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2006年世界艾滋病日专题 > 正文

艾滋病感染率突破1%临界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30日03:55 北京晨报

  中国疾控中心公布首份男同性恋人群生存状况调查

  昨天,两份关于中国男同性恋生存状况的调查首度披露。虽然调查范围不同、人群有异,但这两份分别出自中国疾控中心和著名艾滋病防治专家张北川教授领导的项目组的调查报告都显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中国近2000万男同性恋人群正面临艾滋病侵袭。“艾滋病在这部分人群中的感染率早已经突破了1%的临界点,而超过1%,意味着已经很难得到有
效控制。”

  关于艾滋

  新增感染者和病人一半是性传播

  这份全国首份“高邦中国男同性恋者健康状况及防艾意识调查”,是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同志志愿者组织和桂林乳胶厂共同组织的。

  “从昨天15时截至今天15时,在我国大陆上新发现了190例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其中50%都是性传播。”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中心主任吴尊友表示,在去年卫生部对艾滋病流行趋势的调研发现,去年新发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中,性传播已经超过了吸毒人群。面对迅速增长的艾滋病人群,吴尊友表示:艾滋病的流行是静悄悄的,所以人们通常缺乏防范意识,这已成为中国艾滋病防治的一大障碍。张北川教授的比喻更加形象:“当12级台风刮起时,海平面以下100米的水依然是不动的,中国目前的情况正与此类似。”

  北京男同性恋艾滋感染率超3%

  来自北京市卫生局的数字显示,北京现有男同性恋人群约为30万。“根据我们的调查,在北京男同性恋人群中,艾滋病病毒的感染率已经超过3%。”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中心的专家张晓燕说,在招募的526名研究者当中,HIV(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有17名,占整个人群的3.23%;HCV(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8名,占1.52%;梅毒感染者是59名,占总体人数的11.22%。“这个数字和我国一般的感染状况相比并没有明显增高,但是其中HIV阳性感染者的HCV和梅毒的感染率分别高达17.65%和35.29%,这个感染率是相当惊人的。”

  仅两成男同性恋者使用安全套

  我国著名的艾滋病防治专家、来自青岛大学医学院的张北川教授强调,目前我国同性恋的人数在逐步扩大,我国约有3000万同性恋人群,其中近2000万是男同性恋人群。而他们是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

  虽然是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但记者发现,在此次调查结果中,却仅有20%左右的男同性恋者能坚持每次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等保护性措施。“男同性恋虽然知道自己是高危人群,但仍没有足够的健康意识,或只图一时的快乐,所以不愿意坚持用安全套。”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中心主任吴尊友解释。

  与女性有性关系者感染率最高

  作为一位一直致力于为同性恋人群权益呼吁奔走的艾滋病防治专家,张北川的调查更着重于我国男同性恋人群的生存状况。“我们承担的是国家十五攻关课题,内容主要是男性接触者中的艾滋病如何向一般人群传播及其阻断策略。”

  据张北川介绍,这份在全国9个城市涉及2000多位自认为是同性恋、双性恋或有变性愿望的男子。调查显示,该人群的总体HIV阳性率(艾滋病感染率)约为2.4%。按照和女性有没有性关系进行分组研究发现,和女性有性关系,而且又没结婚组的HIV感染率是最高的,超过3%,和女性没有性关系,也没有结婚的这个组HIV感染率超过2.5%,已婚组则是超过1.5%。“这充分显示了艾滋病存在向一般人群传播的潜在危险性。”

  关于生活

  近半男同性恋者都是高学历

  据参与这份调查的张晓燕博士介绍,调查共在北京市朝阳区招募了526名男男性接触者。调查的项目包括年龄、职业、学历、经济状态、生存状况以及性取向,还有性伙伴的数量、安全性行为的意识以及采取哪些保护措施和性病等,还对526名调查者进行采样,在实验室进行了性病、艾滋病感染的检测与监测。结果调查发现,在526位接受调查的男性同性恋者中,约46%具有较高学历,有较稳定的工作或学习环境。

  六成男同性恋人群内心痛苦

  在张北川教授的调查中,着重对男同性恋群体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在我们这次调查中,参与调查的男同性恋、双性恋还有变性欲者超过2000多人,他们因为性取向感到很痛苦,并严重影响生活、学习或者工作,这个发生率大约在60%。而他们痛苦的绝大部分原因来自大众和家人的不理解以及歧视”。

  张北川教授表示,“艾滋病在我国男同性恋人群中的感染率早已突破了1%的临界线,而按照国外的规律,超过了1%是很难控制的。但是和西方国家不同的是,我国的男男性接触者中的艾滋病传播,并不限于男同性恋本身,而是存在着向一般人群传播的潜能。造成传播迅速的原因则主要是社会歧视。”

  晨报记者 刘墨非

  我国艾滋病流行四个阶段

  ●上世纪80年代初 是传入型,在外面感染以后到中国来被发现的;

  ●1989年开始 出现在境内局部范围爆发流行;

  ●90年代中期 采献血爆发流行;

  ●现在 吸毒和性。

  艾滋病性传播三种途径

  ●夫妻一方是感染者传给对方

  ●多性伙伴

  ●男同性恋

  艾滋病纪录片

  明日首映

  ●首部中美合作

  ●展现艾孤生活

  晨报讯(记者 刘墨非)明晚,中央电视台10频道将首度播放国际抗击艾滋病纪录片《走得更近》。这是这部著名的艾滋病纪录片中国版本的首次播映,这也是首部中美合作的艾滋病纪录片。

  《走得更近》的导演是美国著名导演Robert Bilheimer,而她的中国版部分导演则是中国导演李曼。据卫生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走得更近》全长60分钟,纪录内容横跨非洲、欧洲、美洲、亚洲,用朴实感染的手法记录了世界各国抗击艾滋病的故事,以及人们为消除对艾滋病人的歧视做所的艰苦努力。《走得更近》中国版除保留英文原版的精华外,还另外拍摄了10分钟有关中国防治艾滋病的内容。

  《走得更近》中国版导演李曼告诉记者,中国部分记录的小主人公高俊是一名不幸的艾滋孤儿及艾滋病感染者。小高俊曾经由于亲人病故,自己又染病,过着与猪为伴的悲惨生活。通过艾滋病防治志愿者组织的爱心救助,小高俊被一个家庭领养,并得到每月400元的生活费资助。“和其他艾滋孤儿比,小高俊的新生活可以说是很幸福了。”

  李曼说,中国部分的《走得更近》还采访了艾滋病防治民间组织的志愿者、卫生部的负责人,还有一直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桂希恩医生。“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病患群体和他们身边的人,是令人感到自豪和欣慰的,但是‘谁将会成为下一个受害者?谁将会因预防不当,缺少防治艾滋病的知识,成为下一个被感染者?’之类的问题也不断地跳进我的脑海。我希望每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以及政府、非政府组织和企业都能行动起来,为预防与对抗艾滋病做出更多努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rss订阅】【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