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大学治校新格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1日10:11 东方网

  近日随上海市科教党委系统高校文明单位检查团赴一些高校进行两年一度创建工作的年终检查。检查组所到之处看到的是:校园环境新颖优美、硬件设施不断更新、师生风貌焕然一新、学科建设日新月异……

  然而,使笔者产生一定要写一点感受的冲动,更多的还是来自于学校治学的新理念、新特色、新追求、新格言。理念、特色和追求的内涵比较丰富,留待专门的学术文章去进一步挖掘;格言短小精悍、言简意赅,由我这篇网文来品味。

  “包含天下的心”

  辅导员工作在高校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他们在第一线直接与学生打交道,学生的甜酸苦辣、学生的悲喜交加、学生的进退选择,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辅导员。胡锦涛、吴邦国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经在高校担任过辅导员工作。值得高兴的是,我们上海有一大批优秀辅导员,特别是有一些杰出辅导员。

  上海大学的滕玉皓老师做辅导员工作几十年,年龄已近60岁,他无时不刻地关心学生,谁的经济拮据了、谁需要补充营养了,他心里都有数,三年来光给学生饭卡里充钱就花去了3万元、这占据了他工资的很大一块。有人问:“你花掉了那么多的钱值不值?”滕老师的老伴回答:“我们有那么多的好儿女,值!”上海电视大学的焦娇老师身患癌症,仍然惦记学生,进病房前的一天在教室给学生补课、动手术后不到24小时又接通了学生求助的电话;交通大学的施索华老师,在冷空气降临的那一刻,利用自己的“思政”讲坛向学生发出了号召:“拿出手机,给你们的父母发条信息,只要四个字:''''天冷加衣''''”。刹那间,几百条没有任何索取的信息由电波传到了父母手中,家长们在感慨学生成长懂事的那一刻认识了老师育人从细微之处入手的良苦用心。

  复旦大学的辅导员包涵老师,几年来坚持写“辅导员周记”共计200多篇。在这些周记中,包老师与学生对话、与工作对话、与自己对话,从而找到了一条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办法。李长春同志来沪视察工作时听说了她的事迹,给予了高度肯定并表示要尽快出版这本周记,让更多的辅导员懂得如何做好学生工作、也让多的学生乃至学生家长了解和认识我们的辅导员工作。现在,《包涵日记》已经公开出版,包涵精神已经广为传送,而“包含天下的心”则更让大学生们激动、更让大学生们奋起、更让大学生们懂得“齐身治国平天下——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东北电力大学体育系辅导员钟波老师读了《包涵周记》之后感触万千:“‘开始是一种责任,后来就成了一种习惯’。这一简短平实的话语却高度概括了一个大学辅导员对工作的那份执着与热爱,时光荏苒,一晃我自己当辅导员已经三年了,三年来这项工作给予了我激情与挑战,如今的我除了保留着当出的那份热情,更感觉到了作为一名辅导员的压力与责任。”

  “学好外国语、做好中国人”

  上海外国语大学是教育部所属的重点院校,也是在外语人才培养上成就显赫、人才辈出的院校。在联合国官员的行列里、在外交部工作的征程上、在我国对外开放的历史中,在海外华人创业的旗帜下,有多少上外人矫健的身影。钱其琛同志为他们题词的“培养外语外交人才的摇篮”真是名副其实。

  英语学院是外语大学的一个主干学院。大量英语人才的涌现,对于我国开放事业的推进具有非常重要的、其他语种难以比拟的作用。然而使我们难忘的是,英语学院有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精的班主任队伍。他们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注重输送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他们已经连续18年被评为“教书育人先进集体”,记载他们事迹的《班主任耕耘录》已经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近日,英语学院又出版了《导师耕耘录》。《导师耕耘录》内容丰富多彩,朴实无华。既有教授谈专业课教学的体会,又有年青教师育人的体验;既有辅导员老师与学生们共同成长的感慨,又有年青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感受到的导师力量和成就感。这一切的点点滴滴都渗透着英语学院老师们教书育人的坚定信念和耕耘不辍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学好外国语、做好中国人”——这是他们事迹中最让我感动的格言,也是外语大学许多学子、校友通过自己努力使中华文化、中华精神敖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魂魄和根基。常言道,外国语好学,中国人难当。因为在风云变幻的国际舞台,在瞬息万变的世界商场,在跌宕起伏的人生旅途,支离破碎地说几句外国话,漫无边际地出几次中国关,不是不可能;问题在于,你的中国情、中国格、中国心究竟有没有渗透你的血脉、你的言行、你的追求?

  外语大学英语学院的老师们在教知识的同时、也教怎么做人的做法值得提倡;不信,你可以去英语学院亲自感受一下吧!

  “不要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要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立信会计学院是一所新升本科的学院。从原来培养的专科会计人才到现在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素养同时又具有专业技能人才的本科院校,学院近几年加大了人才、特别是博士学位人才的引进力度。

  在教师座谈会上,一些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和一些资深的教授对这批新近人才赞不绝口,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们勉励博士“不要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要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多好的要求、多好的格言啊!带着知识走向学生是一种传业、是一种工作、是一种“卖弄”;反之,带者学生走向知识则是一种授道、是一种愉悦、是一种引领!现在有不少学位较高的青年教师,知识不少、但上课效果未必良好,原因就在于“走向学生”和“走向知识”的关系没有处理好。以笔者所从事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课”为例,一些青年教师基本理论也有、专业素养也不错,但是在课堂上让学生满意就有些勉为其难了,原因就在于这些青年教师在基本理论与基本实际的联系方面、在基本理念与基本实践的运用方面、在基本方法与基本现实的把握方面还有差距。同样的道理,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在会计学等财政、金融专业知识方面,肯定有巨大优势;但是,要把这些优势转变为学生能够接受的长处,就需要学院领导的提醒、资深教授的号脉、教研室组织的集体学习和研讨。立信学院有这个氛围,他们的博士开始“走向”了这个目标、这个路径、这个宗旨。我们也衷心祝愿所有的青年教师(不论你是硕士还是博士)的能够把这个氛围变成自己的目标、路径和宗旨。

  在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检查中,还有很多这样优秀的格言,比如有的校领导非常重视这个工作,称这个工作是“天天工程、人人工程”;还有的老教师也不断地对青年教师提出:“学术魅力传播文明、人格魅力塑造心灵”……总之,在高等教育日益受到全社会关注的同时,我们文明单位的创建工作一定能够为使高等教育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而献计献策、加油鼓劲!


作者:张生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