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张显光最后早餐:一碗粥(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2日05:54 华商网-华商晨报

  

张显光最后早餐:一碗粥(图)

  殡仪馆的工作人员早早来到刑场

  

张显光最后早餐:一碗粥(图)

  张显光被带入法庭

  

张显光最后早餐:一碗粥(图)

  法警把判决书递给张显光

  

张显光最后早餐:一碗粥(图)

  押送张显光的警车驶入刑场

  

张显光最后早餐:一碗粥(图)

  在法庭旁听的市民

  最后的表情

  目光呆滞没有泪

  最后的愿望

  “骨灰就撒了吧”

  最后一张脸

  须发整齐干净

  最后一顿饭

  早餐的一碗粥

  最后一身衣

  新的棉睡衣裤

  最后一双鞋

  黑色新棉皮鞋 终审裁定

  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经复核查明了张显光的犯罪事实,认为张显光结伙持枪、持械劫取公民财物、银行营业款,致多人伤亡;并在闹市区银行门前制造爆炸事件,致多人死伤,严重危害公共安全;为获取作案用交通工具持枪、持械杀害无辜;因琐事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死亡,其行为已构成爆炸罪、故意杀人罪、抢劫罪、故意伤害罪。被告人张显光在实施爆炸、故意杀人、抢劫、故意伤害犯罪中,致八人死亡,四人重伤,六人轻伤,一人轻微伤,且抢劫数额巨大,手段特别残忍,情节特别恶劣,后果特别严重,严重危害了公共安全、公民生命安全、国家和公民财产安全,属于罪行极其严重,且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系主犯,对其所犯爆炸罪、故意杀人罪、抢劫罪、故意伤害罪,依法均应判处死刑。原审对其适用刑罚正确,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予以支持。原判定罪准确,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法。根据相关规定,故裁定核准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张显光一审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的刑事判决

  昨日9时整,轰动全国的“1·18”大案主犯张显光,在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号大法庭接受终审宣判。

  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张显光死刑的一审判决予以核准,并正式下达“执行死刑令”。

  “对张显光验明正身,押赴刑场,执行死刑!”9时22分,沈阳中院刑一庭张庭长在接受省高法授权后,庄严宣读对张显光执行死刑的命令。

  终审裁定:核准张显光死刑

  8时20分,百余名旁听者陆续走进沈阳中院一号大法庭。

  8时30分,旁听人员全部落座。

  9时整,三名省高法法官走上审判席,审判长下令“提张显光到庭!”

  在四名荷枪实弹的法警与两名贴身法警的押解下,双臂被捆绑在身后,戴着脚镣的张显光被带上法庭。

  9时03分,审判长开始宣读“终审裁定”。

  9时19分,“终审裁定”宣读后,书记员将裁定书交付张显光,张显光在裁定书上签下自己名字,并按下手印。

  9时22分,沈阳中院刑一庭张庭长宣读由省高法院长签发“执行死刑令”———“对张显光验明正身,押赴刑场,执行死刑!”

  当庭特写:将笔摔在“裁定书”上

  昨日的张显光,身穿浅咖啡色的圆圈棉睡衣、睡裤,右胸口处标写的“张显光”三个字格外显眼;脚上穿着一双新的黑色棉皮鞋;头发被梳得很整齐,脸上的胡子也被剃得很干净,整个人看起来很利落。据了解,他的早餐是一碗粥。

  被押解进入法庭时,张显光表现得很嚣张,一度歪着脑袋斜视着旁听席。但看到百余名旁听者和数十名摄影摄像记者时,张显光怔了一下,然后瞪大了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旁听席。

  宣判过程中,张显光一脸不屑,双腿不停地颠来动去。在“裁定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后,张显光将笔摔在了“裁定书”上。

  然而,这种嚣张与不屑没能维持到最后,当听到“验明正身,押赴刑场,执行死刑”后,张显光一下子“静”下来,直直地站在被告席上。

  在法警示意了片刻后,张显光才慢慢地走出被告席。

  脚镣声再次响起,张显光一步一步走出法庭,他的眉毛紧皱,眼睛使劲地眨着,眼里没有泪水……这一次他没有过多地看旁听席,而是呆滞地望着前方。

  现场特写

  罪魁最后三小时

  昨日早6时,张显光像往常一样,在看守所里起床,洗漱。

  据了解,11月30日晚,看守所就秘密加派警力看管张显光,因为次日张显光将被“终审宣判”。根据相关规定要求,看守所不能提前告知张显光“终审宣判”的时间,所以张显光并不知道自己将在第二天“终审宣判”。尽管如此,张显光最后一夜仍睡得很不好。在最近几天里,张显光情绪一直很低落,基本上处于沉默状态。他偷偷计算着自己执行死刑的日期,并自嘲般地说“肯定活不到(2007年)元旦了!”

  7:00张显光吃下最后一顿早餐———一碗粥。

  在吃饭前,张显光被告知当日9时进行“终审宣判”。“脸部出现抖动”———张显光表现得很紧张,喝粥时的双手也不时地出现微颤。

  7:30法警前往看守所,准备押解张显光。

  “来啦!”张显光面对法警,点了点头说,声音有些颤抖。“睡得……还……行”此时的张显光说话速度非常慢,而且很不连贯。

  脱去看守所里的号服,换上新买的棉睡衣睡裤;脱下拖鞋,换上新买的黑色老式“少靴”;除去手铐,将手臂捆绑在身后……张显光在管教的帮助下,进行着自己生命里最后一次穿戴。

  7:40张显光被押解进入法警车。警车里的张显光沉默不语。

  8:20法警车驶进沈阳中院。8:25沈阳中院羁押室。张显光的情绪非常低落,不肯说话。

  9:26下达“执行死刑令”后,张显光被再一次带回沈阳中院羁押室。

  此时,沈阳中院的一审法官问道:“最后有没有想说的?”

  “不想连累家人,(执行后别告诉家人)骨灰撒了吧!”张显光极为缓慢地说。

  看到一同执行死刑的还有一位20多岁的年轻罪犯,张显光苦笑着说:“我罩着你点,是个伴儿!”

  9:30押解着张显光的法警车驶出沈阳中院,赶赴刑场。

  10:00张显光被押解到刑场。这一刻,张显光依旧沉默无语。10:09一声枪响……

  记者手记

  我与张显光对视三秒钟

  浅咖啡色的棉睡衣,黑色棉鞋……在昨日的终审判决上,我再一次见到了张显光。

  依旧是满脸不屑,依旧是眼神冰冷。惟一不同的是,在四名荷枪实弹的法警与两名贴身法警的押解下,他的脚步有些迟疑、有些缓慢。

  在经过我所在的旁听席时,张显光一下子认出了我。

  还记得一审宣判前,我曾采访了羁押室中的张显光。那是我第一次近距离地与他面对面。“你跟我谈忏悔?”那时的张显光不屑、嚣张、甚至是猖狂。

  瞪大眼睛———仰起脖子———深深地吸了口气,昨日的张显光,就这样与我对视了三秒钟。此刻,张显光也许回想起我曾留下的那句“你在执行死刑前,还会见到我!”

  “验明正身,押赴刑场,执行死刑!”

  此时的张显光,停止了双腿的抖动,直直地站在那儿……

  在法警示意了片刻后,张显光才缓慢走出被告席。一步慢似一步……

  张显光双眉由微皱到紧皱,紧闭的双唇使劲儿向上撅着,脸颊不时抖动着,双眼不停开合着,眼中没有泪水。

  这一次,从我面前走过的张显光眼神呆滞而空洞地看着前方……

  刑场直击

  林中传来清脆枪声

  从法庭到刑场,张显光只用了半个小时。

  没有逞能的叫喊,没有惊恐的软瘫。张显光的罪恶人生,被一声枪响终结。

  清晨记者探访“法场”

  昨日7时55分,记者到达沈阳郊外某林场。几个小时后,这里就是张显光生命的终点。

  这是一块约100平方米的空地,白雪皑皑。三面环林,一面是一列小土包。一条仅容一辆汽车的小路通向外界。

  两辆殡葬车已经停在空地间,四五个身着白大褂的工作人员走下车,开始在冬日的阳光下活动腿脚。记者得知,他们来自于洪区殡仪馆。“昨天告诉我们的,来给张显光收尸。”一名工作人员说。

  “什么什么?九点半从法院出发?好,知道了!”接了一个电话,这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天,被执行枪决的不光有张显光,还有其他三名死刑犯。“这里少说也枪毙过好几十人,是多少年的法场了。”

  9:00一辆警车悄然驶来,在法场入口的小路摆上了两个警戒三角桩。沈阳市司法警察支队警务科的两名警官把记者“请”了出来。

  枪响罪恶人生终结

  9:57林中传来了凌厉的警笛声。自远到近,一排各种型号的警车急速驶入。沈阳市政法委、沈阳市检察院、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中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刘春带队。车队中有三辆高大的押送车,张显光就在其中一辆里。

  10:02最后一辆警车还没有进入警戒线内,林中就响起了一排枪声。“砰!”这是执行任务的法警在试枪。

  10:09一排清脆的声音猛的从原本毫无声息的林中爆发出来,迅速划过天际,惊得附近村落中狗吠不停。“结束了!”在入口负责警戒的老民警如释重负。“以前有不少吓‘堆’的,精神崩溃的,逞强喊叫的……这回这么快,说明张显光还挺‘配合’。”

  10:18车队依次离开。记者赶赴“法场”,发现一切都如来时一样,只是多了几摊鲜血、几张破报纸。张显光41岁的罪恶人生结束了。

  【场外声音】

  “判他死都是轻的”

  昨日,几百市民在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旁听了张显光终审。

  ■上百市民“冲”向法庭抢座“上次来晚了没进去,这回得早点儿。”虽然寒风凛冽,但第一个赶到中院门口的市民杨先生说,张显光如果终审判死将是大快人心的!

  8时20分,大门一开,来听审的市民几乎用百米冲刺的速度跑着冲进法院,冲向法庭。

  ■护卫队员让他来警醒我们昨日,沈阳市金融护卫中心一大队4中队的20名经警来到了一号大法庭。

  “就是来听听,让张显光来警醒我们自己,要时刻注意安全。”陈富俊队长说,在“1·18”大案之前,从没想过我们如此危险。

  ■神秘市民“证明我看到的是他”法庭宣判完毕,一个中年男子一直看着张显光被带出的方向。“我就想来看看张显光长啥样。”“6月末,我在沈阳北站我看到了一个和他(张显光)长的很像的人。”王先生说,他后来报警,可是那个人消失了。

  “我今天来就想证实一下,看到的是不是张显光。”记者:“证实了吗?”王先生没说话,只是向记者点了点头。

  ■被害者家属“判他死刑都是轻的”昨日,被害者家属中只有张晶阳66岁的父亲到了法庭。

  张父说:“我算是受害者及家属的代表,因为其他人都不愿意见他(张显光)。判他死都是轻的。”

  (2003年1月18日,张晶阳驾驶红色松花江微型面包车,被张显明骗租至新城子区怪坡附近时,被张显光等杀害)

  【大案反思】

  "1·18"决不会重演

  晨报讯(记者冯翔)三年前的爆炸声远去了,五名罪犯也已经全部伏法。然而,疑问仍回荡在人们心间。

  还会不会再来一次“1·18”?

  昨日,记者对多位警界人士、现场当事人、办案人进行了专访,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不应忘记的“12·1”大案

  在2003年,我省曾发生两起爆炸银行运钞车抢劫案。

  第一起,就是广为人知的“1·18”大案;第二起发生在海城西柳,史称“12·1”大案。

  2003年12月1日8时5分许,海城人杨长国将自制炸药放在西柳市场农村信用社第六储蓄所门前,一辆自行车的后货架上,由手持遥控器引爆。2名来上货的业户被当场炸死,包括数名储蓄所保安在内的17人受伤。

  杨长国被当场抓获,后被判处死刑。

  沈城16家大银行全部“标配”

  “2003年的这两起大案之后,我们痛定思痛,投资1196万元,对一百多部运钞车进行了全面改造。”沈阳市金融护卫中心总经理张伟光说。

  金融护卫中心副总经理尹德良列举了对运钞车的技术改造措施:除了增强防护能力外,还在每辆运钞车上配备一部40G硬盘,由车外和车内两部摄影机同时录像。“此外,我们还增强了押运力量,每次站位随任务而改变……总而言之,就是为了防止‘1·18’的悲剧重演。”

  “犯罪分子的手段是在不停变化的……最好的办法就是防患于未然。”接受采访的人士一致认为。

  目前,沈阳市16家大银行已经全部雇用金融护卫中心的车辆和专业人员进行押运。

  【专家访谈】

  怎样避免下一个“张显光”

  人物:中国刑警学院侦查与预审理论教研室主任刘冲

  记者:现在,张显光已经被处决了。但是,人们听到他的罪恶行径之后,第一反应往往不是痛恨,而是一种惊奇、震撼的感受。这种心理如何解释?

  刘冲:这是一种普遍的“看客”心理。当危险没有发生在自己身边、痛苦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社会上就容易产生这种心理。缺少与当事者、受害者感同身受的正常反应,没有感到自己有一天也可能成为被害人。

  记者:在农村城市化的进程中,像张显光这种出生在落后贫困地区的人容易存在一种打破社会规则、迅速不劳而获的浮躁心理,进而导致犯罪。

  刘冲:这是一个不得不重视、必须重视不可的社会问题。一部分贫困阶层很难进入到富裕阶层,心理容易产生相对剥夺感和相对贫困感。而犯罪是能迅速填补这种致富需求的办法。

  此外,社会化进程必然带来犯罪率的增长。国外研究表明: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达到1000到3000美元之间的时候,都会产生一系列严峻复杂的社会问题。从这个角度上讲:减少贫富差距,是减少犯罪的有效途径。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王欢冯翔岳巍采写本组图片由本报记者王野吴章杰杨晟坤石立飞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