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脸谱为普通秦人画 “像”(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9日14:30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百年脸谱为普通秦人画“像”(图)

  百年脸谱,融会了这一千年艺术的精髓。文/图记者吴飞

  小村发现百年脸谱

  图册中的32张脸谱,是厚重的民间艺术结晶,除了表现历史人物以外,还描绘了一张张普通秦人的面廓,其中洋溢着的质朴民风几乎让人们能感受到秦人面容的百年缩影。

  11月19日,陇县东南镇东兴村,记者见到了民间艺人姜亚峰老人。在老人的带领下,记者当天下午在陇县文化馆见到了这册脸谱。图册表现的有秦人代表人物秦始皇、李自成,又有民间人人皆知的张飞、关羽,也不乏历史传说中塑造的赵公明和王灵官。承载脸谱的纸张则已明显泛黄,纸张纤维细腻而独特,在民间留存下来的古代纸张中极其少见。这一点,记者在当天采访专业研究人员时也得到了证实,研究人员依据当时的历史情况,也对纸张的来源进行了推测。

  70岁的姜亚峰老人告诉记者,这本图册是1961年在自家老院储藏杂物的房屋里发现的。当时,图册埋没在杂物堆里,用很严实的油纸包裹着。一起发现的还有一些古籍旧书和字帖。因为时间久远,发现那些古籍旧书已经被卖掉了。现在得知脸谱图册的价值时,老人感到有些惋惜,那些被卖掉的古籍旧书中可能也蕴藏着许多有价值的东西。

  由于从小就对美术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姜亚峰40余年来一直默默保存着这本图册,家里人谁都不知道。今年,在与同村的乡党闲聊时,姜亚峰无意中向对方透露了这本图册。见过些世面的那位乡党随即将发现脸谱图册的事告知了当地媒体,这才促使尘封了近半个世纪的图册得以重见了天日。

  周秦后裔狂欢大潮

  “父亲不识字,更不知道图册是怎么到的我家。”姜亚峰说,在他的印象里,家里上溯三代的直系亲属里都没有“文化人”,都是普通的农民。虽然脸谱图册的具体来历还有待于搞清,但它肯定和陇县当地盛行了千余年的社火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陇县社火据说是在继承周秦汉唐时期的白戏、散乐和古代锣鼓、舞蹈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而形成的民间集体游艺活动。每到正月十五,十村八乡的社火竞相献艺争强斗智,汇成了周秦后裔的狂欢大潮。

  在民间社火中,脸谱的表现形式在其中占了很大的比重,其造型奇特,色彩质朴明快,纹饰严格讲究,谱样多而齐全。尤其是古代陇州地区的社火脸谱,代表了陕西西府地区的最高水准。

  “社火不像戏剧有台词,因此要让人一看就知道表演的人物是谁,所以脸谱很重要。在画法上它不仅勾勒出人物的眼眉口鼻,还要勾勒出符合此人物的身份性格的特殊标志,如肤色、疤痕、痣、皱纹等。”陇县文化馆副馆长杨秉权长期生活在当地,对民间社火脸谱的了解尤为专业。他告诉记者,画脸谱的颜色早期只用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暗合五行明表忠奸,这也是表现社火脸谱人物角色性格的基本色彩和语言。

  熟悉社火的姜亚峰则认为,现在的陇县社火脸谱比较粗犷,而图册上的脸谱笔法细腻、古朴,对很多人物的表现手法也与现在的社火脸谱不同。根据他的绘画经验,这本图册所用颜料吃纸很深,所以应该是细腻的上等颜料。

  记者从姜亚峰处得知,他1958年在新疆建设兵团当兵时,一幅剪纸作品就在新疆《绿洲》杂志上刊登。到部队一年后,他借调到哈密地区修建大剧院当美工。1961年响应国家政策回家后不久便意外发现了脸谱图册。当年,因为家庭成分问题,姜亚峰没有吃上“商品粮”依然留在农村。但因为有着绘画的手艺,当地许多单位都邀请他去画毛主席像。在那个特殊的政治年代,姜亚峰所画出的毛主席像,最大的高三米。

  在姜亚峰家,他特意从床底抱出了一堆彩绘石头。自从脸谱图册被媒体报道后,姜亚峰了解了这些脸谱的价值。他又拿起画笔,在外形类似人脸的石头上,仿照图册内容临摹出了数张脸谱。

  勾勒普通秦人脸廓

  在陇县文化馆副馆长杨秉权的办公室里,悬挂着各种与脸谱有关的民俗作品,脸谱造型特征也跨度了不同时间段。翻看着脸谱图册,杨秉权回忆起几年前,在陇县东坡(音)村、河北村一带也曾有过脸谱图册出现,但因为损毁严重失去了研究价值。

  姜亚峰发现的这本图册,其外皮纸张为构树皮制成。杨秉权副馆长在请教了专业人员后得知,脸谱图册内纸为竹纤维制成的纸张,而且“很有可能是当时的公文纸”。

  自发现后在对图册的仔细观察中,人们在外皮纸内侧看到了“光绪三十”的字样,与这些文字一同出现的还有“宅地”字样。文化馆人员由此推断,图册外皮纸为单独装订,装订前可能曾被用于记录宅地面积一类事项。

  杨秉权副馆长告诉记者,32个脸谱上的黄色颜料部分已有少量脱落,目前可以肯定,用于脸谱着色的颜料是以自然原料制成,民间将其称之为“石色”。

  从脸谱画法上看,画者有一定的绘画功底,对陇州地区的社火相当的了解,参与过那个时代民间社火脸谱的化妆。因为没有落款,应该是出自民间画师之手,图册的用途则是每年社火脸谱化妆的参照“模板”。

  最为重要的是,当地文化工作者从装订图册的麻质线绳以及脸谱画法,认为图册画于清朝中期,最久则不会超过200年。而值得注意的是,相对那些历史人物而言,透过墨迹和古朴细腻的绘画手法,图册脸谱还用夸张的手法勾勒出甚至包括“土匪”在内的一些普通秦人的脸廓,向后人诉说着它的历史和价值。

  “脸谱与现代画法和构图区别很大,极具研究价值。演绎了两千多年时间,社火艺人将脸谱中最能反映生活特点的地方画出来,尤其是清朝的鼎盛时期记录更为翔实。”杨秉权认为这些脸谱五官紧凑,笔法显拙,有着西路社火的显著特点。

  记者在当地了解到,陇县社火在全国来说保存的原生态东西规模大、内容丰富、造型独具,参与群众基础庞大。虽然目前已被国家和省上列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人们担忧像脸谱这样的民间艺术“不敢挖掘,更不敢产业化,为迎合市场便难以保留其原生态的内涵”。

  在陕西仅陇县一地,每年正月十五表演的社火队就有一百多家,观看社火表演的观众10万人。去年春节,陕西民间社火还曾远赴广东进行表演。

爱问(iAsk.com)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