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国动画艺术软肋之所在(社会观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1日04:03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曾经的辉煌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动画在探索民族化、民俗化方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对美术片的民族化方向产生了重要影响。1958年,万古蟾带领一批青年美术片工作者,拍摄出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1960年在特伟、钱家骏的指导下,摄制了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先后在国际上5次获奖。60年代起,中国动画艺术呈现出辉煌的面貌,

以“中国学派”代表了一个时代。动画影片《大闹天宫》就在国际、国内多次获奖。《三个和尚》于1981年获首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亦在国内外获多项褒奖。其他如《牧笛》、《渔童》、《哪吒》、《小燕子》、《山水情》、《人参娃娃》、《金色的海螺》等,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在国际、国内都有很大影响。

  自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动画艺术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产生了《葫芦兄弟》、《西游记》、《黑猫警长》、《蓝皮鼠大脸猫》、《大头儿子小头爸爸》、《海尔兄弟》、《宝莲灯》、《我为歌狂》等好作品。

  面临的现实问题

  当前为数不少的国产动画片形式单一,模仿味重,缺乏个性。女性人物造型几乎个个尖下巴、大眼睛、樱桃小嘴美少女,男的则千篇一律是长发飘逸、高个细腿酷少年。许多作品受日本动画影响,缺少“中国味”、“本土味”,与中国观众的审美欣赏品味大异其趣。

  主题内容负载太多,显得过于沉重、生涩,部分地失去动画艺术应有的亲切感和愉悦性。目前的动画片一是低幼化,认为是拍给小孩看的,于是故事平淡,画面简单,人物形象单薄,反复讲述一些老故事,没有新意。二是说教过多、过“露”,要么是一个小故事,一番大道理;要么是一个大故事,一点小道理,结果老小不讨好。

  国产动画题材太过狭窄,几乎全是古典神话故事,缺乏吸引观众的剧情。拿《新西游记》来说,不知有多少部动画片是以《西游记》为题材的,而其剧情无非是唐僧取经、孙悟空一个接一个地打跑妖怪。迪斯尼能够把中国的《花木兰》搬上银幕,日本可以把《三国演义》、《西游记》做成动画连续剧,我们却守着金山找不到金子。

  中国动画从业人员众多,但大多数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靠传帮带和自学为主。一些高等美术院校毕业生也基于多种原因,只有少数人进入动画界。从20世纪90年代算起,国产动画也有10多个年头了,但至今甚至连专业的动画剧本编剧都没有。目前中国动画艺术发展的瓶颈,不在于技术,而是在于缺乏大量具有创新思维和原创能力的人才。

  长期以来,在中国,从事动画创作的人,很少有人能够以美术大家的身份为美术界所接受;电影和电视剧导演很少有人去执导动画片;专门研究动画的文艺评论文章也不多。而在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动画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日本的动画产业更是成为国内六大支柱产业之一。美国的《变形金刚》似乎是“白送”给中央电视台的,可他们却从该动画片相关产品中赚了中国人近50亿元。

  中国动画产业在市场运作方面,仍然停留在起步阶段。已被证实的动画产业的盈利模式,其收益并不是靠电视片或影片的播出,而主要来自其后续开发的衍生产品。

  我以为这些就是中国动画艺术软肋之所在。

  王其全文 摘自《文艺研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