顺监督体制。改变目前的“下级监督上级”的先天监督体制缺陷,实行从机构到人员皆由中央进行垂直管理的监督体系,确保监督机构具有高度权威性和独立性。只有这样,监督人员行使职权才有可靠的权威保障,监督作用也才能得到充分有效地发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