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垄断效益不除,民众质疑难止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2日07:53 长江商报

  本报评论员彭永斌

  在垄断行业员工的薪酬状况高度不透明的现实语境下,见惯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把戏的民众,很容易对一切关于垄断企业薪酬下降的新闻形成习惯性不信任。而在一次次地遭受质疑之后,垄断行业的相关人士包括员工,也对公众敏感而脆弱的神经感到“备受委屈”。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电力系统被推上了历史的前台。

  继此前媒体报道电力系统将进行减薪风暴之后,近日记者再次证实,电力系统员工工资平均下降20%—50%。据报道称,电力系统“主动”下降薪酬,是因为“被媒体报道后引起争议”,“受舆论影响”所致。就在前一天,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发出通知,将高收入垄断行业工资浮动比例由0.75下调至0.6以下,即企业效益增长1%,员工工资总额最多可以增加0.6%。

  毋庸否认的是,不管是电力行业“主动”降薪,还是有关部委调整,无疑都有着积极地意义。电力系统的“主动”,甚至可能成为垄断企业“效仿”的标杆,对推动新一轮的劳资分配改革、打破垄断利益等均可起到借鉴作用。但同样毫无悬念的是,网民依然对降薪的“降”字置若罔闻,他们依然不满意。

  事实上,公众不满意的原因并不是他们没看到“降”,而是他们没看到垄断效益将有所收敛。在舆论炮轰垄断最猛烈的7月,一篇题为《央企十二豪门收入调查》的报道披露:2005年度169家中央企业共获利6276.5亿元,同比增长27.9%,中石油增长率更是高达46%。这些企业能获得如此之高的利润增长,靠的正是垄断地位带来的垄断效益增长——他们有能力一次次地提起涨价议程。于是,听证会也就成了涨价会,公众的钱包也就随每月的缴费清单而变成了效益增长的一部分。

  垄断企业员工的薪酬,本与普通的民众没太大关系。民众也没足够的权力对一个合法合理的收入指手画脚,但他们有权维护自己的权益。垄断行业员工的工资、福利或者其他制度内的收入,其来源的经济基础即为垄断企业获得的垄断效益,这种效益的获得是以普通百姓“被迫”接受一轮又一轮涨价为代价的,是以相同的服务必须以“不正常”上涨的价格购买为代价的。

  在不少公众的眼里,这种效益是非良性的。真正良性的效益,应该体现为一种充分市场竞争下产出的效益,企业通过外部的服务和内部的管理等,以先进的技术和产品等赢得消费者的喜爱,并获得无可争议的市场回报。这样的效益,百姓是没有理由责备的,这样的企业,即使其员工薪酬高出普通人很多倍百姓也不会反对。

  面对每一次关于“降”的新闻,人们的质疑不止,只是因为人们反感因“掠夺”而致的高薪,反感不容他们有充足的表达机会和对“涨价”说不的机会的垄断行为。而一旦他们看不到垄断效益“降”的希望,看不到涨价时程序必须正义的希望,看不到权益被有效维护的希望,他们就不会满意。而垄断企业“被媒体报道后引起争议”、“受舆论影响”也就不会停止。

  详见本报昨日今日报道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