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关注民生创和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1日01:07 人民网-华南新闻

  “我算是一个幸运的人,”57岁的南华西街居民周友佳说,“街道帮我找到工作,让我过上安定的生活。”

  幸运的不仅仅是周友佳一人。记者从广州市海珠区获悉,2002年末海珠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5.4万人,占全市的五分之一,其中特困失业人员1682人。近年来,该区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共资助5万多名社区人员就业,全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减少

了1.4万人。该区区委、区政府负责人认为,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最关键就是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

  关注民生

  再就业倾斜“4050”人群

  海珠区是广州市的老城区和老工业区,企业下岗失业人员较多,就业形势严峻。工业大道曾被民间戏称为“下岗大道”。

  “下岗时候,一个月没有一分钱收入也试过!”46岁的程丽华独自抚养读中专的女儿已经多年,“自己不吃,但孩子总要吃。”2000年程丽华在荣新文教文体用品厂下岗后,一直以临时工为生,日子过得相当艰难。去年初,社区居委会介绍她到沙园社区居家养老部做服务员。因为工作出色,程丽华不久前被提拔为居家养老服务部部长,街道还帮助她办理了社区岗位资助。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程丽华工作的社区居家养老部员工全部由“4050”下岗女工组成,其中三分之一女工家庭属于低保和低收入家庭。“下岗女工在这里工作心情开朗了,”程丽华说,“我们在居家养老部上班,为孤寡老人等提供服务,除了有工资,还有社会保险。最近,我还买了医疗保险。”

  今年57岁的周友佳原是一家国营工厂的车间领导,2000年失业后曾多次尝试自己创业或找工作,但都没有成功。2004年,南华西街帮助他在海珠区环卫局退管办找到了一个值夜班的岗位。他对记者说:“我被街道两次评为先进党员,最近还被推荐为出席街道党代会的代表候选人。因为街道非常关心我,我也要回报街道,回报社会,我在社区兼任了调解主任,经常义务为居民服务。”

  据了解,海珠区提出确保基层党员有政治地位、经济地位、社会地位,专门拨出100万元解决特困党员就业问题,目前在社区就业的失业特困党员有190人,不少失业下岗党员都像周友佳一样热心社区工作。

  南华西街有关负责人说:“失业人员中不少人年龄偏大、缺乏知识技能,为帮助他们找工作,有的要联系推荐十几次。”据了解,海珠区要求各街道在招用治安员、城管协管员时优先安排“4050”人员,已安排了1381人。为鼓励街道拓宽社区就业渠道,安置一名失业人员在社区就业,给予街道资助30元;安置一名“4050”失业人员给予街道资助80元;安置一名“零就业家庭”人员给予街道资助1000元。2003年以来,政府共资助55712人就业,资助金额1.53亿元。

  改善民生

  技术培训“适销对路”

  如何使居民拥有一技之长,以适应就业形势的新变化?近年来,海珠区率先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培训,共举办创业培训班72期,目前已有944人自主创业,成功创业率达54.26%,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成功创业者又安排了2153人就业,实现一人创业多人就业的倍增效应。海珠区创业培训基地现成为广东省的示范基地,国际劳工组织考察后给予了高度评价。该区还对参加职业培训的失业人员实行全免费培训,仅去年用于培训的资金就达329万,同时对3.8万名“农转居”劳动力进行培训,由区劳动保障局送教上门。

  技术培训虽然是免费的,但还是要“适销对路”。华洲街负责人告诉记者,过去该街对“农转居”果农开展培训,都是由上级下达指标,指定培训学校和培训内容的“填鸭式”、“任务式”,但在实际操作中,常常碰壁。他说:“这些免费培训,就算给果农送车费、送午餐费、送补贴,他们也懒得来培训。”

  为此,海珠区根据“农转居”人员培训需求、就业意向,以市场主导,开展多种就业培训。计划在今后几年对“农转居”人员进行全面的就业培训,今年已拨出140万元用于“农转居”人员培训。

  “让果农感受现代科技的电脑培训,学做菜的烹饪以及家政,开一个班火爆一个!”华洲街负责人说。与省委党校联合开办的经济管理大专班,已经有58名果农在读。下一步,将开设物业管理,让果农们管好自己的出租屋,并开设高中、初中、扫盲班。街道计划5年内,符合就业年龄的7510名“农转居”人员至少85%以上的人接受一次免费职业技能培训,70%以上人员掌握一种以上职业技能,60%人员文化程度达高中以上。

  保障民生

  政府资助困难退休职工

  海珠区困难企业退休职工一度存在“看病难”问题,有的人每月仅拿10元医疗补助,一般疾病治疗都难以保障。海珠区今年通过财政借款方式,借出9300万元,为原区、街困难企业6502名退休职工办理一次性缴费参加医疗保险,彻底解决了因困难企业参保后续资金不足导致的停保问题,同时解决了个别困难企业因缺乏资金无法参保使职工“有病不敢看”的问题。

  海幢街是困难退休职工较多的街道,80多岁的王婆婆切切实实感受了医疗保险的好处。据该街负责人说,王婆婆早年在街办企业退休,后来企业破产,医疗保险一直没办,每月只能拿10元医疗补助。今年初,街道用政府优惠政策,帮婆婆办理医疗保险。最近,王婆婆肺气肿住院住了一个半月,花了9000多元,结果报销了7000多元。而不久前患胃病去世的困难职工李先生,住院报销费用达到12000多元。没有纳入医保前,他每月仅有20元医疗补助。

  据悉,海珠区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大险种的参保人数从“十五”初期的17.8万人上升到今年11月份的44.52万人,其中养老、工伤保险参保人数突破10万人。

陈奕材 海 轩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