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平民的“短平快”维权故事系列之三 你把法规当真,法规才真的有用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5日07:50 大河网-大河报

  

一个平民的“短平快”维权故事系列之三 你把法规当真,法规才真的有用
□记者朱金中文杜小伟图

  核心提示

  昨天,本报讲了郑州普通市民李兆宇维权的5个小故事,很多读者打电话来,想了解更多李兆宇维权的“技巧”和“理念”。他们想知道,为什么别人啃不动的硬骨头,到李兆宇手里便有庖丁解牛般的快意?这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他凭借何种独特思维模式,在与强势部门和公司的角斗里取得“完胜”?

  采访对象要给记者录音

  一次普通的采访,采访对象竟一丝不苟地收集“物证、人证”,记者还是第一次遇到。

  2月28日下午3时,记者如约来到李兆宇位于郑州西郊的办公室。第一次见面的开场白,便让记者见识了他的与众不同。

  李兆宇的办公室不过几平方米,招呼记者落座后,他叫来一位同事:“帮我拿块电池。”电池拿来,李兆宇把电池安到录音笔上,打开,放在桌上——采访对象要录音,记者还是第一次遇到,而且这样“明目张胆”,更让记者颇感意外。

  随后,李兆宇的一位女同事来到记者身边坐下。李兆宇向记者介绍:“这是我们公司的法律顾问汪小姐,大学学的是法律,拿了律师证。”一次普通的采访,就这样在被采访对象一丝不苟收集“物证、人证”的前提下开始了。

  再去就得你们提供机票

  成都市计生委这位处长态度诚恳地说,工作人员把政策解释错了,并保证:“你来,我亲自给你办。”但李兆宇的回答却很不给对方“面子”。

  “我的那些事其实不能叫维权案例,因为都是我自己的事,叫故事比较合适。”李兆宇说,他和王海之类的“维权斗士”不同,因为他的故事都牵扯到自己切身利益,应该都是被动的,而不是“打假索赔”。这26个故事里,与他最切身相关的,大概要数两年前办准生证。

  李兆宇是郑州人,办了个小公司,也在郑州,但他的妻子是成都人,户口也在成都,是某公司派驻在郑州工作的。2006年,李兆宇和妻子决定要个孩子。

  生孩子要办准生证,而女方的户口在成都,于是李兆宇的妻子飞回成都,来到户口所在地的街道办。但是计生专员告诉她,因为她长期不在成都,“我们怎么知道你生育过没有,而且你的档案也不在成都,要办,得回档案所在地办”。

  成都方面的说法似乎不无道理,毕竟他们不了解自己的婚育情况,那就回郑州吧。李兆宇的妻子飞回郑州,找到公司,却再次遭到拒绝。公司说,按规定“应该回你的户口所在地办理”。

  当时李兆宇对准生证究竟该谁办一无所知。但他凭常识判断,“他们两方(指成都市某街道办和郑州公司)肯定有一个是错的”。

  依据这个判断,他解决问题的方案目标指向不是成都,也不是郑州,而是北京——他直接拨打010-114查询国家计生委政策法规司的电话,询问“这样的事究竟该谁来办”。国家计生委工作人员给出了很明确的答复: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应该回成都办!

  有了国家计生委的权威说法“撑腰”,李兆宇立即拨打国家计生委信访办电话,投诉成都市某街道办。两个小时后,李兆宇这个郑州普通市民有了直接与成都市计生委一位处长沟通的机会。这位处长主动致电李兆宇,态度诚恳地说工作人员把政策解释错了,并保证:“你来,我亲自给你办。”

  这面子够大了吧?但李兆宇的回答却显得很不给对方“面子”:“要我去可以,你们得提供往返机票。因为我已经去过一次,你们不给办,现在需要跑第二趟,这个错误是你们造成的,所以机票得你们负担。”

  事情最终结果让李兆宇还算满意,他在成都拿到了准生证,但“意犹未尽”,因为妻子第一次去成都时,留意到那个计生专员佩戴的是“协助行政执法证”。李兆宇说:“这说明他没有执法权,无权跟我妻子解释政策,这个违法情况我都没追究呢!”

  政府怎么说我就怎么做

  “激动、嗓门大不能解决问题。我相信你说的是真的,你就得按照真的来办。”

  一个人身上背了26个维权故事,似乎都是挑刺儿找麻烦,李兆宇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因为我相信政府说的就是真的,我相信企业对消费者说的那些承诺就是真的。”

  如果让李兆宇自我剖析,他觉得这种较真儿思维从自己中学时已经形成。当时经常有老师拖堂,下课铃响了还在讲。李兆宇听见铃响便直接起身去上厕所,惹得老师很不高兴。可他有他的道理,铃响下课是学校规定,学生老师都要执行。“既然已经下课了,我为什么不能去厕所?”

  踏入社会后,李兆宇依照这种逻辑模范地遵守着各项规章制度。在李兆宇看来,政府既然讲要为人民服务,那人民就一定要相信,如果人民感到政府没有为自己服务,当然有权讲出来。

  “我投诉从不争吵,都很温和,激动、嗓门大不能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渠道在他看来很简单,那就是,“我相信你说的是真的,你就得按照真的来办”。

  李兆宇维权不紧不慢、不找熟人、不托关系,在他看来,托关系找熟人有失自己的原则:“比如孩子上学,我去找熟人,别人找不到熟人,这就意味着他的孩子丧失了教育资源,这种受教育机会的公平要靠程序来保证,托关系找熟人背离了这种公平。”

  李兆宇在银行、在通讯公司不是没有熟人,不是没有关系,甚至他的一些较真儿的事发生后,还有老同学打电话开玩笑说他在故意找事,但李兆宇不这么想:“每个人追求的东西不一样,我在乎的是一种公平,是程序上的公平。我所有的事情都是在守法的前提下进行的。我很笨,我只会按规矩办事,不会灵活,上学时学校不就教育要守法吗?我所做的就是守法啊!”

  在李兆宇身上,这种“按规矩办事”的思维已经成为习惯,随时都能调动起来。2007年1月的一天夜里,李家突然一片漆黑,李兆宇拨打电力公司的电话,被告知线路出了问题,李兆宇提出当晚就抢修,对方答复说无法办到。李兆宇当即指出:“你们的十项承诺中规定,这是必须到达抢修的,如果做不到,那我就投诉你们。”

  记者问他从何得知电力公司有这十项承诺的,他瞪大了眼睛:“十项承诺满大街都贴着呢,我认为肯定是能做的,不然,他们干吗花那么多钱来宣传?”

  “天才”是学出来的

  遇到维权新情况时,李兆宇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看书查资料,遇到哪方面的事,就去翻哪方面的书。

  李兆宇说自己很“笨”,也自嘲自己做的这些事情“很傻很天真”,但在同事和朋友看来,这个人不简单。不然他也不会有一个“天才”的外号。

  李兆宇的朋友赵丽说:“叫他天才是因为他知道的东西比较多,有独特的想法,处理问题的手段比较多。”但李兆宇说:“‘天才’是朋友们开玩笑的说法,有点调侃的意味。我知道的东西比较多、处理问题的办法多,但那是我一本本书翻出来的。”

  遇到维权新情况时,李兆宇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看书查资料。“很多人遇到事情,会根据自己或别人的经验去判断该怎么办,我不会,我遇到哪方面的事,就去翻哪方面的书,看看究竟是怎么规定的,再决定怎么做。”

  据李兆宇的一位朋友回忆,他当初买车时拉李兆宇陪着去,去了几次,李兆宇就成了汽车专家。陪别人买车,他也在家查资料看书。把汽车的技术参数、发动机性能学得八九不离十,说得头头是道。后来受这家4S店邀请,还给店里的销售顾问和技术人员搞过培训。

  陪同买车陪出“汽车专家”,在诸多同事眼中,李兆宇是一个“特别的人”。“他比较讲究逻辑,比如和他讨论问题,他都是从逻辑上批评你的观点,经常把我们批得体无完肤。”同事汪华这样评价。

  对此,李兆宇并不否认:“推导和逻辑很重要,你说规定是这样的,那让我看规定,你拿不出规定,就明显不符合逻辑嘛!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

  为己维权也推动社会进步

  这种为个人利益去维权的方式和理念,是现代社会的公民所必备的。个人在维权意识和行动上进步了,整个社会的维权才会进步。

  在对李兆宇的采访中,他反复强调只关心自己的事情。显然,他并不热衷推己及人,去做“王海式”的打假斗士。记者翻看他记录在案的26个维权故事,大多数普通消费者也遇到过,具有相当的普遍性。那么,李兆宇能做到的,其他人是否也能做到?

  昨日中午,记者到郑州某银行网点取款,三个服务窗口前两个排着长队,另一个摆着“暂不办理”的牌子。一位中年妇女到摆着牌子的窗口询问为什么不能办理。里面的工作人员回答,柜员吃饭去了。中年妇女问:“你不是没事吗,为什么不能办理业务?”这位工作人员说,自己是负责人,不负责办理。中年妇女反问:“当了领导怎么就不会办具体业务了呢?这么多人排队,你们还不增开窗口?”看客户这么较真儿,这位工作人员只好取下了“暂不办理”的牌子,坐下来开始忙碌。记者问这位妇女怎么这么较真儿,她小声告诉记者:“你看看今天的《大河报》……”

  两天来,本报关于李兆宇“短平快”维权故事的系列报道引起了读者关注,很多人给记者打电话,有的希望能认识李兆宇,当面向他请教,有的表示自己已经开始“活学活用”,还有的希望了解到更多的维权经验。

  对此,河南金博大律师事务所张建营律师说:“不能说李兆宇先生的做法就代表了一个现代公民的维权思维和素养,但这种方式值得每一个市民结合自身情况借鉴。”

  张建营办过不少维权案,很多当事人感觉维权难,难在费事、费劲、费钱,但其实很多小事维权能否成功,关键看是否坚持。面对强势的垄断行业或大公司,很多人感到无助、无力、无法。其实,国家出台制定了那么多法律法规,当消费者真的把法律当真,当作自己的武器时,法律才会发挥它的作用。而如果一开始就认为法律无用,不利用,那它自然就发挥不了作用。

  郑州瑞亚教育咨询公司心理咨询师张春江女士认为,李兆宇在维权时非常自信,这种自信不仅源于知识的积累,还源于丰富的人生阅历。消费者应当借鉴的不仅是处理某个案例时的方式、方法,这种自信的态度和冷静的思维也值得学习。

  河南省消协投诉与法律事务部主任李汉生对李兆宇的故事十分感兴趣:“这种人在我们这个社会太少了,如果每个消费者都能做到这种程度,整个社会的消费价值观将有一个质的提升。李兆宇在小事上的维权做得非常细、非常到位。这种维权有别于‘王海式’的打假维权,但这种为个人利益去维权的方式和理念,是现代社会的公民所必备的,也是消协所提倡的。只有个人在维权意识和行动上进步了,整个社会的维权才会进步。”

  李汉生说,这几年,大型的维权案例在增多,而“小维权”的案例在减少。“消费者愿意在小事上维权的少了,当年曾有人为几毛钱如厕费较真儿打官司,可这几年也就那么一件。”

  李汉生说,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很多消费者认为为了几毛钱、几块钱去维权费时耗力,殊不知,每一个人都去较真儿,才能整体促进经营者改善服务,也能推动整个社会消费秩序进入良性循环。“我个人预计,5到10年,大部分消费者能达到这种境界,那就很不错了。”

  最近一段时间,李兆宇工作之余忙着整理自己的26个维权故事。也许不久的将来,一本记录这些故事的书将摆上书店柜台。当记者问他,能否总结出26个维权故事背后的经验,他想了想,给出8个字——“冷静、客观、程序、死板。”(本系列完)

  个人在维权意识和行动上进步了,整个社会的维权才会进步。

  来源: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