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都称纯种藏獒 价格相差百倍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8日03:57 大洋网-广州日报
390万元、1300万元……近年来,藏獒以一个个天价吸引着众人的眼球,而在广东的一家大型宠物交易市场,一条号称纯种的“藏獒”只卖六七万元,究竟藏獒价几何?相差数百倍的价格后有什么秘密? 全国藏獒权威专家崔泰保表示:社会上对藏獒存在一定程度的疯狂炒作。目前,原生态的纯种藏獒全国已少之又少,他呼吁应该规范藏獒的选种育种,“再也不应该无休止地到藏区收狗了!” 问题一: 逢藏獒必称纯种 究竟是狗还是獒 昨日,南海大沥镇的新城南宠物市场内,一只用铁链拴住的公藏獒被主人牵着走出了牢笼。路边,一只毛色驳杂的小母狗正等在一旁。配种完成,母狗的主人向对方交付了2000元配种费。“你这条狗这么瘦小,毛色这么差,是纯种的藏獒吗?”记者问母狗的男主人。“当然是,我花五六千块钱从西藏直接买回来的。”男主人回答。 随着“藏獒热”的升温,大沥新城南宠物市场内,类似对话几乎每天上演。记者随意询问了几家售卖藏獒的宠物店,每家都标榜自己的是纯种藏獒。一家宠物商行的老板指着一头成年藏獒说:“你看我这只,掉嘴、掉眼,毛色漂亮。判断什么是纯种藏獒,就看它长得漂不漂亮。如果我卖的不纯,写张保证单给你。”他说,这只纯种藏獒是从青海玉树买过来的,现在配种一次要收费5000元,要卖则至少要六七万元。 然而,无论价格几何,广东宠物市场上售卖的藏獒事实上罕有纯种。青藏高原河曲藏獒纯种犬协会副秘书长张忠说:“藏獒原生的才是真正的纯种,现在市场上绝大多数的藏獒都和其它种杂交的。像掉嘴、掉眼的,好看不好用。按我说,那叫狗,就不叫獒了!” 全国藏獒专家、甘肃农业大学教授崔泰保表示,近年来全国其它地区大量从藏区购入藏獒贩卖,使得纯种藏獒优良基因流失严重,目前全世界的纯种藏獒少之又少。 问题二: 配种一次高达10万 藏獒到底价值几何? 近日,记者驱车来到广州花都区芙蓉度假村旁的南越獒园,见到了园主叶维和他的35只藏獒。叶维说,一只真正的纯种藏獒从牧民手中买下来都要在几十万左右。现在,园内的收益主要靠配种和卖刚出生的小藏獒,去年一年的利润有数百万元。“母狗检查过身体健康以后,配种‘友情价’一次3万元到5万元,要和最好的‘红旗’配,一次得10万元。” 对于藏獒产业属于“暴利”行业的说法,叶维并不同意。在青藏高原寻找藏獒非常危险,好几次,他的汽车都在冰天雪地里失去控制,险些掉进山谷。说藏獒产业是“暴利”行业,似乎有失公允。 问题三: 藏獒价格水涨船高 无证狗场谁来监管? 青藏高原河曲藏獒纯种犬协会副秘书长张忠说:“目前买藏獒的人多了,獒场也多了起来。”但由于市场欠缺规范,目前广东省内大概有200多个打着“藏獒”旗号的狗场,其中许多都无证经营,缺乏监管。 “有的崽子一个月就被卖掉了,最便宜的一千块钱就能买到。这对我们的影响不好,坏了藏獒的名声。”叶维则透露,省内正规的獒园只有30多家。 问题四: 选种育种缺乏规范 如何拯救纯种藏獒? “春秋两季走在入藏的路上,都能看到不少被遗弃在路边的藏獒尸体,让人心酸。直接从海拔三四千米拉回来的藏獒不一定适合南方,由于气候的改变需要进行合适的选育!一些老板将藏獒拉到南方后,夏天各种消暑的措施都轮翻使出,如买来大冰块,让藏獒趴在上面,让藏獒呆在地下室里开足空调。”全国藏獒权威专家、甘肃农业大学教授崔泰保忧心忡忡地对记者说。 他表示,小藏獒的哺乳期为45天,要经过适应人工喂养的调试期,打好各类犬病的防疫针,才能送到平原地区。因为过分追求经济利益,目前的藏獒产业缺乏规范的选种育种过程,许多优良个体未经选育出适应外地环境的品种便被直接从藏区贩出,由于不适应环境,90%的个体都罹患各种疾病,纷纷死去。 而因为生存环境的急剧改变,幸存者及其在非高原地区繁殖的后代已慢慢变成懦弱的孬种。 此外,藏獒的体高、毛色和繁殖能力等各项体征也在急剧退化。崔泰保说,如今体高在70厘米以上的藏獒近乎绝迹。 崔泰保说,他们正在建立藏獒的规范化选种育种基地,通过技术手段培育出性状稳定、毛色鲜明而且适合在非高原地区生长繁殖的纯种藏獒品种,“再也不应该无休止地到藏区收狗了!” 滁州花650万买藏獒观测地震 本报讯 据《安徽商报》报道,日前,安徽省滁州市地震局新建藏獒宏观观测点举行了隆重的挂牌仪式,这标志着安徽省唯一利用稀有动物观测地震前兆异常的宏观观测点正式运行。 据滁州市地震局专家介绍,藏獒的灵敏度高、野性大,对探索监测地震宏观异常则有着更为积极的意义。一般而言,相隔两三公里的地方轻微震动,藏獒都有强烈的反应。这对地震宏观异常的观测和短期跟踪都有很好效果。这也是地震专家选择藏獒“协助”观测地震前兆异常的原因。 目前,宏观观测点共有藏獒5只,经过评估,总价值高达650万元,据称,年底还将引进4只藏獒。据了解,观测点的专家会对藏獒进行24小时观察,藏獒的异常反应,如狂吠、用爪子不停扒门都会成为专家的判断依据。 文/记者 赖伟行、陈穗华 图/海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