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书都是盗版的” 郑客书刊部从郑州小李庄进货 出版部门认定这些书为盗版的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1日02:58 大河网-河南商报 | ||
在对其货源进行调查,以及采访了这些书所显示的出版单位后,记者发现这些书全是盗版书。 第三次暗访 记者所持身份:火车上的售货员暗访地点:郑州小李庄一些书铺暗访内容:郑客书刊部是否从这里进的书本节悬疑:火车上售的书是否为正版 “书刊部看中哪本买哪本” 根据知情人提供的线索,郑客书刊部的进货渠道,均在郑州小李庄的一些小门面房里。《知音》、《读者》杂志合订本在这里只卖2元钱一本。 书刊店老板:“火车上的售货员从来不说自己是火车上的。” 12月19日,在小李庄的一个没有挂牌子的小门面房里,摆放着各种各样的杂志。 记者自称是火车上的售货员来进书,走进了该门面房。 “要点啥书?”店主人在门口边整理书籍边问。 “这本书咋卖?”记者指着一本《读者》问,这本《读者》跟记者在火车上买到的一模一样。 “2元,还有《知音》都是2元,《故事会》是0.6元。你们是在哪儿卖的?”店主人抬起身,很热情地说。 记者称:“我们是在火车上卖书,想看看有啥新书?” 谁知,店主人一听,很怀疑地盯着记者看了一会儿:“我怎么从来没见过你们?” 记者赶紧回答:“我们是新来的,听别人说这儿可以进书,才来看看。” 店主人很警惕地说:“火车上的售货员从来不说自己是火车上的。” 记者无言,随便买了几本书后离去。“书刊部看中哪本就买哪本” 在另一家小门面里,当得知记者是在火车上卖书之后,老板娘很关切地问:“你们不是不让自己来进货的吗?你怎么一个人来了?” 记者解释,从书刊部进货太贵了,就偷偷来这里进货。 老板娘赶紧向记者推荐《意林》。她说:“前几天,你们书刊部刚从咱这儿拿了这本书,肯定好卖,你也拿这两本吧。他们拿都是2元钱一本,给你也按这个价钱吧。” “书刊部是不是只从咱这儿进?”记者装作不解。 她笑着说,不是,书刊部是在这地儿转,各个书店都买,看中哪本就买哪本。 暗访求证 新闻出版部门:“这些书都是盗版的” 昨日,为了证实从火车上买到的《读者》、《知音》是否盗版,记者打通了书上标着的电话。随后与杂志社进行了联系,这两家杂志社有关负责人都表示在全国范围内都有盗版现象,尤以火车站、汽车站最为严重。 《知音》:电话真,书假 按照《知音》上标着的编辑部电话,记者打了过去,区号是武汉的。一名女士接的电话,她称自己是《知音》杂志社的编辑。 一听说记者手中的《知音》封面上标有“合订本”字样,她笑了:“这电话没错,是我们杂志社的,但你的这本杂志百分之百是假的,因为我们杂志社根本没出过合订本。并且,现在火车上卖的《知音》90%以上都是盗版。”随后,她建议记者咨询杂志的发行部门。 《知音》发行中心周保刚先生证实,《知音》从未出过合订本,只出过珍藏本。他说,《知音》目前在全国的发行量有600多万份,名气很大,难免会出现盗版,全国各地都有,盗版现象非常严重,但打击起来却很难,现在是发现一个地方,打击一个地方。 周保刚说,火车站、汽车站是盗版最严重的,打击起来也最难。在武汉本地,曾进行过好几次打击盗版活动,但很多摊点一次都是只卖三四本,构不成犯罪,因为搞不清进货渠道,很难抓住大批量的盗版。 今年10月份,《知音》曾在郑州、洛阳、新乡等地的火车站进行了一次反盗版活动。“那些盗版有时就用我们的真地址,内容乱七八糟,还有黄色的,对我们杂志社来说,影响非常不好。” 《读者》:电话假,书也假 按照火车上买来的《读者》上的标着武汉区号的电话打过去,一女士接的电话,很惊奇地问:“什么?《读者》?打错了吧,我这是私人电话。” 随后记者通过114查询到《读者》杂志社的电话,听完记者的描述,该杂志社经营部的刘先生肯定地说:“没错,是盗版的。” 刘先生介绍,正版的《读者》是双色的,也就是说,标题、插图的颜色和正文的颜色是不一样的,并且,正版《读者》的封面和封底不会用同一幅图片。 从价钱上来说,正版《读者》的合订本售价为16.8元,不可能2元钱批发。就单独的月刊也要3元钱一本。而且,正版《读者》合订本的发行只有两个地方,上海和兰州,不在其他地方发行。 关于被盗版问题,他说,盗版太严重了,没有办法彻底遏制。不过,他说,《读者》已经加入“名刊反盗版联盟”,这个联盟将会采取一系列行动,联合全国各地的新闻出版机构、媒体等进行反盗版活动。 新闻出版部门:“这些书都是盗版的” 昨日上午,记者将从火车上买来的7本各种类型的盖有“郑客书刊部”印章的书送到郑州市新闻出版局鉴定,一位负责人稍一翻看就断定:这些书是盗版的。 “这些书盗用了人家的刊号。”这位负责人说,尽管这些书上都印有“国内刊号”、“国际统一刊号”,甚至主办单位、发行单位和印刷厂,“但按规定,正版书上必须印有的每次印刷多少册,这些书上统统没有。” 他还指着书中的印刷、纸张对记者说,“现在一些非法出版商的盗版技术很高,从书的封面上看,很难看出是盗版的。赵忠祥曾闹出个笑话,有人把两本其写的《岁月随想》让他看,结果他将盗版看成是正版的了……” 盗版书是怎么走上火车的?又是如何被披上合法外衣?难道主管部门闻所未闻?在为期一周的暗访中,记者找到知情人。 知情人说 老板一年可赚80万元 杭州商人承包并转让了“书刊部” 据知情人透露,在火车上卖的书,全归“书刊部”管。而这个“书刊部”,隶属于郑州铁路局客运段下面的多种经营公司,系其子机构。 早在几年前,火车上就有人卖书。那时的卖书人全都是多种经营公司的人或客运段的子女、亲戚。卖的书全是赤裸裸的“黄书”。 “后来,经媒体曝光后,就不让卖了。” 今年3月,一家从杭州来的个人公司承包了“书刊部”。双方签订合同:该公司一年向多种经营公司上交租金60万元,郑州客运段12条线路列车上的图书出卖权,全归其所有。 杭州这家公司拿到这个“垄断权”后,并未自己干。而是将这块“肥肉”又对外转让。接下这单大业务的是一位姓徐的个人。在不少人的明争暗夺中,他一鸣惊人,独自提高了40万的“标的”,最终以100万元的年租金,拿到“垄断权”。 记者调查过程中,在从郑州站开出赴武汉、长沙、西安、青岛、商丘、石家庄、沈阳、乌鲁木齐等12个方向的来回列车上,每车均有卖书人,一车一人,大约150人左右。所卖书书上都盖有一个明显“郑客书刊部”印章。 而据知情人透露,所盖印章,并非客运段向旅客承诺“书是真的”的信符,而是老板为了控制卖书人私自进货而设下的检查标志。“在车上卖的所有书上,都盖有‘郑客书刊部’印章,如果经检查没有印章的,不但书要被没收,卖书人交的押金将被扣完,还将可能被辞退。”知情人说。老板一年能赚80万 “老板规定,在火车上卖的书,必须统一在书刊部领取,如果查到私自进货,那卖书人就‘死’定了。”知情人透露,在火车上卖书,有严格的纪律和制度:除了卖的书统一进货外,卖书人每跟车一趟,还必须向老板交纳管理费。这个“管理费”正是老板最大的“赚头”。 从郑州到昆明的列车,每趟交纳430元管理费,郑州到沈阳的列车,每趟交纳260元的管理费……按照知情人算的账,老板每天能从众卖书人的手中收取管理费5000元左右。照此类推,一个月15万元,一年就是180万元的管理费,除去交纳的100万元,老板一年能净赚80万元。 “这(80万)还不包括老板从卖书人身上抽取的书刊进价呢。”知情人说。 抽查时只看看而已,从没说啥 对列车上的服务,包括卖书等,客运段监察人员和多种经营公司的主管人员,将定期或不定期地上车抽查或检查,但卖书人依然存在着。 “(客运)段上的人上车抽查时,也查车上卖的书,但只看看而已,从来没有说啥。”知情人说,他们也有可能不知道内情,一看书上盖有“郑客书刊部”的章,就不再多问,“多种经营公司的人才不管呢,一年向他们上交几十万,他们的福利就好多了,傻瓜才吭气啊。” 知情人说,在火车上卖书或经营其他的,其实也不单只是郑州客运段上的列车,全国各铁路局的列车上都有,这是圈内人都知道的秘密。 ■商报记者文/图 火车上卖的杂志有些来自郑州小李庄的书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