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的最后二十年15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7日06:57 沈阳网-沈阳日报

  

邓小平的最后二十年15

  1977年2月,天还很冷,在北京西山25号,邓小平夫妇热情地接待了陶铸的遗孀曾志和他们的女儿陶斯亮。她们母女是来向邓小平递交陶铸冤案的申诉材料的。虽然当时邓小平还没有复出,但她们相信,凭着邓小平对陶铸的了解,只要他出来工作,就一定会过问陶铸的平反问题。

  曾志递上申诉材料时,滔滔不绝地诉说陶铸的冤案和她们母女在“文革”中的遭遇。邓小平接过材料,没有看,只轻声地说了句:“是陶铸的问题,我知道。”就把材料放下了。

  此后大约一个小时,曾志母女俩说,邓小平只是认真地听,但一言不发,直到把她们送出门外,也没对这个问题表态。

  回去的路上,陶斯亮感到非常失望,对妈妈说:“看来又白跑一趟了,说了半天,连一句话也不给。”与邓小平相交多年,深知邓小平性格的曾志却不以为然——她知道,在这种情况下,他是不会随意表态的,因为这时他还没有正式出来呢。

  1977年12月10日,在叶剑英、邓小平、陈云等竭力举荐下,中共中央任命胡耀邦为中组部部长。15日,胡耀邦在中组部前院的鞭炮声中走马上任了。鞭炮声既是欢迎,更是期望,胡耀邦感到肩上担子的分量沉甸甸。

  胡耀邦觉得,既然有远见的老同志极力将自己推到中组部长这个重要的岗位,他就应当不顾风险,尽自己的最大力量,实施大家希望的主张,让自己的所作所为符合民意和党心。他决定首先抓组织路线方面最敏感、最迫切的平反冤假错案工作,作为冲破“两个凡是”、拨乱反正的突破口。

  在就任的当日,胡耀邦在中组部全体干部会上,将中组部当时面临的形势概括为:“积案如山,步履艰难。”他对中组部同志郑重提出3条要求:要恢复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扫除“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恶习,将组织部门办成党员之家、干部之家;任何人不得阻拦找我的受冤挨整的老同志,任何人不得扣压或擅自代行处理寄给胡耀邦的信件;成立老干部接待组,接待老同志的来信来访工作。

  堆积如山的冤案要昭雪,错案要平反,假案要纠正。这是当时摆在中组部面前的最为迫切的任务。胡耀邦在邓小平、陈云等老同志的支持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冲破重重阻力,大刀阔斧地开展工作。

  不出曾志所料,邓小平复出后过问的第一件事就是陶铸的问题,他指示中组部尽快解决陶铸的问题,并指定由信得过的专人负责。不久,邓小平又对陶铸的平反问题专门作了批示:“经过复查,过去把他定为叛徒是不对的,应予以平反。”不久,陶铸10年冤案终于昭雪。从此,站在时代潮头的历史巨人邓小平,以他的睿智与魄力,开启了共和国拨乱反正之先河。

  继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彭德怀、陶铸平反后,从1979年起,中共中央开始大张旗鼓地为形形色色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彭真、罗瑞卿、陆定一、杨尚昆、邓子恢、习仲勋、黄克诚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被平反并恢复了名誉;强戴给中宣部“阎王殿”、文化部“帝王将相部”、体委“独立王国”等中央和国家机关的枷锁被撤掉;“三家村反党集团”、“乌兰夫反党叛国集团”、“上海地下党案件”等地方性大冤案被彻底平反昭雪。

  在整个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中,影响最大的是为前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平反昭雪。顶着“叛徒、内奸、工贼”的罪名,刘少奇于1969年11月12日在河南开封溘然长逝。这是我党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对刘少奇做出不公正的判定和不正常的处理,是我们党所犯的一项严重错误。为刘少奇平反,是党的历史和国家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要不要公开为刘少奇平反,下这个决心也很不容易。刘少奇的案件,牵涉到“文化大革命”的全局,关系到党和国家历史的真相。

  关键时刻,邓小平站出来:“勇于纠正错误,这是有信心的表现。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