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更应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网友诤言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1日00:15 红网 |
看了今天(20日)新京报《“网评让我悲喜交加”》的文章,不经意间让人想起9月25日,教育部这位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先生关于舆论对贫困生问题“无知与漠视”的一次新闻发言,曾引发了众多网民的评论和质疑。虽然两个多月过去了,可能仍让王先生“心有余悸”,所以才说出这番话来吧。 对于一名新闻发言人来说,他的发言所代表的就不仅仅是他自己,而是一个单位、 一个部门的集体决策了,发言之后,紧接着而来的往往可能就是一项政策或方案的出台和实施。之所以要做新闻发言,除了“广而告之”的作用以外,恐怕也是想更多地征询各方面的意见。自然也包括相反的意见。而网民的评论,正是这些意见的一种表达方式。虽然,有些网民的意见并不中听,难免会给发言人增加一些难以承受或不该由其个人来承受的压力甚至“攻击”。但就整体来说,对工作却是有益的。这不仅需要发言人本人正确对待,也需要其所代表的单位正确对待。“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是毛泽东同志他老人家早就说过的话,我想今天还不至于过时,今后也照样不会过时。一个优秀的领导人在作出重大决策之前,是决不会武断拍板的,他们总是希望能听到更多的意见,尤其是相反的意见。因为有了相反的意见,就等于有了更多的选择方案,不仅有利于完善和优化决策和方案,也有利于方案的具体实施。因为,不同意见争锋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统一思想认识的过程。现在我们有那么一些决策和方案之所以实施起来很困难甚至实施不下去,思想认识不统一就是一个重要原因。而如果通过网评、通过听证,大家的思想认识统一了,一项新的决策或方案出台之后就会得到更多人的认同,实施起来就会减少阻力,并有利于发挥大家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另外,来自网友评论的这种压力,对于发言人个体来说,改进和提高今后的发言水平应该也是一种有效的促进。试想,如果某某发言结束后,大家不分好坏,众口一词地只说其“好”,这个人的发言水平还会有进步吗?充其量也只能保持原有水平,不仅难以“从60分达到80分”,有时还会因自满而倒退。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我们需要“媒体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语,见2006年12月20日《新京报》)的话,那么,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则更应该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好那些敢于评论,尤其是敢于提出相反意见的网民,让有关部门的工作在这种“悲喜交加”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不断提升。 稿源:红网 作者:唐小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