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马季的几多遗憾:创作缺少幽默 办校收徒未遂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1日09:38 中国新闻网

  “只有中国的相声能使全世界的华人笑在一起。”外国记者的这句话,曾令说了一辈子相声的马季无比振奋。然而,现实生活中,没有幽默的相声创作、没有办成的相声学校、没有收成的研究生徒弟,却又都构成马季的遗憾。

  没有幽默的相声创作

  马季最近重操旧业,创作了一个段子叫《梦中官》,是讽刺跑官要官的。“我认为只要分寸合适,相声还是需要讽刺的。遇到合适的题材讽刺一下,老百姓听着解气”。

  “相声的现状让我忧虑,我们的表演比较低劣。我这么说了,有人肯定要说,你说不好那你来啊,那我得说,我也来不了。”马季将问题的关键归结为相声创作出了问题,“侯宝林老师曾在病床上拉着我的手嘱咐道,即兴发挥是相声的主要技巧,千万不要丢了!如何即兴发挥呢?这已经多少年没有得到充分展现了,为什么呢?说到底还是相声创作的问题。”

  作品幽默不够是当前相声创作的一个缺憾。马季认为:“如果相声作品非常幽默,远比一段绕口令、一个小魔术什么的值钱得多,也更能体现相声的语言特色。相声是幽默的艺术,相声失去幽默就等于失去生命。幽默的趣味完全取决于演员的情操,如果单靠演员自我挖苦、出洋相去取悦人,表现那种离题憨态、木然傻气、怪诞表演,就会失去相声艺术的真实,观众就笑不出来。”

  没有办成的相声学校

  办一所相声学校曾经是马季最大的愿望,这个想法由来已久,可是马季后来发现“不成”:“我们很多相声同行做过努力,有办学校的、有办培训班的,但效果都不是很好。为什么呢?问题有两个:一是师资;二是教材。”

  马季说:“相声哪有什么教材,过去说相声的传统是口传心授,老鸟叼食一样叼给小鸟。这种办法在今天还行之有效,但它无法大量培养相声人才,一个师傅带两个徒弟的方式已无法满足观众对相声演员的期待。因此,如何把口传心授与现代学校教育结合起来是个问题。”马季进一步分析说,前辈艺人有丰富的表演经验,但没有留下文字著述。“过去我们这一代相声演员忙于创作、表演,也没有有意识地积累经验。现在想起来,有些遗憾。我呼吁相声界的‘老人’多把精力放在这上面,我自己也在总结,有体会也有教训,一步步来吧,一点点升华。总之有点觉悟晚了,动手晚了”。

  师资是困扰相声的另一大问题。“相声老师不能直接从学生演变而来,相声老师不仅要有舞台经验、熟练技巧,还应具备老师应有的理论素养,要有文学、美学知识功底,因此办一所理想的曲艺学校很难。”马季说,“相声是口头文学,区别于其它文学,这是阻碍相声发展的一大原因。我们也不甘心这样,正在寻找路子。”

  没有收成的研究生徒弟

  “我现在已经不带徒弟了,都是徒弟带着我了。”谈及收徒问题,马季又发挥了自己的幽默特色。对于他已经将参加相声大赛的清华大学研究生黄金星和米海鹏收为徒弟的说法,马季予以否认,表示“不忍心”收两名研究生当徒弟。

  “当时我只是表个态,没有真收,从心底里我不希望他们‘转行’,国家培养一个硕士挺不容易的,半道改行不是事儿。”马季说,以前他在北师大讲课的时候,也曾有一个即将毕业的研究生写了张纸条递上讲坛,表示自己特别喜欢说相声,愿意放弃所学专业改学相声,马季当时就建议他把相声当成业余爱好。

  马季提及几年前的一件事。当时,《人民文学》杂志发表了马季的相声作品《五官争功》,他借机建议杂志社多发点相声作品,也算推动相声事业发展。没想到编辑直言不讳地说:“相声的文学性太差了!有史以来我们只发过两段相声,另一段是侯宝林先生的《五行图》。”这件事使马季意识到,相声行业需要文化、需要知识来充实,“我们相声队伍非常需要黄金星、米海鹏这样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希望这些研究生像做学问一样去研究相声,希望相声界也多几个博士生”。

  “前几年,我就担忧,相声界后继无人,相声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严重偏低。一些搞相声的人不务正业,玩影视、玩主持,有的相声人十几年还只会说一个段子。还有的名义上在团里挂着,实际上跟影视公司签了约,随时等着去拍电影、电视剧。这样的情况能接好相声的班吗?相声界看不到多少新人,表现好的多半已经30出头,刚出道已是中年,怎么去发展啊?”马季说,“以前我们收徒弟只要求五官端正、口齿伶俐,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就行了。现在看来是太低了,就这点文化素质,你也只能说一些鸡毛蒜皮的事,登不了大雅之堂。还有,大多数相声演员还停留在‘背词’的阶段,说得很活,但没有多少思想。”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陆云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