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切断污染企业资金来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30日09:49 中国环境报

  ◆本报记者原二军

  据中新网日前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有关人士表示,今后山西省达不到环保标准的企业一律不得向银行贷款,具体包括没有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或环保部门不予批准的项目,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的生产企业,以及主体工程完工而环保项目还没有完工的建设项目。(见中新网太原11月22日电)

  随着目前中西部地区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一些技术含量低、污染严重的企业或项目也随之而入,在一些官员追求地方经济快速增长的心态下,难免有一些部门为污染企业“打掩护”,或者为这些项目“先上车、后买票”提供便利。而从银行入手,切断这些污染企业或项目的资金流,让这些企业无论是再补办有关环评手续,还是停工整顿,客观上都减少了对环境的危害发生,从本质上讲这是一种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从另一个角度看,切断资金流,会促使企业将做好环保工作与企业的长远发展联系起来,即使这种动力来源于强制,对于企业在建设过程中执行“三同时”制度、在生产过程中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以及从根本上树立起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理念,都是非常有好处的。

  目前,许多企业只要向银行提交相关的材料,如企业本身情况、项目性质和偿还能力等,就可以从银行贷出款。至于企业在建设过程中是否遵守了环保方面的有关规定,或者项目本身是否对环境或周边人群带来影响,则往往不在银行的考虑之内。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做出的这种规定,尽管是地域性的,其示范意义仍值得重视。

  当一些企业或项目因为环保原因无法从银行取得贷款后,自然会从自身多找原因,或者在建设之初严把环保关,或者强化治理达到环保标准。但也避免不了一些企业钻空子、打擦边球,以达到贷款目的。这种情况下更需要环保部门加强监管,银行把紧贷款关,这样,出台的政策才不会走过场。

  堵住污染企业的资金流,把达不到标准的污染企业挡在银行门外,山西这种把环保和贷款联系起来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全方位控制污染的一种思路。然而限制贷款也只能是一种可供选择的“良方”,因为随着当前金融形式的多样化和融资渠道的多样性,一些规模小的企业或项目在银行这扇门关上以后,仍然可以从其他渠道获得资金。因此,必须建立和各部门协作的全方位环保统一战线来堵截污染。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