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怎样奔向月球?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9日05:59 光明网-光明日报

  

“嫦娥”怎样奔向月球?

  资料图片

  

“嫦娥”怎样奔向月球?

  承担卫星测控任务的远望号测量船 黄学卫供图

  我国绕月探测工程首战告捷,嫦娥一号卫星在西昌发射成功,但要到抵达远在月球的“工作岗位”,嫦娥一号卫星还需飞行100万公里,需要付出大约13天18小时的飞行时间。

  “嫦娥”将如何成功到达38万公里外的“工作岗位”?专家们为我们作了解答。

   机遇与风险并存

  “到目前为止,只有欧空局的探月是第一次就成功的。在人类迄今开展的100多次探月活动中,成功率不到50%。”很多专家都这么说。而根据月球探测工程中心掌握的资料统计,截至2007年10月,世界上共进行了123次月球探测活动,其中美国发射了56颗月球探测器,俄罗斯(苏联)发射了64颗月球探测器,日本2颗,欧空局1颗,成功60次,失败63次,成功率不到50%。

  “嫦娥”绕月探测工程会遇到哪些风险?

  国防科工委月球探测中心副主任郝希凡认为,最大的风险来自3方面:一是可靠性问题,航天任务和系统十分复杂,存在不可知因素;二是一些无法预知的空间环境因素也可能构成威胁;三是我们第一次发射月球卫星,技术上可能还存在认识不到的问题。

  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认为,探月工程面对一些难题正在不断探索解决。

  比如,地球的卫星只要两个轴就够了,所有的仪器对地,翻板对太阳,只要两个对准了,就可以干活了。而月球探测器不行,必须所有的仪器对月亮;通讯天线要时刻对准地球,不然信号过不来,也接收不了指令;第三翻板要对太阳,不然没有电源。主要的难题是太阳、地球、月亮都在转动,卫星也在转动,这几个角度需要时时刻刻对准,才能工作。否则,要么照相以后传不下来,要么没有能量。

  又如,以往地球接收探测器信号的距离是几万公里,现在高达38万到40万公里,那么遥远的信号传下来衰减得非常厉害,中间的损耗是非常大的,如何保证信号的远距离传输也是一个难题。

  月食也是一大考验。当月球探测器穿过月食阴影区时,得不到阳光照射,会导致它的太阳能电池帆板缺乏电源,也会引起月球探测器温度急剧下降。月食对卫星蓄电池组的低温放电能力、温度维持能力和各设备的低温耐受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

  欧阳自远表示,面对种种难题,科学家在技术上已有一些解决方案和设想,但技术问题很复杂,短时间内难以取得很大进展,会在上天后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

   披荆斩棘飞天路

  “嫦娥一号”发射升空后的飞行路径大体是:首先,加速到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每秒7.9公里),进入围绕地球飞行的轨道;此后,加速到每秒11.2公里,脱离地球、进入地月转移轨道,飞向38万公里外的月球;最后进入绕月飞行轨道。有专家把这三个阶段称为调相轨道、地月转移轨道、月球捕获轨道。

  能否顺利进入月球捕获轨道,是中国航天技术面临的一大难点。一些专家认为,恰到好处地实现减速、调整轨道,让“嫦娥一号”被月球引力“捕获”成为绕月卫星,需要地面测控系统准确测量“嫦娥一号”各种参数,适时准确发出指令,才能保证“嫦娥一号”在绕月轨道上进入工作岗位。否则,“嫦娥一号”很可能掠过月球,飞向深空,遗憾终生,或者撞毁在月球表面。

  为使嫦娥一号成功进入月球捕获轨道,科学家们将按计划先后实施4次加速、3次中途轨道修正、3次近月制动共10次变轨。为此,将对卫星发动机实施10次点火控制,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专家介绍如下。

  第一次点火,在火箭把卫星送入轨道约一天后,地面注入指令,卫星主发动机点火实施变轨,将近地点抬高到约600公里。

  第二、三、四次点火,让卫星不断加速:每变轨一次,卫星的速度就增加一点,通过3次累积,卫星加速到10.916公里/秒以上,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向月球飞去。

  第五、六、七次点火,修正卫星的飞行方向:从地球扔一块石头到月球,相当于用步枪击中20公里外靶子靶心的难度,即使奥运射击冠军也望洋兴叹。因此,嫦娥一号卫星计划在地月转移段的第17小时、41小时、90小时前后,3次发动机点火进行中途修正。

  第八次点火,紧急“刹车”捕获月球:当卫星看到月球时,如果不能成功“刹车”,就会沿切线与月球擦身而过,飞向深空。因此,“刹车”控制被看作是最关键也是风险最大的一次,决定着嫦娥一号卫星能否成为一颗月球卫星。

  第九、十次点火,卫星建立起周期为127分钟的绕月球两极飞行的圆形轨道,完成调整姿态,使科学探测仪器对准月球进行探测,太阳帆板对准太阳吸收太阳能,天线对准地球传输数据和接收指令,开始科学探测工作。

   几大系统保“奔月”

  我们的“嫦娥”并不孤单。为了让嫦娥顺利完成使命,我们的科技人员作了细致入微的安排。

  送嫦娥上路的是被人们称为金牌火箭的长征三号甲火箭,她迄今已成功完成了14次发射。再有,“嫦娥一号”是以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为基础研制的,而长三甲火箭最初就是为发射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研制的。至今,长三甲火箭同东三平台已“联姻”多次,每次发射都取得了圆满成功。

  来自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信息显示,长征三号甲火箭在充分继承原有长征型号火箭成熟技术的基础上,采用了百余项新技术,并且在研制中突破了氢氧发动机、四轴惯性平台和全数字姿态控制系统、氢能源伺服机构、冷氦增压系统等关键技术。

  一位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技术人员介绍,根据国际发射市场反馈的信息,我国的火箭性价比较高,可靠性较好。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从诞生到现在的发射成功率是100%,可以同美国、欧盟和俄罗斯的同类火箭媲美。

  金牌火箭只是绕月探测工程五大系统之一。据国防科工委有关人士介绍,绕月探测工程总共包括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和地面应用五大系统。

  卫星系统:主要任务是携带有效载荷进入环月轨道对月球进行科学探测。

  运载火箭系统:主要任务是将卫星送入近地点约200公里、远地点约5100公里、轨道倾角31度的超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发射场系统: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承担卫星发射任务,为发射任务提供通信、气象和其他技术勤务保障。

  测控系统:负责运载火箭发射和卫星整个飞行任务期间的轨道测量、遥测监视、遥控操作、飞行控制以及卫星探测计划的实施与操作管理等任务,并通过高精度的测定轨,为地面应用系统处理科学数据提供轨道数据保障。

  地面应用系统:主要任务是科学探测业务运行管理,科学数据接收、存储和管理,科学数据处理、应用和研究等。

  几大系统组成了有机整体,齐心协力为“嫦娥”奔月保驾护航。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