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办公亦办“私”凸现的是民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2日06:00 光明网
严雨龙

  每月10日,上至市委书记下到街道乡镇的干部,全体出动上门百姓家,与市民村民外来务工者,面对面说家事聊生活。这便是浙江台州市新近推出的“民主恳谈日”制度(11月26日浙江在线报道)。其实,这种“拉家常、谈民生、解家愁”已经越来越被各地政府当作一项重要“工作”,蔚然成“制”,吹出了一股清新的政风。有的地方称“民情沟通日”,有的叫“干部百家行”。说法不一,内容都是干部与百姓面对面谈生计理家事。

  各级领导干部上班办公,也上门办办百姓家事,这正如浙江大学法学院政治学与管理系主任、教授郎友兴所说的,干部群众面对面距离上的拉近,实质是社会和谐的拉近。也不仅是掌握民意、融洽了干群关系,更是政府工作以人为本,凸现民生。

  有道是“清官难断家务事”,家事琐碎繁杂,“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各有各的难,具体且很难能“统筹”;看起来又很“私人”的;所以通常难以纳入所办“公”之例。但是,就是这个历来为清官难断不理的“家事”,恰恰是我们党始终所关注重视擅长的优良传统。可以说我们党正是起家于百姓生计,成就于民生国计,改革开放也是发端于农村“家庭”。远的不说,现在无论哪一个党和国家领导人,他们在深入基层考察中,我们都能看到他们自然而然地走入普通百姓人家,看看坐坐聊聊,他们与百姓有着那么多的共同语言,很自然地把百姓的家事带回到自己的“办公”中。大国总理温家宝不就是对农民说:“可以到你家里看看么?”。这是对群众的尊重,更是对民生的关切。我们国家在一步步地实现着强国之计,同时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出台,是越来越指向于百姓“人家”。为民安家,与民发家。虽然我们确实有很多的公家大事,需要集中财力办,但是党和政府勒紧的却是“办公”的裤带,而把使百姓人家过上好日子,作为第一信念第一要务来强调落实。每当哪个地方受灾了,赶赴现场的领导首先着眼着力的是“要把群众的家安好”。

  心系万家,政策、工作做到“家”,这是我们的一贯作风。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也不难发现与此不和谐的现象。有的地方领导干部,心里想的手里抓的是急于“宏伟”政绩,出手不凡,动不动就来个大手笔。就是不愿意去看看老百姓家喝得那个水是否放心,想不到百姓出门的当心,子女就学就业,看病就医等等是怎么的揪心。有的地方看去确实繁华,听起来也是发展神速,但一走进老百姓家中,那感觉就天差地别。有的领导干部,一心不远万里地“接轨”世界,就是难有接触群众。即使下到基层也少进人家,进了门也坐不住说不上话。老百姓说村里社区发展变化大,他就高兴无比,一提到家事,便顾左右而言它。要么总认为那是自个理家无方闯劲不够,似乎这与他要办的“公”毫不相干。斤斤计较于自己掌管的“财政可用资金”,而对百姓家中生计,自始至终都是一笔糊涂帐。

  家是社会细胞,家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主要窗口。一个地方经济、文化、政治状况,小小一人家往往便集中体现。这指标那指数,老百姓的家庭怎么样就是一个最直观的“指数”。而且,家还是社会建设发展的基本单元。发展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说到底立足点和归宿点都是一个“家”。尤其在新形势下,单位人减少社会人增多,经济组织的家庭家族化日益增强,社会群众千差万别的利益诉求,也是差异在“家”上。因此我们方方面面的工作,的确难在“公”事不能“公”办,有时真不好“组织化地批发”;而需要我们深入到群众的“生活圈”,千辛万苦千家万户地去掌握实情,提高“理”家事的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说干部办公很大部分要理群众家事;否则公与家分离,工作就落不到实处。我们说城市是个家文明靠大家,前提是要能达成“家”的认同。即使外来务工,有了家的认同就有了创业的追求。

  有道是“家”和万事兴,万家欢乐,才构起大家和谐。千家万户的家事理顺了,那我们的工作才是真正到家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