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国泰称:早训练,能改变孤独症孩子命运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1日01:35 南京报业网-南京日报

  【南京日报报道】

  编者按:5月16日,本报刊登了记者帮助一名患孤独症的男童免费接受康复训练的报道后,一些读者拨打本报热线84499000,咨询关于儿童孤独症的问题,并询问孤独症儿童训练机构的情况。为此,南京日报记者采访了在我国最早发现并确诊孤独症患儿的专家——南京脑科医院教授陶国泰,以飨读者。有关孤独症儿童的更多报道,敬请关注。

  1982年,《中国神经精神科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婴儿孤独症的诊断和归属问题》的论文。论文报道了4名中国儿童被确诊为孤独症,这是在我国最早发现并确诊的孤独症患儿。该论文作者就是被称为“中国儿童精神医学之父”的南京脑科医院教授陶国泰。陶老研究儿童精神医学已经60多年。昨天,这位92岁高龄的老人接受了南京日报记者的采访。

  陶国泰介绍,孤独症又叫自闭症,1943年,美国精神科医生凯纳报道了他接诊的11名孤独症儿童,孤独症第一次为世人所知。

  在中国,第一例孤独症患儿是陶国泰在1982年确诊的。25年过去了,陶国泰依然清晰地记得那个病人。那是一个来自长春的6岁男童,他不会说话,手里抱着一块红砖,只要有人想把砖拿走,他就会紧张和哭泣。当时,国内医学界对儿童孤独症了解甚少,甚至有人认为中国没有孤独症。

  “近年来,孤独症的发病率正呈现增长态势。2003年,国内权威医学组织以常州为试点,调查该市6岁以下的儿童,结果得出一个惊人的数字,孤独症儿童所占的比例达到了0.178%。这也就意味着,在1000个6岁以下的儿童中,至少有1个患有孤独症!”

  陶国泰毕生都在研究孤独症相关课题,而他的内心,却常常充满无奈,“治疗孤独症从来就没有特效药,每次面对患儿父母期盼的眼神,我非常想帮他们,但我开不出处方。”孤独症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在目前,是无法用药物治疗的。医生只能建议患儿接受训练。

  陶国泰一直积极呼吁社会关注孤独症儿童,早发现,早训练,可能能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通常,孤独症孩子在婴儿时期就能发现病状,比如说话迟,对父母没有依恋,爱做重复且没有意义的动作等。如果一个患儿在5岁前接受训练,他也许能学会说话;如果超过5岁,他这一生可能都没有语言能力了。

  “事实上,很多孤独症儿童在某些方面具有超能力。”陶国泰介绍,日本有一个孤独症儿童,是一个天生的作曲家,他作的曲子被制作成唱片后,在日本非常畅销。“根据我这么多年在门诊所见,很多孤独症儿童对音乐有特殊的爱好。”他说,孤独症孩子一旦对某件事产生爱好,就会产生依恋,既而产生特殊的力量。比如南京有个患儿,他能说出100多年以后任何一个日期是星期几。还有个孩子,虽然不认识字,但能背诵《格林童话》。

  如果能根据孤独症孩子的特殊能力加以培训,这个孩子有可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陶国泰曾经诊断过一个小女孩,那个女孩记忆力很好,在他的建议下,女孩接受了这方面的训练。如今,女孩已经成了我市一家单位图书馆的管理员,而且非常尽职,因为她能准确地记清放在书架哪个地方的哪一本书,被谁借走了。

  陶国泰说:“这些孩子从降生开始,就伴随着痛苦。如果给他们多一些希望,我们不一样收获了成就吗?”南京日报记者 江瑜

  (编辑 风帆)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