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父子》:佳句迭出,瑕瑜互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7日01:50 新京报

  新作热评

  《父子》依然并非一部完美之作,谭家明作品一贯的整体无法统一这个缺陷还是未能完全改变,不过同时也保留了佳句迭出这个优点。它绝对是2006年港片难以错过的佳作,只是希望谭家明的下一部作品,不要又让人等上17年。

  关于谭家明,最传神的一句评语恐怕就是石琪说过的“他的失败作仍比很多人的成功作灿烂”。《杀手蝴蝶梦》17年之后,谭家明重出江湖带来一部《父子》。

  诚然,《父子》依然并非一部完美之作,在某些部分也还是保留了谭家明的一贯特点瑕瑜互见,但是对于追寻着香港电影新浪潮的脚步一路成长起来的港片粉丝,看谭家明的变与不变,从蛛丝马迹里感受新浪潮的余韵,恐怕已经足够心潮澎湃了。但撇开情怀因素和客观判断,我个人十分喜欢《父子》这部电影。在看过数千部电影之后,一部电影让你“喜欢”要远远难于让你说它“好”。《父子》是一部直抵个人感情的作品,同时也是一部拥有独特气质的作品,谭家明用《父子》告诉所有期待他新作的观众,他仍然是那个坚持自我、永远别具一格的谭家明,同时也正如他所言“这17年,我从未远离过电影”。

  经历17年的酝酿,《父子》确实要比谭家明年轻时的作品细腻沉稳许多,不过动静互搏、影像出色等等特点也依然未变。最出色的是影片的前三分之一,杨采妮未离开前的部分,情绪、节奏的控制引人入胜,从离家未遂到床上和好,男女之间感情的复杂性已经清晰立见,之后亲情上的一言难尽就更易令人理解。和谭家明以前的作品比较关注社会文化、知识分子气息浓重等特点相比,《父子》的题材更个体化、也和普通观众的距离更接近。或许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谭家明选择的讲述方式也更朴素直接,没有在技巧上做复杂多变的尝试,全片倾力统一的影像色彩也是温暖朴实的昏黄,远不像以前《爱杀》、《雪儿》等片中色彩极其鲜艳。不过昏黄的色调正适合《父子》这个回忆中的故事,也适合保持了60年代风情的马来西亚市镇。说到上世纪60年代,《父子》的画面多少让人联想起王家卫,说王家卫师承谭家明还真是没说错,不过谭家明的60年代不像王家卫的那么扭捏造作,在流逝的时空里透着朴素干脆的魅力。

  《父子》的后半部分有些拖沓,125分钟的片长,而且还是文艺片,同时考验观众和导演。谭家明作品一贯的整体无法统一这个缺陷还是未能完全改变,不过同时也保留了佳句迭出这个优点。郭富城扮演的父亲和儿子在河边享受的片刻宁静,那是父子之间经过一段时间的对立、奔波之后达成的短暂和谐,夜色将至,水光潋滟,晚风扑面,几乎要让人忘记他们的处境是何等艰难,儿子的脸上也露出了难得的笑容。但可惜,这片刻是何等短暂,儿子旋即被父亲唆使去偷东西。中间节奏转换之快让人猝不及防,正是谭家明惯用的动静制宜。最后接近结尾处,父亲耳朵裹着纱布,慢慢地走在夜色里,神情伤感几近绝望,正当你疑惑伤从何处来时,快速迅猛的剪接解开疑惑,原来是父亲去儿童院看儿子,不发一言的儿子狠狠地咬了父亲的耳朵。这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一咬,其孤注一掷的速度和爆发力不能不让人想起谭家明的处女作《名剑》结尾的致命一剑,在千钧一发中拍出人的本能,几具石破天惊的功效,让人只有目瞪口呆的份。谭家明多少年后仍能保持着如此近乎本能的创作方式,只能是才华过人可以解释。

  《父子》的音乐又是极其出色的一部分,显示出谭家明相当高的品位。郭富城在《父子》中的演出真正称得上脱胎换骨,远胜于他在《三岔口》中的表现,虽然台湾配音听起来有点别扭,不过在看之前还是很难想象郭富城可以演活一个粗鲁、邋遢、脾气火暴的厨师。父子之间的对手戏,郭富城带来的感觉是“硬”,小演员吴景滔则很“软”,两相对应,交流很到位。《父子》在整体上的控制其实是能让人感觉到十分精心的,气质的流露和情绪的传达很到位,对于常人很难理解的“父亲让儿子做贼”这一故事的阐述和表达充满了绝不虚假的人文主义情怀,细节处也很容易触动到每个观众的内心。《父子》绝对是2006年港片难以错过的佳作,只是希望谭家明的下一部作品,不要又让人等上17年。

  □表江(北京影评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