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东乡:木薯做成大产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1日03:19 大江网-江西日报

  深秋时节,驱车驰骋在东乡县那宽阔的丘陵地带,一望无际的木薯宛若北方的青纱帐,又似南方的甘蔗林。勤劳的农民正在收获木薯,脸上荡漾着丰收的笑容。

  “真想不到东乡能在3年内发展木薯6万亩,而且单产和加工水平都是国内一流!”这由衷的感叹是广西武鸣县木薯办主任岑斯的肺腑之言。他还告诉记者,东乡木薯的种苗和技术都是从那里引进的,东乡去年木薯的利税就超过了5000万元。

  “龙头”崛起 开拓广阔市场

  11月2日,在“雨帆”公司木薯加工车间里,记者看到了两个火热的场景:一边是一车车满载着木薯的农用车正排队过磅,将木薯淀粉加工厂的周围堆起了一座座小山;另一边是一群又一群的来自余江、进贤、贵溪、余干等地的农民把木薯办围得水泄不通,他们正在与公司签订明年的木薯种植合同。忙得不可开交的办公室主任冯九多向记者介绍,今年木薯收购保护价本是每吨350元,但考虑到下半年天旱时间偏长,将收购价调高到了每吨390元,而且明年的最低保护价已确定为每吨380元。从墙上挂着的“木薯基地分布图”上,记者欣喜地看到,木薯种植已辐射到鹰潭、南昌、上饶、抚州等四市的10多个县(市、区),一个以东乡为核心的木薯大基地已趋雏形,明年的基地面积将突破10万亩。

  东乡木薯产业强势崛起的核心力源自龙头企业的壮大。10年前,原红星变性淀粉厂实施“母体裂变”,一批技术、营销人才纷纷联手办厂,创办变性淀粉企业12家,形成了年产变性淀粉10万吨的生产规模,东乡一跃成为江南最大的变性淀粉生产基地。更为可贵的是,他们通过组建产业协会,整合力量进行科研攻关,现已开发的纺织、造纸、建材等粘合剂,已有20多个产品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正逐步替代进口产品,进而为木薯产业的迅速成长打开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打破“瓶颈”种出“绿色油田”

  木薯淀粉是加工变性淀粉的最佳原料。如今,走进东乡工业园区的化工区,你会看到一根根又粗又长的木薯在这里加工成木薯淀粉后,再加工成直接进入市场的变性淀粉,而木薯渣可制成饲料和酒精,形成产业循环。

  过去,东乡每年要从广西、云南及泰国、越南等地调进木薯淀粉近10万吨,原料供应受制于人,且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为打破这一“瓶颈”,“雨帆”公司率先引进木薯进行试种,建成示范基地400亩。不曾想,此举一炮打响。第二年春,县里通过政企搭台、农民唱戏的办法,由县农技部门派出技术员驻片指导,并配置专车,抽调专人与广西来的木薯专家一起成立“技术服务110”,为农民免费发放技术资料和光盘,提供上门技术服务。

  面对农民的巨大热情,县木薯办主任陈建华对发展木薯产业信心百倍。他说,仅满足县里企业的需求,就要建成木薯基地10万亩以上。下一步,随着年产10万吨燃料酒精项目落户东乡,又需要70万吨木薯为原料,昔日的荒山坡地将种出“绿色油田”,木薯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成为东乡的强势产业。

  背景链接:

  木薯产业大有可为。据《人民日报》载,去年我国进口木薯干原料330万吨、进口木薯淀粉46.7万吨,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木薯进口国。若根据“十一五”规划要求,我国用5年时间,逐步改变燃料结构,在汽油中添加10%的燃料乙醇,则需要大量的木薯原料。同时,木薯又在造纸、纺织、医药、建筑等行业得以广泛的运用,这必将给木薯产业的发展开辟巨大的市场空间。

  李泊 本报记者汤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