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新形势下的就业范本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1日06:00 光明网 |
左黎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作为“老大难”,一直令高校、大学生和社会各界长期关注而苦无良策。虽然呼吁“就业面前人人平等”者有之,谴责招聘单位层层设卡、“潜规则”泛滥者有之,甚至对大学生为就业“使出浑身解数”的表现或褒或贬者更有之。然而,“平等论”毕竟是一种良好愿望,至于用人单位出于“强势地位”设立“潜规则”、大学生作为“弱势群体”不得不顺应各种或明或暗的就业规则的现象,虽可谴责或痛心,毕竟是一种“就业市场”的自然形成,过多的品评于事无补。相反,我们更应立足和探讨具备现实性和可操 作的就业途径,以真正对大学生就业有所裨益和借鉴。以下的一则报道无疑具有这样的现实意义:毕业于浙江林学院的吕德红,2004年毕业时,放弃了省城多家待遇优厚的单位,选择到经济欠发达的丽水市庆元县黄田镇当镇长助理。经过两年多的基层工作和锻炼,吕德红最近成为该镇分管文教卫副镇长的唯一候选人,不久就将成为当地最年轻的镇干部之一。(《中国妇女报》12月14日) 长期以来,“到农村去,到基层去”一直被作为口号,为大学生所误读和忽视。甚至某些大学生还把它作为“积累资本”、“锻炼两年就回来”的“曲线救国”途径。然而,吕德红的成功实践表明:“到农村去,到基层去”不再是一句口号,更不是所谓的曲线途径,它已成为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的一条新的途径和出路,成为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的就业范本。 其实,大学生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虽有各种可商榷的成因,然而,来自用人单位,尤其是“热门城市”、“热门单位”、“热门职位”的日趋饱和,以及大学生缺乏规划、盲目攀比的浮躁心理,却是就业市场日趋紧张的深层原因。北京、上海、深圳等经济发达城市,好职位、白领、外企、高薪、体面等等都是挂在就业大学生嘴边的“热门”词汇。然而,一味地追求“高薪”、“外企”、“热门”,却偏偏忽视了职业的长期发展和规划,不仅造成大学生就业的盲目和短视,也使不少大学生陷入了“难就业,就了业更难”的职业发展怪圈。 近些年,白领压力大导致“集体出逃”,“热门”职位竞争大、难持久等都是不争的事实,盲目的攀比不仅造成所谓的“好工作”僧多粥少而日益难求,更是因“千军万马过独木”而造成人才的积压和浪费。一边是白领“幸运儿”虽成功就业却苦于无处发挥才能,一边却是广大农村和基层单位“人才难求”的强烈呼吁。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广大农村和基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在那里,大学生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平台;而大学生的聪明才智与基层需求的碰撞互动,也无疑会造就像吕德红那样,更大地实现自我价值的成功范本。 同时也应看到,大学生不仅应具备长期的职业发展规划,更应建立适应新时代的“职场成功标准”。诚如吕德红所言:“在农村工作,不能只考虑收入,也应该对得起老百姓对你的信任。只要百姓心里有你,那么你就是成功的。”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吕德红也曾因心理落差大而难过,也曾因村民的不理解当众留下眼泪,然而她还是克服了种种困难,带领工作人员为当地修了9条山路,还用自己的微薄工资资助多名贫困孩子读书,并动员了8名校友来庆元工作。吕德红用自己的踏实肯干和努力实践,为自己、也为师弟师妹走出了一条成功就业的新途径。 由此看出,“到农村去,到基层去”不仅是观念,更是出路——是切实可行、大有作为的好出路。回首当初,吕德红说:“我的选择是对的。”吕德红的成功为那些刚刚走出校门,处于困顿、徘徊中的大学生们,树立了新形势下适应时代需求的就业范本,更是一条令人鼓舞、前景广阔的好范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