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小巷总理》观后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1日04:22 东亚经贸新闻

  《小巷总理》截取上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谭竹青的人生经历,以一条城边街道变迁为聚焦点,按泥泞路、红砖路、柏油路三个阶段,细腻感人地展示了她甘当人民公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伟大情怀。影片的特色在于,突出改革开放背景下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描绘了主人公关注底层民生的扎实、贴近与忘我,从而赞颂了她精神品格的时代风采。昨日,朱晶观看了电影《小巷总理》后谈到了自己的感受。

  其一,注重以日常行为传达精神风范。

  谭竹青是脚踏实地的埋头苦干者。她的精神不是说出来的,而是点点滴滴、日积月累干出来的。谭竹青为老百姓办事,影片中有几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笔触。她有主见有魄力;凡事想在前头,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不是群众围着追着谭主任叫苦求助,而是谭竹青想在大家之前,主动操作,有始有终;宁肯自己吃亏,也要成全他人。这是谭竹青处事最大的特点,也是一种颇难达到的境界。

  其二,坚持质朴美学的路径。

  目前的影视圈可谓五光十色。豪华的宫庭,奇异的魔幻,暴烈的打杀,缠绵的情爱……其中不乏混乱与迷茫,但总体上还是繁荣而开阔的,因为大众的艺术需求多种多样。然而应当看到,一种发扬传统、关注现实、锐意创新的新现实主义趋向也存在并发展着。

  《小巷总理》属于后者。影片编导对于作品纪实风格的把握十分清醒,观众不难感受到回荡在全片的质朴气息。这里呈现的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空间,虽然简陋、拥挤和嘈杂,但对于经历过或正在经历这种生活的人来说,它是亲切而温馨的。人物气质、生活细节、街道场景乃至社会氛围,都力求还原生活的本真状态,力求再现尚未高度现代化的一个城市边缘的平实风貌。

  作为一部以真人真事为原型的纪实影片,《小巷总理》并未忽视以情感人,着意安排了几个抒情环节,强化了人物的情感交流。片中多次出现的君子兰特写,分明寄寓着对主人公的赞美,而片头片尾的南湖路上打伞母女及逐渐增多的行走人群,其缅怀和象征意义,更是令人心动:人们不免为主人公失去太多个人的休憩时光而痛惜;同时也甘愿在这条路上沿着她的足迹继续前进。拆迁工地挖砖,表层是写实,然而导演处理得很有寓意和激情,让人想起新旧更替,新的生活正是开辟于旧的废墟。

  谈及《小巷总理》的质朴风格,不能不说到丁嘉莉的表演。上海戏剧学院毕业的丁嘉莉,曾三获中国电影金鸡奖表演奖,是个艺术功力深湛的演员。她最有光彩的角色,都是劳动妇女;质朴、豪爽与泼辣,已成她独具魅力的表演风格。因而在气质上,她极易与谭竹青契合。

  谭竹青是中国大地上千万个人民公仆式的模范人物之一。那么,究竟什么是谭竹青精神?那是几十年如一日坚守最平凡的岗位的工作精神;那是挺起脊梁做人,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的工作精神;那是不怕苦,不怕累,不求名利,艰苦奋斗的工作精神;那是为底层民众秉公办事,急他们所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工作精神;那是永远视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利益,宁可自己吃亏,也要成全他人的工作精神。总之,谭竹青精神就是改革开放年代毫不动摇地坚持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义务的党性精神。

  (记者 张倍宁)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