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说说“地名有偿化”的两大症结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1日11:07 四川新闻网 |
肖风 前不久,武汉市政府发文拟对一些地名在一定年限内实行有偿命名,结果招来质疑。《中国经济周刊》近日调查发现,武汉并非第一个吃螃蟹的,各种形式的地名有偿化早已在各地遍地开花,如北京的联想桥、青岛的海尔路、哈尔滨的哈药路等。(11月20日《中国经济周刊》)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公共资源的地名能不能实行市场化操作? 对这个问题,我觉得大可不必一棍子打死,如果不违反现有地名管理规定,兼顾市民的感受与当地文化传统,并将拍卖所得用于改善市容,岂不是一举两得?就好像青岛以社会形象良好、市民认可度颇高的海尔品牌命名道路,政府筹集到更多资金,企业有了新的宣传载体,此外,市民走在海尔路上,为当地出了一个世界级品牌的自豪感也将油然而生地名命名有偿化,只要操作得当,是可以多赢的。 当然,遵守相关管理规定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还在第二步,即不能与当地的公序良俗与市民普遍的好恶、禁忌等文化心理相抵触。 这就需要建立相应的筛选机制,广邀各界人士,包括民俗专家、市民代表等,对即将有偿命名的地名予以甄别,将可能引起不良社会反应的命名排除。一些城市的地名有偿化之所以遭到反对,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没有辅以甄选机制,以打消市民对类似妇炎洁小区、安尔乐街等命名的担忧。 地名有偿化的第二个关键点,就是如何保障地名命名的相对稳定。现在的地名有偿化,都是有年限的,也就是说,若干年后,地方政府将收回命名权,重新予以拍卖,这带来的最大问题是:地名频频更换,给市民生活带来极大不便,还让企业不停地更改地址,付出额外的经济支出。这也是地名有偿化遭质疑的另一个地方———从中得实惠的是政府部门,却要市民与企业埋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