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大学评估孕育“双胞怪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1日13:19 云网

  特约撰稿/熊丙奇

  最近,一些大学为闯过本科教学评估关,而进行“评估造假”——造假论文、假教案、假规章、假试卷——以此通过教育部门评估的消息,引起各方关注。教育部出来说,评估造假,不是评估的错,这反映出的正是部分高校管理的混乱;学校出来说,当前评估泛滥,学校迎接各类评估苦不堪言,所谓造假,实则是逼良为娼,此犹如学术腐败;教师出来说

,造假从评估一开始就出现了,谁不知道评估就是造假运动,就是认认真真走过场,踏踏实实说谎话,我们已经见怪不怪了;社会公众出来说,教育造假,为师者组织学生造假,是比没有评估更坏的结果,无益于教育、受教育者不说,更破坏了道德底线,丧失了大学精神,贻害无穷。

  在笔者看来,评估泛滥与评估造假,实则是双胞怪胎,而孕育这双胞怪胎的,是行政办学思维下的高等学校管理,将评估异化为权力手段、资源手段、利益手段,明知评估无助于办学质量提高,明知评估中形式、过场甚多,却任由其蔓延。

  在评估组织者的眼中,评估是巩固权力的“手段”,也是落实自己制订文件、召开会议精神的“抓手”。评估之所以在中国教育界有广泛市场,根源在于没有规范的教育拨款体系,教育资源的配置权被牢牢地掌握在政府部门与学校的领导手中,领导的喜好可以轻易左右一所学校、一个机构拥有的资源。而行政性的评估、评审,则是领导强化自身行政权威的一个手段。谁在评估中更听上级领导的话,谁更能搭准上级领导的脉,谁就可以获得更多资源。因此,相对于评估起到的对教育的实质推动作用而言,一些领导更看重评估的“行动”。

  评估还是评估方和被评估方获取资源的共同“武器”。近年来不少评估,是为了获取资源而开展的。这种“目的”,就无法回避“没有失败的成果鉴定”、“没有失败的项目评估”的结果。项目制,是当前十分流行的高校资源配置方式,没有新的项目,就难以得到新的经费、新的资源,因此,开设新的建设项目、建设工程——从教材到课程,从学科到基地,从本土教师到海归人才——自然就成为从政府主管部门到高校人士十分关心的头等大事。而所有新项目、新工程中,属于评估性质的占了相当比重,而即便不以评估为核心内容的项目,从项目开展的程序“完毕”上说,评估自然也是不可缺少的,没有评估的项目,是不可能被立项的。于是,各类教学评估评审项目、研究评估评审项目、人才评估评审项目,纷纷出台上马。而各类评估项目,也将以皆大欢喜告终,否则,如果得到否定的评价结果,钱也就打了水漂。也正是由于如此,在被评估的当事者看来,评估在很多时候也不失为帮助自身解决问题的办法。

  评估更是评估方和被评估方展示成绩的共同“舞台”。在评估组织者那里,评估工作不但可以体现自己的工作,更可以展示相关的成绩——评估出的成绩,不是反映出生动活泼的教育景象吗?很显然,这又一个评估出发点,不可能评出那么多差的、不合格的学校——如果有那么多差的、不合格的学校,怎么向公众交差呢?事实上,评估者难道不知道有造假行为么?难道不知道怎样可以有效杜绝造假么?——不进行集中的走马观花的文件阅读、高调的“现场调查”可不可以?能不能不通知学校,“突然袭击”就到课堂到学生中实地听课、实地调查?——笔者曾经与一主管部门官员沟通说,现在不少高校上报的教授上讲台数据是有很大水分的,他们说我们知道,学校对内对外是“两本账”;笔者还曾经与一主管部门官员沟通说,不少高校的就业率是虚报的数据,他们说,我们自己流行的话就是“水得像就业率”。“可我们能主动出来说出真实么?不可能。这不是自找麻烦吗?谁愿意承认自己分管的一块工作业绩不好呢?”

  来自行政评估组织者的这般心理,也就助长了学校的行为。其实,虽然众多高校的领导们,说起迎接各类评估来,总是一副“苦不堪言”的样子,诉说自己的精力大半以上被各种评估牵扯了进去,但是,往往也是这些领导们,无不把各类大大小小的评估、评审结果,作为了自己最亮的业绩、最好的政绩——而且,相对于一本正经的“建设”,应对评估是更容易的事,似乎脸皮厚,胆子大,甚至彻底忘记为人师表的身份,一切都好办——重点学科多少个、优秀博士论文多少篇、精品课程多少门、本科教学评估优秀,都高调地在各种场合宣讲。要不是有这些评价、评审,中国大学不是多了几分寂寞,少了几分精彩?评估真少了,又拿什么来展示教育办得很成功呢?

  当评估成为巩固行政权力的手段,成为展示政绩、业绩的舞台,成为捞取资源的武器,势必会导致评估的泛滥和评估的造假。只有把教育的评估、评价回归到有益于教育、有益于受教育者,把大学回归其办学单位属性,才可能减少行政性评估,才可能杜绝“认认真真走过场,踏踏实实说谎话”的荒谬景象。(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一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