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承办亚运会,广州要发挥市民社会的优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30日09:24 南方新闻网

  社论

  明天,多哈亚运会就要开幕。本届亚运会的参赛人数、设项数目都是史上之最。令人瞠目的是,多哈亚运会总投资高达28亿美元--以往举办——届亚运会大致花费3亿美元,而北京2008年奥运会承诺的运营费用也只有16亿美元。

  富有的卡塔尔人志在申办2016年奥运会,他们的高额投入不难理解。所以,28亿这个不仅空前而且很有可能绝后的数字,并不是常态,没必要去攀比。然而,多哈亚运会将会呈现出富足繁盛的独特气质,这一点完全可以想见,而这一点也或多或少都给广州带来压力。2010年的亚运会筹备工作已经启动展开,广州有必要认真思考,到底应该以什么样的原则和策略,举办一个什么样的亚运会?如果多哈的优势是富足,那么广州的优势是什么?

  自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实现历史性盈利,奥运会就找到了商业方式的源头活水,接下来的连续4届奥运会都实现了盈利。但是,盛会本身核算为盈利,并不意味着其节日模式不再造成浪费。悉尼奥运会、日韩世界杯和雅典奥运会,都出现了赛后场馆空置的问题。这些场馆不论是维护还是拆除,都是一笔不菲的费用。如何预防“后奥运会效应”,这是北京正在处理的难题,也是广州应该开始思考的问题。

  另外,亚洲城市均以申办重大体育赛事为契机,结合政府和市场,结合重大城市规划项目和融汇巨额的资金,全面地加速城市建设。广州也不例外。但是,这发展的行动不是简单地修建桥路楼厦,发展的方向也不能人云亦云地指向“体育经济”和“旅游经济”,发展的目标更不能空洞、含义模糊、好高骛远地定位为建设一个国际大都市。如何让亚运会和城市发展,都融合广州的精神,呈现广州的特色,这也是广州现在就应该思考的问题。

  以上两个问题,从表面上看是亚运会如何办的技术问题,从根本处讲,却是亚运会为谁办、城市为谁而发展的问题。如果亚运会就只是搭台唱戏的一个节日,就只是政府雄心与市场商机的一次联姻,那么亚运会的筹办就堕落成一串地产事件。要真正赢得国际荣耀,广州亚运会需要政府与市场之外的参与,需要找到自己的风格和优势,塑造出独一无二的亚运看点。

  广州最珍贵的特色是什么?广州的城市精神是什么?市民化、亲切务实、宽容自由。本来亚运会的宗旨就与奥运会略有不同。它不那么强调强者之间的竞技,而是更加强调普遍的参与。广州的市民体育一直蓬勃,市民对社会事件城市生活的参与度也非常高。亚运精神与广州精神的重叠之处正在于此:发动最广泛的参与,惠泽最普通甚至弱小的成员。所以,广州亚运会的原则也应该在此:以市民为主体,发挥市民精神,弘扬市民文化。

  所以,与其为亚运会去建设体育场馆,事后再改造以适市民之用,不如以服务市民为目标去建设场馆,或者更多地利用现有的普通体育设施,做一些临时改造,以适应亚运会的一时之用。只要改造得合理,不仅可以满足功用,而且可以自然地展现出广州的市民体育氛围。所以,在迎亚运的城市建设中,广州市与其去追求亚洲众城一面的高楼大厦,与其为了奢华和“形象”而变相提高城市的准入门槛,不如保持其平易近人无所不包的风格。

  所以,2010年要向世界展示的那个广州,肯定不仅是珠江新城崭新而富庶的面貌,还包括旧城老派而地道的风情;款待八方贵宾,也不能只有星级饭店,当然还要有市井小吃;迎接四海来客,也不能再让小学生们摆开整齐的方阵,或者只是职业模特们穿上东方的旗袍,还要有街边树下里的打工情侣的笑颜,还要有公交车站的盲艺人的歌声——所谓的岭南神韵、广州精神,其实包装越少越好。广州从来都是一个有底蕴因而有自信的城市,只要真实诚恳地袒露城市本来的面貌,因循市民本来的生活,应该就能办成一个最亲切、最有风格的亚运会,一个既让各国友人舒适愉快,也让广州市民轻松满意的亚运会。

  欢迎回应(电邮:shelun@188.com博客:blog.oeeee.com/shelun)

  (南方都市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