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军事宝典:《孙子兵法》(下)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1日09:51 南方日报 |
国学碎语 雷铎 《孙子兵法》是一部“天下奇书”,再也没有能出其右的兵书了,秘密在于:其一,《孙子》之前的中国兵法,无出其右者,《孙子》之后的中国兵法,也没有在高度上能够超 越它的,即《孙子兵法》不愧为中国的第一兵法,中国“兵家之经”;其二,《孙子兵法》不仅仅是兵法,也是智慧之学,是明哲之学;其三,兵法无国界,兵争的基本规律大抵相通,《孙子兵法》为人类兵法之祖,受到了世界性的重视和欢迎;其四,兵法的道理,在时代变革中,尤其在社会和人际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重新受到崭新的解读,被应用到集团政治、集团经济乃至个人竞争的运用当中去,当今人们对《孙子兵法》的理解,已经超越了军事的范畴,而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上篇,我们扼要解说了《孙子兵法》的一些精彩观点,这里,我们进一步研究《孙子兵法》的结构:它是怎样论述“要不要打仗”、“怎样打仗”和“国家首脑、军队将领要怎样为国家负责、为人民负责”的? 《孙子兵法》是一个非常完整的体系,“孙子十三篇”全文不到6000字,却有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它由“胜算”、“大略”、“计谋”和“情报(间谍)”这样“3+1”即四大部分组成: 第一至第三篇是战争前的计算和准备,即“计”“战”“谋”,要点是怎样才能掌握整个战争的胜算;第四到第八篇是政略战略要领,如“形势”“虚实”“争变”等等,即战争所面临的一些常规性原则;第九到第十二篇《行军》、《地形》、《九地》和《火攻》,讲解战术;最后第十三篇是《用间》,用间谍来掌握情报以达到“知彼知己”,又回到宏观和整体的战争大略。全文由宏观到微观,又由微观到宏观,就像蛇咬自己的尾巴,构成了一个奇特美丽的圆圈。顺便说一句,《孙子兵法》不但是说理的杰作,也是一部文学价值极高的中国先秦名著,其文字的优美,我个人认为,在《老子》之下,在《鬼谷子》之上,与《黄帝内经》不相伯仲。 如果忽略《孙子兵法》的哲学思想不说,仅就军事方面说,孙子的思想,可分为战争观、战略观、战术观和治兵观四大要领。 在战争观上,孙子主张慎战,反对穷兵黩武;在战略观上,孙子主张“不战而屈人之兵”,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提倡先发制人,速战速决,以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战果;而孙子的战术思想,是孙子兵学体系中最闪光的东西,处处充满从实践经验体味出来的极高的智慧,例如“致人而不致于人”,如何掌握主动,调动别人,不要被别人所调动;“知彼知己”;“令之以文,齐之以物”,也就是教育和严格的军纪军法等等,都是后人为之击节的。 进一步分析,《孙子兵法》的辩证思想,包含了以下五对关系: 第一是义和利的关系。虽然“兵以诈立,以利动”,“非利不动”,没有利益就不要打,但同时,孙子很讲道德,主张“上兵伐谋”,要用最小的损失换取最大的胜利;他最反对的是“攻城”,认为攻城是下策,一定要减轻敌我双方和无辜人民的伤亡,这里面就有古老的人文主义在。 第二是实力和计谋的关系,譬如他说“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一定的土地面积和资源决定一定的军事实力,而实力的对比决定了战争胜负,这是战争理论中最早最宏观的、超出了战争视野的“唯物主义”。 第三是一般原则和原则活用(反原则)的关系。一般原则就是孙子说的“常”,就是军事学上最为稳定、用无数先人的鲜血的代价换来的经验之谈的基本原则,应该格外重视;但基本原则要活用,例如“穷寇勿迫”,对走投无路的敌人,逼得太凶了,会“狗急跳墙”跟你拼老命;“围师必阙”,包围敌人要留下缺口,给敌人逃命的机会,各个击破才能速胜等等。孙子认为,用兵更重要的是“变”,他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就是军队打仗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但就像流水一样没有固定的形状一样,流水流到哪里就冲击到哪里,随机应变和通权达变,才是用兵的最高境界,所以西方的军事家认为孙子的“机会主义”是战争中的最高艺术,苏联红军攻克柏林时,苏军朱可夫元帅一反“隐蔽自己”的千古金科玉律,用140多部探照灯连同所有坦克和卡车车灯来照耀德军前沿阵地的“反常识”的做法,就是活用《孙子兵法》“反原则”的实例。 第四是利和害的关系,孙子主张趋利避害和“借迂达直”,理论上说,两点之间的距离最短,但在特殊情况下,“以迂为直,以换为利”,表面上走远路和实际上走近路,这就是“辩证法”。 第五是“度”和“节”的观点,“度”就是把握分寸感,过头了就“犹不及”,即主张“节”,即儒家的“中庸之道”,分寸就是“辩证法”。 《孙子兵法》历时二千余年,仍然光芒万丈。 但是很可惜,现在社会上“取其一点,不及其余”、乃至“挂羊头卖狗肉”的种种“活用孙子兵法”的“诡道”之书大行其道,把后人很低级的《三十六计》与《孙子兵法》等同起来,“瞒天过海,借刀杀人”等种种招数好像都出自《孙子兵法》,实在是对《孙子兵法》和国学的亵渎。 作者系省社科院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