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无冕之王”群英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2日06:29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无冕之王”群英会
广播电视中心门前的繁忙景象。

  本报记者 史家民摄

“无冕之王”群英会
记者在新闻中心上网。

  本报记者 史家民摄 当地时间12月1日上午,多哈亚运会开幕式前几个小时,各国记者云集新闻中心,忙碌而有序。有关亚运新闻从这里源源不断地发往世界各地。显然,这里

是另一个弥漫着硝烟的战场。有趣的是,这些来自亚洲各国的记者在采访比赛的同时,都把来自其他国家的同行当成了采访对象,相互了解对方国家的情况,兴奋地谈论着自己国家的体育代表团人数、优势项目,预测金牌的数量。

  连续6届亚运会金牌数量第一、北京2008年奥运会、广州2010年亚运会等,成为亚洲记者聚焦中国的理由,本报记者的“摊位”前,不时有各国记者前来采访,同时也带来了他们对中国的关注。

  作为资深体育新闻记者,日本《朝日新闻》的崛川贵宏分析说:“日本体育代表团来了626人,比上届釜山亚运会少了32人。是我们不重视这次比赛吗?错,我们把最重要的目标放在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上届亚运会我们拿了44块金牌,这次我们给了年轻队员更多的机会,争取超过上届。”

  “在亚运会上,中国和日本争夺最为激烈。”崛川贵宏说:“我们的优势项目是游泳、柔道、女子摔跤以及田径,但每一个项目毫无例外地都要与中国运动员竞争。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我们体育代表团队伍将是空前的。”

  新加坡体育代表团的王晓虹说自己是“客串”记者,她本是新加坡体育理事会工作人员,却被派往新闻中心工作,她告诉记者,新加坡体育理事会非常感谢本报对新加坡体育事业的报道(见本报2006年11月24日《北京奥运特刊》文章“2008也是新加坡的机遇”)。

  作为随团记者,王晓虹很轻松:“没关系啦,新加坡体育代表团是来学习的,我们的队员都希望与体育强国——中国的运动员同台竞技,虽然取胜的机会比较少,但这是一个难得的切磋学习的好机会。”她还透露说,新加坡体育方面最大的希望是能够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实现金牌零的突破,为此,新加坡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并拨出专款。

  “我们沙特足球队没有参加本次多哈亚运会,原因很简单,就是要集中全部精力备战3个月后在阿根廷举行的北京奥运资格赛。我们紧盯多哈,但我们更着眼北京。”沙特迪拜Awraq出版集团的体育记者莫沙兹·沙密先生侃侃而谈。他认为,中国在团体赛中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无论是多哈还是北京,沙特队向其他亚洲代表团一样,都只能在个人单项上寻求突破。“马术方面我们有最优秀的骑手,铁人三项方面我们队员的成绩也很不错,我每天都登陆中国的新闻网站浏览有关北京奥运的筹备情况,对中国运动员的备战情况比较了解。”

  “你们一星期几个版?今后会计划出阿拉伯语版吗?多哈亚运之后,我们想与贵报在北京奥运新闻的报道方面建立合作关系,怎么样?”阿曼电视台记者亚尼斯和他的同事专门找到本报的记者进行采访,而当他一听说我们来自本报的《北京奥运特刊》时更是兴奋。他告诉记者,阿曼电视台之所以急切扩大北京奥运的报道,从根本上说是为更好地满足阿曼观众对相关信息的需求。近两年特别是今年以来,阿曼观众对北京奥运的热情逐步升温,亚运之后会更加明显。

  “我知道,北京奥运之前,中国不想让别人看见他们所有的牌,所以有些最优秀的运动员并没有来多哈参赛,不过,这也给我们一些观察中国运动新星的机会。”采访过三届亚运会的印度记者兼自由撰稿人蒂斯特先生相信,对中国年轻一代选手可能表现出的实力,所有云集多哈的记者都在拭目以待,“他们很可能就是2008年北京奥运的金牌得主,谁不关注呢?”

  对中国“藏一手”的战术,马来西亚《the star》记者卢甘·维鲁有他自己的解读:“这体现中国作为世界体育强国的风度,他想把夺奖牌的机会让给其他亚洲朋友,增强亚运的参与性,体现亚洲体育大家庭的温馨气氛。”

  (本报多哈12月1日电)

本报记者 张保淑 张永恒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