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关广梅现象”与“社资”之争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2日07:37 大河网-大河报

  

1987:“关广梅现象”与“社资”之争

  

1987:“关广梅现象”与“社资”之争
□辽沈晚报记者王晓倩

  阅读提示

  关广梅留在公众视线里的最后也是最深刻的印象,大概是在1987年10月底,当时她在北京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曾被200多位中外记者团团围住,面前满是话筒和镜头,那时,她大方、热情地回答记者们的种种提问。

  20多年后,那场由“关广梅现象”引发的“姓资姓社”大讨论已经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历史中无法磨灭的标志性事件。而关广梅,也早跳出了改革先锋、新闻人物的光环与纷争,近花甲之年的她如今对媒体刻意保持低调。“那都是过去的事了,现在什么都不做了。”据她自己说,她现在最主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婉拒各路媒体记者的采访要求。

  本溪出了个关广梅

  1987年10月底,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的媒体见面会上,几个崭新的面孔引发了西方记者的好奇。时年37岁的关广梅,和其他三位企业家一起代表着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社会最为重要的新兴力量。

  在西方记者的追问下,关广梅坦率透露了她在1986年的全部收入:4.4万元人民币。在当时的社会经济环境下,这个数字是中国人平均收入的12倍,但关广梅解释说,她真实的收入只是平均值的2.5倍,其他收益都有着“多元的处理方式”,比如,以奖金的形式返还给工人,做一些投资,以及支持国家建设。

  事实上,关广梅激起西方媒体兴趣的不仅是财富数字,在经济并不发达的辽宁本溪市租赁了8个食品商店、拥有1000余名员工的关广梅是当年最富争议的经济人物。

  关广梅1971年参加工作,从副食商店的营业员一步步做到业务员、门市部主任、业务副经理。自1984年以后,关广梅的人生被改革开放的浪潮改变,她在改革中“摸着石头过河”总结出的经营方式取得了超出预料的效果。

  1984年,她在本溪市蔬菜公司组织的承包招标中,以当年完成12万元、次年完成14万元、第三年完成16万元的利润指标,夺标承包消防副食商店,当上该店经理。当年,消防副食商店就实现利润18万元。

  1985年初,关广梅提出租赁经营的设想。4月29日,她与本溪市蔬菜公司签订了租赁经营消防副食商店的合同,在本溪市第一个开始租赁经营。

  1986年8月,她承包了本溪市最大、同行业中利润最高的东明副食商场。

  1987年伊始,关广梅和辞职的本溪市委政研室处长李明一起租赁经营5家副食商店,形成了以本溪市最大的东明副食商场为龙头的8家租赁经营企业群体——东明商业集团。

  …………

  本溪,这个名不见经传的辽宁中部小城,就这样出了个改革先锋关广梅。

  商店一“租赁”就扭亏

  关广梅的改革经验和意义究竟在哪里?2008年1月9日,人民日报社主办的《中国经济周刊》评选出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百人榜”,关广梅位列其中,获选理由是,关在任东明商业集团总经理时,“承租多家商店的成功,为她赢得了租赁企业家和女改革家的称号,也让她成为了社资问题的焦点”。

  事实上,关广梅像当时的大多数企业家一样,在改革创业初期,没有任何经验和理论借鉴,往往在凭“经商天分”干事业。1998年,关广梅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回忆自己当初的创业之举,以玩笑的口吻说:“我经商的手气一直不错。”

  1985年4月29日,关广梅与本溪市蔬菜公司签订租赁消防副食商店的合同时,年租金指标定在20万元,合同上明文写着差一万补一万。

  为了实现租赁指标,关广梅进行了精简机构、调整劳动组织、扩大经营范围、调整分配制度等十项配套改革,出台了45项486条规章制度。这些制度都经职工代表大会通过,成为企业的“法规”,让每个职工都知道按法管理、照章行事。租赁头一年,消防副食商店实现利润25.2万元,比上年增长40%。

  而自1981年建店起就连年亏损的本溪蔬菜公司光明副食商店,在1986年4月被关广梅租赁后也焕发新生。她依托消防副食商店,重新恢复了光明商店的营业网点,重新培训职工,一个月后就扭亏为盈,到年末盈利3万元。

  承包本溪东明副食商场时,关大胆提出创“三个一流”,即一流店貌、一流服务、一流效益。至年末,该副食商场在5个月的时间里盈利3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两倍。关广梅租赁的3家副食商场,整体效益都明显提高。

  1986年开始,关广梅个人租赁经营国有商店,以及在租赁过程中出现的与以往计划经济截然不同的经营机制、管理机制、分配方法等,引起了社会各界或褒或贬的种种看法。

  承包经营者和生产工人是什么关系?如果个人说了算﹐工人还能不能说是企业的主人?个人承包的模式是不是资本主义经营方式?此类问题纷至沓来,实际上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关广梅的租赁制改革,到底是姓“社”,还是姓“资”?

  姓“社”姓“资”大讨论

  1987年,《经济日报》从6月份开始,持续40余天的系列报道“关广梅现象大讨论”已被作为“开我国深度报道先河”的范例,载入中国新闻理论教科书。专家认为,正是《经济日报》的报道和由此引发的“大讨论”,让人们在积极推进改革的过程中不再纠缠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而是从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来认识问题。

  1987年6月,《经济日报》上刊出了长篇通讯《关广梅现象》和《本溪市委、市政府的一封吁请信》,文章既描述了关广梅搞租赁经营所取得的种种成绩,也真实地反映了她在改革中面临的阻力和困惑。随后,该报又刊登了有关此话题的多篇深度报道,在全国掀起了一场商业企业实行个人承包、租赁和租赁群体的经营方式是属于社会主义性质还是资本主义性质,即所谓姓“社”姓“资”的大讨论。正是这场实质上关系着中国经济改革性质认识的大讨论,标志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在那个时期,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话题还比较敏感,很少有报纸敢做相关的报道,《经济日报》在此做了大胆的尝试,通过大讨论的形式对城市经济改革给予了支持。

  时任《经济日报》评论部主任,后曾任《经济日报》总编辑的冯并在他撰写的《“关广梅现象”提出了什么》一文中明确指出:“人们不要动辄提出姓什么的问题,不要受旧框框、旧模式的影响,一遇到改革现象,一讲改革人物,就用‘社’和‘资’的陈旧尺度去衡量,观念不改革,我们将永远在姓什么问题上争论不休,徘徊不前。”

  尽管当时写下了如此一针见血的言论,但冯并也坦言,《经济日报》在当时刊发,且如此大规模地刊发这组稿件,也是冒着一定风险的。2007年,冯并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说,当时关广梅话题被报社选中,“有的人认为很好,有的人认为这个路子有点问题”。但《经济日报》仍坚持参与并主导了这场为中国经济改革思想解放破题的大讨论。“我们的态度很明确,就是所有权没有变,只不过是经营权、管理层发生变化,而且是在租赁的条件之下发生的变化,租赁基本上是一种法律行为——在这个问题上,就谈不上姓‘社’还是姓‘资’。”冯并说。

  这组报道后来赢得了第九届全国好新闻唯一的特等奖。1987年10月,关广梅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改革先锋功成“身退”

  事实上,围绕关广梅的争论凸现了中国经济改革过程中,新旧观念的冲突。面对1978年以来中国社会的种种变化,人们多少有些应接不暇。不过,正是在这种博弈中,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普遍认知逐渐确立起来。同时,在政策影响下,私营企业主的社会地位被悄然提升。

  1987年初,同样是辽宁,阜新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大面积推行租赁经营,395户工商企业实行租赁,成为全国第一个大面积推行租赁制的城市。

  关广梅和由她引发的“关广梅现象”带给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性意义已经不言而喻。然而,盛名带给她的也有诸多“不便”。各种讲演、采访、学习让她没有时间听她喜欢的校园歌曲,也没时间看她喜欢的琼瑶小说。1989年,关广梅出任本溪市蔬菜公司副总经理,市烟酒公司总经理。1998年,关广梅从本溪市酒类管理办公室“内退”,创办了自己的“万美经贸公司”。

  关广梅给自己的公司取名时用了一个“梅”的谐音字,公司注册法人代表也不是自己的名字。“我可是出名出怕了!”“出名害得我好苦,你们记者可不知道别人拿着白纸黑字挑毛病的滋味啊!人要是一上报纸,上下左右的人就只看到你的缺点,好像什么优点都没了,怪不怪?”1998年,改革开放20年之际,她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请继续关注“改革开放30年:那些人,那些事”之二十二)

  记者手记

  低调关广梅

  1998年,关广梅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的采访,是我们能查证到的关广梅最后一次正式接受媒体采访。

  2008年3月中旬,与关广梅仅在退休事务上有联系的本溪市酒类管理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她近年来推掉了很多媒体的采访,你们不好找到她的。”记者几经周折,出乎意料地打通了她家里的电话。“不用了,不用了,谢谢你们的关心,真的。”电话那头,关广梅说话依旧风风火火,但拒绝的语气很坚决。“公司不开了,什么都不干了,养老了。改革开放30年了,是值得纪念,可我没有什么可说的,都是过去的事了。”这些话,让人隐约感觉到,年近花甲的关广梅已经坚定地要“回归平凡”。

  即便如此,关广梅关于改革的话语并没有被人们忘记,“关广梅现象”也已成为纪念改革开放30年不可绕过的标志性事件。时间回到1987年10月,在接受中外记者采访时,关广梅面对记者们的告白,可以作为她关于改革的宣言——

  “因为改革是一个新生事物,所以人们对改革的认识不尽相同,可以说人们思想认识和观念上的不一致,是人们在呼唤改革的共同目标下的不同认识,我能够理解他们(持不同观点的人)。不管是顺利还是遇到困难,我都将坚持改革,因为改革是中国的大势所趋,不可逆转。”

  关广梅

  1987年10月底,在北京开会的关广梅被中外媒体记者团团围住。《辽沈晚报》供图

  来源: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