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农民精神“口粮”关注农村和谐建设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1日14:29 人民网 |
人民网北京11月21日讯“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44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和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动力支持和智力保障。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哪些成效,还存在哪些问题,重点该抓什么,是南川市人大常委会十分关注的问题。近日,南川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全体组成人员和部分市人大代表,对该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视 察,并召开常委会会议,对该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进行了审议。问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可喜进展 近年来,南川市人民政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要求和《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作为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两促进”,不断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步,推动了农村经济新发展。 着力打造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平台,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蓬勃发展。一是抓好市乡村三级文化网络体系建设。该市乡镇已建成一批示范性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修建文化广场10个,建立村、企业文化室116个,设立便民阅报栏1000多个、民间吹打乐队430支、专业民间剧团5个、农村业余演出团(队)37个、农民管弦乐队68支。二是抓好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网络建设。完成行政村“村村通”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5%,该市被命名为“全国广播电视先进市”。发行《南川信息》6000多份,免费送达机关企事业单位、各乡镇(街道)、各村(居)委及个体户、农户手中。三是充分利用农村夜校、农民学堂、院坝交流会、现代远程电化教育、农村书报发行网点、计划生育村民自治诚信小组、农村综合服务社和专业合作社等机构,深入到村社农家院坝常年进行宣传。四是坚持不懈地抓好科技、卫生、文化、法律等宣传教育“常下乡”活动,组织实施“南川5000农村主题电影放映工程”,每月在每个行政村放映2场主题电影。五是广泛开展群众文化体育活动。成功举办了《相聚重庆南川》等大型文艺演出活动,“南平笙歌苗舞”、“石溪板凳龙”等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艺术得到传承和发扬。各乡镇也纷纷推出“文化艺术节”、“踩山节”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该市被命名为“全国体育先进市”,有3个乡镇被命名为省级特色文化之乡。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管理,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一是制定了《南川市文明单位建设与管理办法》,《南川市文明单位评审(复查)验收评分标准》、《南川市文明乡镇(街道)评选和管理办法》、《南川市文明村(居)委会评选和管理办法》、《南川市文明村、文明户评比标准》及考核实施细则,使文明乡镇、文明村社、文明单位、文明户评选、考核量化、细化,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并实行年初申报、年终考核制度,使文明村镇、文明农户创建质量不断提高。完善奖惩激励机制,对文明单位进行单独考核、单独奖励,有效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开展。二是广泛开展文明乡镇、文明单位、文明村社、文明户等争优创先活动,创建工作成果丰硕。建成全国创建文明单位工作先进单位1个、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2个、重庆市文明单位(村镇)30个,评选出重庆市文明市民115人,建成南川市最佳文明单位21个、文明单位(村镇)180个。三是组织重庆市川剧团、重庆市曲艺团深入乡镇演出,挑选精品节目参加“重庆市群众文化之秋文化进城”文艺演出,促进城乡文化互动交流,大力提升农村文艺创作水平。 加强农民科学技术教育,培养时代新型农民。一是巩固提高教育“两基”成果,2006年该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4%,初中入学率96.6%;15周岁人口中初等教育完成率达99.6%,17岁人口中初中等教育完成率达94.8%,文盲率控制在0.11%,脱盲学员巩固率继续保持在100%。二是强力实施技能型人才、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三大工程,切实抓好成人教育,大力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开展实用技术培训350多期,推广应用农业先进实用技术20多项,农业科技转化率达60%以上。三是大力实施对口扶贫、计划生育三结合、卫生系统对口支援、科技人员进村入户等帮扶工程,充分发挥市领导、市级部门引领示范作用,调动机关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进村入户,进行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为农村办好事办实事,极大促进了农村文明程度的提高。市委宣讲团和乡镇宣讲队走进深入村社和农家院坝,开展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宣讲活动350多场次,直接听众8万多人。该市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市”称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复查通过验收。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营造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大力开展“扫黄打非”集中行动,2005年以来共收缴“黄色”淫秽音像制品3万余张、非法出版物2万余册、赌博机50余台并集中进行了销毁。争取国债资金670万元用于27所乡镇卫生院建设,投入1000多万元启动实施20户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建设,改建和新建34所人口计生服务站,建成敬老院36个,投入400多万元建设农村五保家园30户。投资5100万元在大观、兴隆等6个乡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完成土地治理8.1万亩。新建和改建34个乡镇的场镇人饮工程,解决了14.3万人、14.9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农村饮用自来水人数达34.38万人,普及率达61.3%;卫生厕所普及率达57%,公共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9.27%。投入7000多万元,修建通乡公路19条,里程达163公里,公路通村率达90%。该市农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7平米,百户拥有摩托车30辆,电视机93台,洗衣机41台,实现了村村通电、通电话、通公路。农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在医疗、交通、通讯、文教娱乐方面的支出增长较快,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农村生活环境显著改善。 把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南川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梅在向市人大常委会的报告中指出:“虽然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内在要求、离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还存在不少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基层领导对农村精神文明重视不够,‘一手硬、一手软’,致使少数乡镇、村出现了精神文明建设经费缺、队伍散、活动少的现象。二是受经济发展状况制约,一直以来,农村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滞后、底子薄、基础差、活动场所少。近年来虽加大对农村文化的投入,文化广播电视等基施建设得到较大改善,但边远山区农民群众看书难看报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文化娱乐难的状况仍然存在。三是由于农村经济不发达、幅员面积广、交通不便,农民居住分散、意识落后、素质不高、文艺人才少,在农村深入、持久地开展文艺活动难度大,加之农民自发性文艺活动不多,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贫乏,一些地方封建迷信、打牌赌博等不良习气有所抬头”。 南川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社会事业工作委员会主任陈亚南在审议发言时指出:“这些年有些乡镇精神文明建设没有很好地开展起来,主要原因:一是有相当部分基层领导对精神文明建设重视不够,投入不足,部署工作偏重于经济建设,对精神文明建设缺乏真抓实干精神。二是缺乏有效地组织引导和思想教育。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外出务工的增多,组织农民开会难,学习难,放松了对农民的思想教育和正面引导”、“精神文明建设基础在农村,难点在农村。目前农村在家的多半是老弱病残和孩子,不识字或者半文盲较多。农村劳动力平均接受文化水平较低,整体素质不高,思想观念陈旧,生活习惯落后,搞封建迷信,沉迷于赌博的现象还多。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提高农民素质的任务尤为艰巨”。 开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狠抓五大重点 南川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在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的报告时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没有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提高全民族的政治思想水平、科学文化水平,物质文明建设没有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智力来源,就不能得到健康持续的发展。要求南川市人民政府在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物质文明建设搞得更好的同时,切实把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地位,不断开创农村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一是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要深刻认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者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的辩证关系,认识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目标和内容,也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现实的迫切需要。各级政府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把精神文明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常抓不懈,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与物质文明和其他社会事业同研究、同部署、同考核,加强组织领导和创建管理,加大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克服实际工作中的“短腿”现象。要研究当前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务输出人员增多等新情况新变化,采取切实有力措施,确保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 二是要抓队伍建设,夯实群众基础。各乡镇党政一把手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必须亲自抓精神文明建设。要建立和完善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落实分管领导,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日常工作。要发挥好农村共青团、妇联、工会、老年协会、计生诚信小组、村民自建委员会等组织的作用,经常组织各方面的农民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 三是要抓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素质。要重点抓好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开展“八荣八耻”的道德观教育,引导农民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农民良好的道德观念。要加强农民的素质教育,在发展农村幼儿教育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同时,抓好成人教育,在提高农民文化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加强转移劳动力的技能培训,鼓励外出打工的农民更新观念、学习实用技术,改善农民结构,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文化、科技、卫生、司法等部门要经常到农村传递政策、法律、科技、卫生等知识,使农民得到知识的补给、眼界的开阔,改变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农村形成健康文明风尚。 四是要抓阵地建设,改善软硬环境。要做到“软件硬抓,硬件实抓”。在软件上,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目标,创新工作机制,培育南川人文精神,挖掘和传承优秀的民间艺术,打造农村特色文化,大力开展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引导广大农民在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在硬件上,要切实加大对农村公益性文化、体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加速推进“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提高入户率;着力完善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设施,提高救治水平;建齐乡镇多功能文化站,配备好干部开展好工作;建设好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好、管好便民阅报栏,为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供阵地和物质条件。有计划地推进“一建五改”工程,整治村容村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引导农民形成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 五是要抓活动开展,推向普及深化。要重点抓好文明乡镇、文明村社、文明农户的创建、巩固、提高、扩面,总结经验,保持成果,争取有新的突破。要推进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在广大农民群众中深入开展“好媳妇”、“好公婆”、“孝子”、“星级农户”、“文明大院”等评选活动,促进广大农民形成夫妻恩爱、尊老爱幼、家庭和睦、邻里互助的良好风气。村社、农村群众组织,要经常组织农民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学习、文娱、体育活动;市和乡镇每年都应有计划地安排在农闲、重大节假日开展文娱汇演、体育比赛等活动,引领和推动农村基层活动的开展。 “越是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加快改革开放,越是需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去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经济也不可能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目标就不可能实现。”南川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洋东如是说。(赵永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