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张颐武:平和面对“青少年文化”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1日11:12 四川新闻网 |
张颐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80后”的“青少年文化”的出现,正是市场经济在社会和经济领域中通过前几代人的奋斗得到了完成之后,在文化上的要求的体现。他们的浮出水面其实正是市场经济下特殊的文化形态正在趋于完成的标志。 如何认识今天活跃的“青少年文化”,确实是当下文化一个真实的挑战。大家都已经发现了它无法忽视的影响力。我们看到了不少尖锐的批评和严厉的指责,但具体的分析却并不多。在我看来,在今天新的文化空间中为“青少年文化”定位其实才是最重要的。 这一代人的长处和问题,都和中国市场经济日渐成熟有关。其实他们也是中国走向市场经济链条的一部分。他们的文化形态一方面是市场经济和消费导向的社会环境在建构自身文化想象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青少年消费能力和生产能力的展现。他们在中国历史上最丰裕的一个时期成长,从未经历过匮乏时代的压力。他们又是独生子女,受到了家庭和社会最大的关爱。同时,信息革命带来的媒体和互联网时代以及全球化带来的新视野,让他们有远比上几代人见多识广的开阔视野。市场经济带来的几乎无限的选择性,也带来了中国和平崛起时代告别民族“悲情”和历史重负,昂扬乐观地面对未来的可能性。这些其实都为今天青少年的独特的文化性格提供了必要条件。 这一代人的文化有强烈的个体性,同时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无论在奇幻文学中,还是在表现他们自己的青春期的焦虑的作品中都展现得淋漓尽致。这里当然既有正面的因素,也有负面的因素。既有面对未来的积极的可能性,也有明显的问题和缺点容易受到批评。这其实呈现了新的消费为主导的市场化趋势的文化方面的走向。它的积极面在于充分展现个体的创造力,用一种新的开阔的视野来看待事物。消极面也难免出现许多人批评的一些问题。这恰恰是消费导向的文化的复杂性的表现。我们今天的文化主流一般对于消费文化有严厉的抨击。实际上,除了有严重的缺陷之外,消费文化当然也有它存在的合理性。消费文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方面:一方面拉动经济,扩大内需,带动社会的繁荣,具有经济方面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也带动了一种努力向上,积极追求自身价值实现的现实激励机制的生成。 其实,“80后”的“青少年文化”的出现,正是市场经济在社会和经济领域通过前几代人的奋斗得到了完成之后,在文化上的要求的体现。正是前几代人的奋斗为这种文化的出现准备了历史条件。而他们在文化方面的表现则确实反映了市场经济环境下文化的一些重要特点。他们的浮出水面其实正是市场经济下特殊的文化形态正在趋于完成的标志。许多老一代人正是往往用当年物质匮乏时代的文化想象要求年轻人,由此得出的结论未必准确。当然,20世纪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应该永远牢记。但随着历史的变化,文化方面的具体变化也不可避免。如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日常生活往往没有那种剧烈的变革时代或者计划经济下以生产为中心的文化的那种戏剧性,显得相当平淡。“80后”的文化则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寻找一种超越“平庸性”的空间。如韩寒等人“戏剧性”的作为和“超女”等其实就有这样的表征。 目前的社会往往一方面期望青少年努力学习,压抑欲望以适应未来市场经济严酷的竞争,另一面却又期望青少年能够在一种享受和消费的氛围中成为扩大需求和消费的主力。于是,要求他们努力学习奋斗和希望他们享受人生,获得青春期的快乐和满足几乎同样存在于社会的主流价值中。这种矛盾性有其利益和价值上的内在的逻辑性,不是我们凭感情好恶和理论分析就可以化解的。我们要看到“青少年文化”有负面因素,对于它的断裂性有更深入的思考;也要看到它具有积极的和体现历史连续性的方面。现在我们所需要的正是对这些文化的复杂性作深入细致的分析和了解,通过对它历史具体性的研究和思考提供恰当的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