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假文凭”与假的“真文凭”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7日01:01 正义网-检察日报

  钱钟书笔下的《围城》中,方鸿渐是一个又迂腐又可爱的书生,他负笈西游,一度醉心于文艺,但迫于家父望子成龙之心,回国前还是买了“克莱登大学”的博士文凭,聊充门面,只是他的脸皮功夫还没有修炼到家,始终惴惴不安、底气不足。不料在三闾大学,他发现同事中那位牛皮哄哄的“教授”韩学愈,居然也毕业于那个子虚乌有的“克莱登大学”,让他哭笑不得。鸿渐前辈或许泉下不知,在他身后,效尤者何止万千?

  假证已经泛滥成灾。君不见,“办证”的小广告曾经一度遍布神州大地的大街小巷,制造假证的“产业”欣欣向荣,人声鼎沸。每每路过中关村附近,总有人探头探脑地搭讪:“证件要么?”媒体曾经披露,北京的假学位、学历证书约占学位、学历证书申请总数的20%。这样的估计或许还有点保守。2003年某省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分流进程时,验证中心在各地市送来的2571份证书中,竟然查出假证书949份,作假率几近四成。而据最近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填写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数比国家实际培养人数多出了50万,也就是说全国至少有50万人持有假学历!于是,假文凭的新闻就见怪不怪了:有一位仁兄,自称是北京大学的博士生,在北京举行的全国高级人才招聘会上被郑州某学院高薪聘请。后来假证现出原形,才知道他不过是高中毕业的自考生。还有一位牛人,据说是哈佛大学的博士,被山东某高校以百万年薪聘为副院长,但是在上任一个月后被院方识破。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为何“假文凭”会如此有市场?有需求就有供给,“文凭社会”的逐渐形成刺激了人们对学历、学位的巨大需求。如今就业、升迁,无不需要文凭开路,以至于水涨船高,“学士多如狗,硕士满街走,只有博士还能抖一抖”。读本科要四年,读硕士要三年,读博士也起码要三年,十年寒窗之后,还有没有你工作的位置?于是,有人开始走“捷径”。好在我国各地文凭验证系统尚未健全,给这些现代“方鸿渐”提供了可乘之机。前面提到的几位牛人,如果不是因自作聪明暴露出来,可能还会走运得更久。其实,他们也不是完全没有文凭,而是真实的那个文凭早已贬值。N年以前,大学毕业生还是“香饽饽”,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一夜之间,人才市场人满为患,考研大军蔚为壮观。当用人单位纷纷提升门槛,满大街走的毕业生们,只好咬咬牙继续向下一个学位冲击。如此往复,巨大的压力以及高薪的引诱下,难免有人等待不住,“剑走偏锋”出险招。因此,我们在批评、谴责买卖假证行为的同时,是否也应该反思一下我们的教育制度和用人制度?教育培养人才要人尽其用,而不是盲目追求数量;用人单位更应该看重真才实学,而不是以“文凭”取人。当然,我们的法律制度,似乎也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我国刑法第二百八十条第二款规定了伪造印章罪,但该罪很少付诸实施。2001年颁布的《关于办理伪造、贩卖伪造的高等院校学历、学位证明刑事案件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把伪造、贩卖假证的行为纳入刑法第二百八十条的调整范围,但也没有规定对故意购买并使用假证的人进行定罪处罚。法律的威慑力在于违法后果的确定性,不剥夺非法手段获得的利益,就很难杜绝人们的投机心理。

  这是真的“假文凭”。应该看到,我们社会上还有一种假的“真文凭”,文凭是真的,但是获得文凭的途径却见不得光。一些官员利用手中的权力,通过在高校正式注册获得学籍,堂而皇之“混”到文凭,而高校则有“权”能使鬼推磨,乐得“助官为乐”,好一个双赢的局面!在职拿个本科学历已是小儿科,花公款读个研究生,上课、考试不露面,甚至论文也找人捉刀,最后戴上硕士博士桂冠,也大有人在。这种假的真文凭,可谓“国家免检产品”,在官场畅通无阻,彼此心照不宣。为何官员的文凭吃香?这是因为我们的机关、事业单位在选拔人才上以学历为标尺,而对于获得学历的详细情形却置若罔闻。如果说现代“方鸿渐”们购买假文凭只是为了谋生,还是一个生存的问题,那这些通过权力获得真文凭的,说到底是一个腐败的问题。为了获取更高的地位,获取更多的利益,他们以权力去牟取学历,作为往上爬的垫脚石。以这种弄虚作假行为给自己“镀金”的官员,我们还有理由相信其为人之道、为官之道吗?更为可怕的是,这种冒充“专家型”的官员,往往利令智昏,自我感觉良好,听不见他人意见(或者下属也不敢给他提意见),于是外行领导内行,可能决策起来更糟糕!而庸官、贪官淘汰清官的魔咒又会在当代历史上重复!这两年来,电子化的文凭鉴定系统正在全国建立起来,越来越多的假文凭无处遁形,但这种技术化的手段却无法甄别假的“真文凭”。如果这种“合法”、“合理”、“公开”造假行为得不到遏制,似乎应验了那句“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难以服众。最近,某全国政协委员也在媒体上呼吁清理官员假文凭,甚至要求高官文凭不实就引咎辞职,可见矛盾之突出。的确,反腐如果要一反到底,也该清理一下这些“假的真文凭”的死角了。

  其实,文凭造假不是中国特有的问题,国外甚至更为严重,但域外如何处理这个问题,或许能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最近欣闻全球正在掀起围剿官员假学历的运动,例如我们的邻邦韩国,多名公众人物被曝在大学文凭上造假或粉饰,结果被媒体穷追猛打。韩国公务员委员会发出请愿书,要求政府对全国超过6.3万名公务员的背景资料进行彻底检查。俄联邦官员的文凭造假也不在少数,总检察院高度重视,并从今年3月起,在俄全国范围内展开彻查。结果,政府部门人人自危,大量持假文凭者纷纷落马,一些高官还因使用假文凭而被追究刑事责任。联合国一位部门主管不过是被发现从一所“野鸡”大学拿了一个不大正规的文凭,结果就不得不卷起铺盖走人。

  纵观这些国家打击官员假文凭的做法,有两个共同点,其一是法律对文凭腐败毫不手软,如韩国《选举法》就明确规定:对伪造或者编造学历的政治人士,取消其当选资格,判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在德国,持假文凭的人将按照欺诈罪处置,并处以1000欧元以上的罚款。在加拿大,对文凭造假采取的是“零容忍”的态度,不仅要对制假者施以法律制裁,而且也要追究购假者的责任。其二是规范高校学位授予制度,让试图从高校获得学位的政府官员受到多重的监督,尤其是媒体的监督。例如,美国从2005年开始由教育部和联邦贸易委员会、人事管理局联手,将全国正规途径鉴定的教育机构与非正规机构区别开来,结果一些投机取巧拿到学位的政府官员被解职。美国第一位女奥委会主席桑德拉·鲍尔就是因伪造科罗拉多大学英语学士学位,最后不得不引咎辞职。可见,“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阳光才是最好的防腐剂,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我不否认刑法的作用,但刑法不是万能的,它可以对付“假币”(真的“假文凭”),但对付不了“劣币”(假的“真文凭”)。法律辅之以民主和监督的机制,才可以把“劣币”从市场上驱除出去,根治假的“真文凭”这颗毒瘤。

  (作者系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研究人员)

吴丹红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