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时评重时,更要重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2日00:14 红网

  时评热议的浪潮一直是追随时间的潮汐,席卷着几乎所有的媒体,不只是名人写家来此一试身手,平民也都执笔跟进,挤在时评的T型台上争相秀场,成为时下一种独有的景观。

  视听大众抓住属于自己的话语权,表达他们对问题的看法和属于自己这个阶层的情感,应该是人本意识提升的表现,确实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但这也难免让人对当下时评界重“时”失“评”的现状有些不满。

  当然站在媒体的角度看,时评不重“时”就不是时评,毕竟新闻的时效性是新闻媒体的生命;但问题是仅有生命而缺乏精神的构建和灵魂的净化,也只是具肉体的躯壳罢了。况且时效的理性诉求实为新闻之后的深度报道和文化观察,这就从根本上规范时评应该“时”“评”并重。倘若编者只图引爆一个消息或点燃一种情绪却缺乏事后理性的思考,实属悖离媒体职业责任的玩世不恭,不仅搅乱了视听大众的思维,而且对事件的当事人缺乏起码的尊重。因此媒体从业者不仅要有超越大众的敏锐和深刻,更要有超越大众的悲悯和爱心,这是社会赋予的责任,也是来自自身精神境界的觉解。

  要知道社会上的任何一种认识和热情都是要用理性去引导的,不能纵之任之。这就要求媒体工作者肩负责任,因势利导,万不可趋利而从俗,避实而就虚,倘若总是什么节日话什么问题,一番热闹之后,也只能助长浮躁之风,让人心生疲惫而情感麻木;识相失去了思想力量的载体,久而久之,人们还会对它一直垂青吗?

  现在媒体总还是趋“时”而淡“评”。现今商业规则对文化精神领域的渗透可谓无孔不入,什么票房、点击率、发行量、GDP,居然敢把所有的文化精神标准化,一切向产值看齐,可想而知人们作品的品级是在下降还是提高。尤其在当今世象纷纭且文化多元的背景下,更要求媒体工作者须在“评”上把好关;不要只迎合读者让视众心理失衡导致时评“变节”,要让人有掩卷沉思而扪心自问的自觉。痛定思痛须冷静,心血来潮要沉静,秋躁之后,冷冬沉凝,才能孕育出生意盎然的春天,自然之理足可寓社会之事。可见热闹的消息交给娱乐杂刊就够了,而媒体的主流方向一定要在引领普罗大众的精神层面作足自己的文章。

  再有话语权必须有代表性,有些批评缺乏识见;更有一些批评有哗众取宠之意,缺乏新闻报道之严谨和真诚,更有甚者竟滋生出躲在人群中的“哄客”,此为时评界的悲哀。思想在今天不应被放逐,一定要有真正的清醒者迸发出投身社会的勇气和责任,这才是我们今天呼唤的报业职业观。

  所以,尽管时下风气还改变不了商业写作的本质。但是至少自己要认真审视自己所处的舆情环境,然后再拿笔写作;从话语的狂欢中辟出一条大道,使那些“哄客”的喧哗沉淀出沉静的思考,郑重发言决不胡乱发泄,批评指正决不漫骂毁誉,尊重视听大众从而提升他们的生命价值观,这才是今日媒体主体价值观的核心展示。

稿源:红网 作者:王呈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