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让他去守护相声艺术的陵园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1日01:01 新京报 |
马季作品完全拥有超越时代的独立价值,他的幽默方式嫁接在任何题材上都可以成活。现在就让他去相声艺术的陵园当守护人吧,没有人敢去那里磨灭他的名字。 马季先生最后的几个月可能并不好过,功成名就的老艺人绝对无法忍受某些媒体的挑剔和不敬。但是现实就是这么无情,人们把娱乐化时代的泛冷嘲主义献给一门早已走下神坛的艺术,用名人八卦、圈内黑幕或者反宏大叙事话语来否定历史和现实中的相声。马季的 晚年是在各种看不惯的被看不惯中走进沉默,避居京郊以书法养性。这让我想起了他和赵炎的《幸福屯》里的一段对白,赵炎提出能不能把他死去的表姥爷安排到社会主义新农村里工作,马季如此回答:“到我们陵园那儿打更就行了。”他的幽默拥有超越时代的独立价值 旧话语体系的崩溃,使得马季似乎早已带上了陵园气息。歌曲可以靠旋律克服时间流逝,相声的包袱却很难做到这一点。马季写下的数百段作品中,流传至今的数量已经十分可观,但是在苛刻的论者眼里,《游击小英雄》、《万紫千红绕营房》、《友谊颂》、《桃源新貌》、《找舅舅》、《画像》、《女队长》、《儿女赞》、《登山英雄赞》、《劳动号子》这一批东西都可以归入“时代产物”的范畴,统统打入另册。《桃源新貌》里让陶渊明欢呼“党中央毛主席”,《女队长》里让劳动模范邵桂英批评丈夫的个人主义倾向,这些情节都在马季周围挖下了重重代沟。 但是真正的艺术可以独立于时代,而其独立性也就在于对时代的记录。如今我们品味马季最早的那批作品,可以发现他的幽默方式是很稀缺的,和冯巩的冷面幽默、陈佩斯的肢体幽默都不一样。马季热烈、火爆,在嗓音条件一般的情况下,他几乎开掘了语言和台词上的全部潜力,讲究一语掷出,轰然炸响。比如《登山英雄赞》里的“冻得我浑身直出汗”,《桃源新貌》里的“拖拉机? 一天下几个蛋?“,《画像》里的突然发问”你们家人都长着转轴眼睛?“。他使用顺口溜、俏皮话、对偶句时,从不似黄宏那样突然提高嗓门,面朝观众背台词。不妨听一下《游击小英雄》里用标准日本兵口吻学吉田队长的话:”八路军虚虚实实、真真假假、调虎离山、引蛇出洞、瓮中捉鳖、关门打狗哇“,是另一种风味的高山流水,翻跌而下。 马季作品完全拥有超越时代的独立价值,他的幽默方式嫁接在任何题材上都可以成活。如果说《祖国万岁》、《白骨精现行记》等作品因为口号过多,时代特征过于明显,已经无法欣赏的话,那么在《桃源新貌》、《找舅舅》等作品里,马季给所谓“歌颂”的题材铺设荒诞底色的技艺,却绝对是幽默创作的经典范本。《桃》让陶渊明死而复生,借古今落差广开笑路;《找》是歌颂包头工业建设的,但叙事人“我”却拿着一张“我奶奶抱着他,戴着花兜兜”的照片去包头钢铁厂找他未曾谋面的舅舅,抖出这个小底,给人的感受怎一个“爽”字了得。 诊断流行病的一流能力 有些艺术首先需要一种“隔离语境的审美”,带上语境之后方可审视整个时代,把马季归结为“歌颂体”的始作俑者的人恐怕难以体会这一点。马季拥有可独立于各种语境的幽默技术,他也有权从各个语境中寻找母体。到了可以讽刺的时候,他对诊断再现流行病的能力同样是一流的:《多层饭店》、《人浮于事》、《百吹图》、《一仆二主》、《特种病》、《招聘》、《好啊好》、《一阵风》、《五官争功》、《关系》、《一个推销员》,这些段子无不表现了作者(并不全是马季本人,但他至少参与再创作)对社会动态的灵敏嗅觉:《特种病》揭露红眼病患者的丑恶勾当(“一封信八分钱,最少让小子恶心半年”),《人浮于事》、《多层饭店》在狠剥中国式官僚主义的皮的同时,也让人听见其中的时代信息,比如皮包公司,比如民众对物价涨跌的敏感神经。“十亿人民九亿商,联合起来建中央,中央也不怕,来个大涨价”,“酒杯一举可以可以,酒杯一端政策放宽”,马季最成熟相声里的这些流行语,都是“嵌”进去而不是“安”上去的,他知道怎样让这些东西内生于叙事,发挥最大的效力。 《一仆二主》预告退场 在我看来,如果说群口相声《五官争功》是马季生涯的一个巅峰的话,那么1990年的《一仆二主》应该说预告了他的退场。《一仆二主》是他和高足赵炎合作末期的作品,56岁的马先生,名满天下的相声大师,却扮演一个大半辈子没混出头的人,狠拍小自己一轮多的赵炎(“赵叔叔”)马屁,这其中的反差和讽刺效果,如今听来,似有几分无以名状的悲凉。一贯火爆的马季也会老的,往下属于他的是诸如《打灯谜》、《戏曲杂谈》之类的传统作品,不能再围着年轻人在舞台上蹦跳,而且是一个本来能取得更大成就、却很快要辞别恩师的中坚演员。 赵炎告别的时候,马季的谢幕演出也就开始了。 在那些争着起哄“相声死了”的人眼里,马季的离去似乎提醒了他们:相声原本还没“死绝”。这个可怜的中国特产真到了要用讣告来延续关注度的地步吗?当我们追求着百川归海的“大娱乐”时,一门所谓的“笑的艺术”却遇到了有史以来最严厉、最冷酷的法官,而像马季这样有“污点”的大师,也时不时要被人翻一把老账,怪罪两句训徒无方。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某些“后起之秀”已经看不起所谓“相声基本功”,以为只要是针砭现实,就足以贬低以歌颂起家的马季。现在就让他去相声艺术的陵园当守护人吧,没有人敢去那里磨灭他的名字。 □云也退(上海相声爱好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