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之路:一种传统精神的回归 大家谈玄奘精神对于当前社会的意义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4日08:50 大河网-大河报

  

玄奘之路:一种传统精神的回归 大家谈玄奘精神对于当前社会的意义

  

玄奘之路:一种传统精神的回归 大家谈玄奘精神对于当前社会的意义
核心提示

  2006年10月13日至11月20日,“玄奘之路”考察团沿着1300多年前玄奘走过的路,追寻玄奘足迹,探讨玄奘精神之于当前社会的意义。“玄奘之路”活动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并形成了“玄奘热”,有很多读者打电话给记者,表示“意犹未尽”。

  “玄奘之路”活动结束一个多月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社会各界对于玄奘究竟有着怎样的认识,如何看待现代版的“玄奘之路”?玄奘精神对于当前社会有何意义?本报记者先后采访了我省文化学者、专家、教育家、地方官员、玄奘后人等。

  孙荪: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

  玄奘精神充分代表了人类伟大的坚忍不拔的精神

  见到孙荪老师,是在他充满了文化味儿的书房里。谈到“玄奘之路”,孙荪老师非常激动:“说实在的,我对‘玄奘之路’兴趣很大,一直在关注这个事情。”

  孙荪老师认为,“玄奘之路”活动有着多重意义:一是揭秘性的,这样执著的精神追求不仅是宗教学上的探索,更是人文学的探索,它是一种最高境界的攀登。二是社会学意义上的,玄奘精神实际是人类基于对外部世界的浓厚兴趣而产生的一种对于社会理想的求索精神。三是对人类生命体验的极致挑战。玄奘坚忍不拔、克服千难万险,面临的是无尽的艰难,当时的交通工具也不便,每一步都面临死亡,玄奘将生死置之度外,这是一种探索、求知精神的极致张扬。

  玄奘是中原人,他身上带有这个地域极其深厚的文化积淀。玄奘西行路既非升官之路也非发财之道,是长期的文化濡染形成的深厚文化冲动,而这种文化冲动正植于中原文化的根基之上。

  玄奘没有名与利的考虑,玄奘精神充分代表了人类伟大的坚忍不拔的精神,他不求帝王之基业,也不为传世之名,为达境界破釜沉舟、勇往直前,这种行为不仅过去、现在需要,将来也需要,是一种永恒的需要,超越了时代、超越了民族、超越了宗教信仰。

  实际上,每一次伟大的艰苦卓绝的人类行为中,几乎都可以看到玄奘精神。晁错说:“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孟子也有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玄奘就是孟夫子、晁错所说的超世之人。

  《大河报》参与这样的一个活动,是特别富于文化眼光的,也是把玄奘文化作为厚重河南中重笔浓墨的一篇,这种眼光也是《大河报》长期以来在厚重河南文化积淀下形成的。“玄奘之路”的确应该放到中原文化巅峰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来做,大长一下河南人的志气,因为玄奘是河南人的玄奘。像玄奘这样为精神理想、为求得进一步发展矢志不渝的求索精神,怎么宣传都不过分。

  玄奘精神与现代文化事业结合起来,让其成为现代重要的精神源泉,就可以去掉很多浮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现代社会缺失的正是玄奘这样不为功利、坚忍不拔的精神。

  “我现在正主持编写的《中原文化大典》,玄奘是其中让我极其激动的一个点儿,《中原文化大典》其实也是中原文化之谜的寻找,而玄奘精神无疑是这种寻找的一个重要点儿。”临别时,孙赠送了一幅墨宝,正是唐太宗《大唐三藏圣教序》中的一段话:“松风水月,未足比其精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

  张宇:著名作家,建业足球俱乐部董事长

  玄奘精神就是一种追求的精神

  张宇既是著名作家,又是建业足球俱乐部董事长。他是个大忙人,所以“逮”住他老老实实采访有点儿难,所以只能用E-mail给他设“套”,让他方便时“跳”了。

  问:您怎样理解玄奘精神?

  答:玄奘精神就是一种追求的精神。取到经固然重要,但取经的这种态度和这个过程,更重要,更具价值,从而也更美丽。玄奘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它是中华民族精神历史上最优秀的品质代表。他身上那种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舍身求法的献身精神,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心归大唐的爱国精神……凝聚为一种民族的精神。在现代生活中,这种传统的文化精神是弱了,而不是强了。重提玄奘精神,就是对即将遗忘、淡忘的传统文化精神的缅怀与呼唤。重走“玄奘之路”,就是对即将湮没的、模糊的传统文化精神的发现与梳理。在厚重的玄奘精神面前,我们是渺小的。

  问:对于《大河报》参与的现代版“玄奘之路”,您如何理解?

  答:《大河报》积极参与此次活动,自觉担负起了历史与现实的责任,因而这种责任是崇高的。现代版“玄奘之路”上的《大河报》人,通过他们的每一段文字,每一篇文章,每一张图片,向读者传达着他们无形的敬业精神,是如此强烈地和玄奘精神融合在了一起。在我们呼唤玄奘精神的同时,不得不首先为这种精神而感动。

  孟宪明:著名作家、民俗学家

  现代版的“玄奘之路”给了我们一个响亮的昭示!

  孟宪明认为,人本质上是一个精神品种。动物的一切都是为了吃饱,吃饱了也就无事。而人的一切都是从吃饱出发,他要在吃饱后寻求更高的精神价值,于是便有了玄奘西行,便有了大唐以来千古不灭的精神传奇。

  孟宪明说,物质的寿命有限,秦时的碑刻已很难保存完整,春秋时期男欢女爱的歌声却能被抽象的文字传递。在时光流逝中保存下来的,大多是先哲的精神。玄奘西行取经,一条生死路走了个来回。从古至今,能走过这种道路的人屈指可数!

  孟宪明说:“看着‘玄奘之路’考察团在路上日日夜夜发的文字、图片,我感到万分羡慕。他们的辛苦、劳累算得了什么,他们走的是玄奘曾经走过的路,他们是在和玄奘一起走路。”

  孟宪明认为,一个伟大的民族不仅是一个有着海洋般吸纳能力的民族,更是一个闪亮着创造品质和创造精神的民族。伟大以精神的深广和创造的极致作为标准。唐代的“玄奘之路”提供了一个范本,现代版的“玄奘之路”价值何在?它给了我们一个响亮的昭示!

  刘训昌:郑州市第八中学校长、省政协委员

  这种学习精神最终成就了玄奘,让玄奘战胜了一切困难

  见到刘训昌校长时,他正忙得不可开交。作为全国名校的校长,刘训昌既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省政协委员,又是省教师高评委副主任,但他似乎还很不满足。桌子上摆着做紫砂壶和钧瓷用的泥胚,刘训昌说这是他们新建的郑州第一家综合教育基地的泥胚。在这样的基地里,包括了农艺馆、养殖馆、机械化操作、航模陶艺馆等,每一年假期,他都会让学生到这里住上一段,让学生从实践中切实了解祖国的文化精华,并培养动手的能力。

  谈到玄奘,刘校长说,其实教学和玄奘精神是相通的,比如八中的十二字教学方针“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培养兴趣”,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有社会责任感、讲道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乃至打下终身学习的习惯,培养某一方面的兴趣、某一种不断前进终身学习的动力。而玄奘,其精神的最大也最可取之处就在于他的学习精神,孜孜不倦学习的精神,善于学习的精神。玄奘不畏艰难、坚忍不拔西域行路,其主要目的就是学习,就是为了探寻未知世界、破解心中的谜团,而这种学习精神最终成就了玄奘,让玄奘战胜了一切困难。

  刘校长还说,“玄奘之路”考察团西行期间,考察团的行踪成为学生们的热点话题,每个班都订有《大河报》,学生们有的从《大河报》上了解西行动态,有的从大河网上关注行程,学校加以引导,让学生们从中受益。

  “玄奘最重要的是精神,最大的财富也是精神,你们这次现代版的‘玄奘之路’,其实也是在延续这样的精神、寻找缺失的民族精神,非常有意义,也非常有价值。作为河南人,我为玄奘感到自豪,也为《大河报》对于玄奘精神的呼唤和探寻感到敬佩。“

  张会卿:偃师市缑氏镇党委书记

  “再难有玄奘难?”成了百姓口头禅

  见到缑氏镇党委书记张会卿、中国玄奘研究会副秘书长董煜和玄奘第四十七代世孙陈小顺,是在12月28日上午。

  一见面,张会卿书记说:“‘玄奘之路’活动在我们那里反响很强烈,你们的西行路程,牵动着我们玄奘故里人的心。我们以前只是在书中知道玄奘走过的路,现在从你们的行程里,我们有了感同身受的感觉,也进一步了解到玄奘走过的路究竟有多难。你们走的过程中,我们那里的老百姓一直牵挂着,尤其是你们穿越阿富汗时,我们的心都一直揪着,放不下。”

  张书记说,“玄奘之路”活动从缑氏镇玄奘故里出发,给当地群众带来了很大影响,许多原本只知唐僧不知玄奘的群众说:“原来唐僧是真人!”“真不知道玄奘的家就是在这儿的!”

  张书记还说,现在在缑氏镇已形成了学习玄奘的风气。在那里,现如今谁要办事说这难那难,准会有人反驳说:“再难有玄奘难?再难难得过玄奘?”而这句话,现在已成了缑氏镇老百姓的口头禅。

  张书记把他们的规划书给记者看。对玄奘故里建设,他们有一个系统的想法,他们想打造一个玄奘文化旅游区,把这里打造成世界级的佛教文化旅游中心,这个文化旅游区包括了“玄奘寺景区”、“盛唐风情园区”、“西行之路风情园区”、“印度风情园区”等。

  董煜:中国玄奘研究会副秘书长

  玄奘研究会的成员们都在热切地关注着西行进程

  见到记者,中国玄奘研究会副秘书长董煜先生打开随身携带的手提袋,从里面拿出一沓报纸,那是自“玄奘之路”活动开始后《大河报》所有报道的搜集。

  董煜一页一页翻给记者看,当翻到记者归来时,他不由得热泪纵横:“到现在我都忍不住,看到你们平安回来,我哭了,我很心疼你们,要知道你们一路上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啊!你们走了37天,我忙了40多天,这期间我天天关注你们的行踪,天天提着心,直到你们回来。”

  董先生坚持看《大河报》,在“玄奘之路”考察团西行期间,他家里成了村里的阅览室,乡亲们早早聚在他家里,等着看《大河报》。报纸一来,大家争着抢着看,稍不注意,《大河报》就被人“抢”了。

  在“玄奘之路”活动进行期间,玄奘研究会的成员们都在热切地关注着西行进程。每天,从北京到西安再到洛阳,成员们都要打电话给董煜,询问“玄奘之路”的最新行程和动态。

  陈小顺:玄奘第四十七代世孙

  我们祈祷着你们能早日安全回到家

  作为玄奘的第四十七代世孙,60多岁的陈小顺还是村支部书记。

  面对记者,他话语不多,但句句让人感到温暖。

  “你们走后,我们陈家的人好像心也随你们走了,好多人整夜整夜睡不着觉——牵挂啊!毕竟那是我们老祖宗走过的路,一方面我们想了解,另一方面为你们担着心。我们祈祷着你们能早日安全回到家。”

  □首席记者李红军

  玄奘塑像Y

  2006年10月13日,“玄奘之路”考察团出发仪式。Y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