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军旅大戏《最后的子弹》荧屏热播引起关注王雅捷毛卫宁戏里戏外受煎熬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5日01:12 大连晚报
军旅大戏《最后的子弹》荧屏热播引起关注 王雅捷毛卫宁戏里戏外受煎熬 ■首席记者 谷子 今年的电视荧屏,是家庭剧和军旅戏的天下。《亲兄热弟》、《狼毒花》、《士兵突击》等轮番亮相,搅热了整个电视荧屏,近日,又有两部实力大戏在全国荧屏制造了一轮轮收视狂潮,一部是编年体家庭剧《金婚》,另一部则是军旅戏《最后的子弹》。军旅大戏《最后的子弹》在一些地方电视台播出一轮后,一下子被安徽、辽宁、云南、河南四家卫视上星播出,这样的盛况非常少见。《最后的子弹》可谓今年电视荧屏上的一匹黑马,最大的原因在于该剧一改军旅题材的传统模式,以战争为背景,讲述一个关于“和平”与“宽恕”的故事。而在此背后,导演毛卫宁和主演王雅捷各自煎熬的过程也是颇为有趣。 剧情 “和平”与“宽恕”大吊观众胃口 《最后的子弹》是著名导演毛卫宁继《誓言无声》、《梅花档案》之后的又一力作。毛卫宁表示,这部电视剧和时下其他军旅戏的区别在于,它并没有就战争而写战争,主题也不是抒写壮阔的战争场面。而是要借用战争的外壳讲述一个关于“和平和宽恕”的故事。 “我们这个剧不直接写战争,而是写战争背景下的爱恨情仇。”毛卫宁在谈到《最后的子弹》时说,“《最后的子弹》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明线是弟弟马一武劝哥哥马一文投降,讲的是民族大义;暗线是兄弟二人和宋逸琴之间的爱情纠葛。但无论是明线暗线,和平的因素都贯穿其中。” 而剧中三个人之间的恩怨纠葛也都最终以“宽恕”的形式告终。宋逸琴原谅了强娶她的丈夫马一文,马一武原谅了哥哥强占了自己的恋人。 导演“我用《最后的子弹》告慰母亲” 《最后的子弹》全程在四川的深山老林里取景,拍摄条件极为艰苦,但是最令导演毛卫宁痛苦的是母亲的骤然离世。 在《最后的子弹》拍摄的中期,毛卫宁的母亲突然病危,侍母至孝的毛卫宁陷入两难的境地,母亲了解儿子,托人带口信叫他不要回家,安心拍戏。但是,没有多久,毛卫宁的母亲便溘然长逝,没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使得身在剧组的毛卫宁相当痛苦,“在那段时间里,我一直承受着双重的煎熬,可以说在一种非常痛苦的状态下完成了拍摄。” 现在,《最后的子弹》播出,对于毛卫宁来说,没有什么比这更能告慰母亲的。“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好戏,我没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最后的子弹》里也承载着我对母亲的思念!” 主演 宋逸琴让我心力交瘁 主演王雅捷是通过原著作者凡一平的推荐,进入剧组视线的,此前,她拍摄了凡一平编剧的《理发师》。导演毛卫宁说过, “宋逸琴是剧中最复杂也是最难把握的人物”,这个人物有很大的年龄跨度和极大的性格落差,并且有不少心理戏,对演员演技有很高的要求。 王雅捷接手宋逸琴这个角色不啻是一个极大的挑战。“除了剧本之外,我还阅读了原著小说《投降》,希望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帮助我塑造这个角色。”做足准备工作的王雅捷很快地进入角色,但是痛苦却接踵而至。“这个角色太痛苦了,但是她的痛苦是有层次的,对马一文的恨、愤怒和漠视,对马一武的爱、埋怨和无奈。这么多的情感交织在一起,演的时候困难倒是其次的,而是每次当我去感受这个人物的时候,就会被她的痛苦压得喘不过气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