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岛内《民生报》熄灯 象征台湾倒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30日10:40 中国台湾网

  台湾《联合报》今天发表文章说,有二十八年辉煌历史,曾是许多家庭必备第二份报纸的《民生报》,将在十二月一日停刊。听到消息,于公于私都让我感伤不已。

  回想一九八七年到一九八八间,由于报禁解除,《民生报》率先征募人才,以便扩大对读者服务,当时我虽只是刚从研究所毕业的新人,但在发行人王效兰女士的慨允下,让我进入这家朝气蓬勃的报社,做了一年多的记者,之后并鼓励我离台进修,直到学业完成回

台至今,仍经常征询我对时事的意见。因此,对我而言,《民生报》是让我真正参与新闻实务任务的起点,也是大力栽培过我的新闻摇篮,今天看到这份报纸吹熄灯号,能无感伤乎?

  文章说,于公而言,报纸是社会公器。一份报纸的兴衰,固然与市场竞争因素有关,但其实也是社会发展或变迁的缩影。《民生报》的停刊当然与有线电视新闻台及网际网络的快速发展有关,中老年读者中有不少人从报纸读者转为电视新闻观众;年轻人则是习惯于从网络世界中获取信息,报业经营之苦,非《民生报》独有之问题。而近年来市场上出现的那些“有血有肉”的平面媒体,更是让正派办报的新闻任务者备感压力,不愿随波逐流、降低风格者,只好惨淡经营到实在撑不下去为止。

  文章指出,《民生报》全盛时期,也是台湾经济起飞,人民平均所得快速增加的时代。当时台湾钱淹脚目,大家衣食无虞后,自然想要提升精神层面的生活水准,《民生报》的生活消费、体育休闲、影剧文化新闻,正是人民需要的民生信息。但好景不常,近几年来,台湾发展陷于停滞,经济衰退使人民对于精神层面生活的需求降低,许多人又回到先求温饱,其它活动无暇顾及的生活状态,与富足台湾曾经分相配的民生报,此时反倒成为台湾社会的一种讽刺。

  更何况,台湾近几年来在体育、影剧、休闲等方面的建设或发展,只见没落与层出不穷的问题,朝野忙于选举与党派争斗,也无心于优化这些非政治领域的产业环境,对提升人民精神生活品质的施政,或流于口号空转、或受意识形态捆绑,建树真是分有限。在这种大环境中,《民生报》又能提供多少让人振奋的消息?

  总结来说,《民生报》所以难以为继,不但标记着报业经营之困难,也象征着台湾在成为发达地区后的时代倒退,从这个角度来看《民生报》的停刊,能不感伤乎?

  文章最后表示,《民生报》曾与台湾同步兴盛过,如今她也见证了台湾的衰退。这份报纸曾让许多人了解生活品质与品味的重要性,也为台湾培养过许多新闻人才。她的停刊,是新闻界的损失,也让我们更加怀念那个不知何时能够再来的富强康乐的社会。

  (编辑:方言)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