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上,站起大写的“中国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6日07:40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废墟上,站起大写的“中国人”

  ■这是一只令人心碎的小手:伤痕累累的手中,紧攥着一支笔。孩子的躯体被无情的砖石掩埋。

  这是万人揪心的一刻:废墟上的一座闹钟,已经损毁。留下的,是那个永 远 定 格 的 时间——14时28分。

  ■2008年5月12日,北纬31度、东经103.4度——相当于数百颗原子弹能量的汶川大地震,在10万平方公里的区域释放。霎时间,山崩地裂,江河呜咽。

  汶川、北川、茂县、理县……一栋栋房屋倒下,一座座桥梁坍塌,一个个生命消失。

  8.0级大地震!数万人不幸遇难!数百万人失去家园!

  ■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震惊了中国,震惊了世界。

  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灾难,让中华民族迸发出气壮山河、感天动地的伟大力量。一场抢救群众生命、抗击地震灾害的斗争,在中华大地展开。

  1

  托起生命的希望——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把抢救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

  人民安危牵动着中南海。灾情传来,胡锦涛总书记立即作出重要指示:“尽快抢救伤员,确保灾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震后两小时,温家宝总理赶赴地震灾区。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地震灾害,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果断决策、紧急部署——

  地震当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全面部署抗震救灾工作。会议决定,成立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由温家宝任总指挥,全面负责当前的抗震救灾工作。

  5月14日,灾后第二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再次召开会议,强调要把抢救被困群众放在第一位,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一切努力施救。

  5月22日,灾后第十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又一次专题研究抗震救灾工作,强调要继续搜救被困群众,切实把搜救工作落实到每一个乡村,特别是要抓紧彻底排查边远乡村,努力做到无一疏漏。

  面对千头万绪的救灾任务,胡锦涛总书记明确要求:抗震救灾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抢救人民群众生命是首要任务,必须继续作为当前抗震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只要有一线希望,只要有一点生还可能,我们就要作出百倍努力。

  以人为本——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精髓。灾难面前,关爱生命、抢救生命、为了生命,一线希望、百倍努力、决不放弃……

  中南海的灯光彻夜长明,党中央、国务院的心与灾区人民的心一起跳动……

  ——5月16日,在抗震救灾的危急时刻,胡锦涛总书记乘飞机赶赴四川省地震灾区。

  ——5月22日,了解到灾区安置受灾群众急需大批帐篷,胡锦涛立即赶赴浙江省湖州市,实地考察救灾帐篷生产情况。

  ——5月25日,胡锦涛又专程前往河北省廊坊市,实地考察救灾过渡安置房生产情况。

  温家宝总理在地震当天赶赴灾区之后,于5月22日再赴灾区。他走上废墟,走进野战医院,走进帐篷小学,走进灾民临时安置点……

  同样心系灾区的吴邦国、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等中央领导同志,或到救灾第一线指挥救援,或主持会议部署救灾工作……抢救生命、抗震救灾,从中央到地方,各方面迅速行动起来。

  一队队解放军和武警、公安消防官兵,一支支医疗队和专业救援队、一家家新闻媒体记者,从四面八方奔赴灾区。与此同时,声势浩大的募捐活动在全国展开。

  以人为本,国家意志和人民意志高度统一;以人为本,中华民族的力量紧紧凝聚。一个大写的“人”字在山崩地裂中巍然挺立!

  2

  托起生命的希望——11万子弟兵上演“生死突击”,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挥最关键的作用

  都江堰告急,什邡告急,绵阳告急……汶川、北川、茂县、理县音讯全无。无数生命在呼唤,人民子弟兵紧急集结。

  地震发生第13分钟,全军启动应急机制。地震发生第2小时07分,成都军区2架察看灾情的直升机冒雨起飞。

  距地震发生不到10小时,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就有1.2万名官兵进入四川灾区展开救援。在陇南和陕南,兰州军区3000多名官兵在第一时间抵达灾区……

  争时间,抢速度,救生命!13日7时45分起,23架军用运输机和12架民用客机,不间断飞行78架次,将在洛阳、武汉、开封等地集结的10891名官兵及救灾装备运抵成都地区4个机场。

  空中运送、铁路输送、摩托化开进……参加抗震救灾的部队向灾区全力挺进。短短几天,全军和武警部队投入现役部队总兵力达到11万人,涉及各大军区、各军兵种和武警部队……

  交通中断、通讯中断、电力中断……自5月12日14时28分起,震中汶川没有了消息,10万百姓生死不明。汶川怎么样了?党中央在关注,全国人民在关注。“由党员和班长骨干就地组成200人的突击队,携带干粮、水和抢险工具,徒步前进,以最快的速度到达汶川。”13日凌晨1时12分,武警某师参谋长王毅果断下令。几分钟前,王毅和他所率领的救援部队经摩托化行军抵达古尔沟。此时,前进的道路已被巨大的山体塌方堵塞。

  山还在摇,地还在颤……人民子弟兵,这支曾创下世界军史上急行军奇迹的部队,再次依靠双腿与恶劣的天候和地理较量。13日23时15分,武警部队作战指挥部接到了来自汶川的声音——挺进小分队用双脚征服90公里艰难险阻进入汶川县城,成为到达这里的第一支救援部队。

  13日20时15分,成都军区某集团军军长许勇率领的救援小分队突进汶川映秀镇;14日凌晨,四川省军区副司令员李亚洲带领的300人救援分队赶到汶川县城……与世隔绝30多个小时后,汶川盼来了穿迷彩服的救援队伍。

  就在救灾部队突进汶川的第二天,另一场惊心动魄的突破战在空中打响。这是个间歇性的降雨天。没有准确气象资料,没有地面引导;地形复杂,高原缺氧……但是,茂县的灾情不容空降兵循常规、细掂量。

  14日12时25分,队长李振波带领15名突击队员,身背小型卫星通信站、超短波电台和夜视仪,勇敢地从5000米高空跃出飞机舱门,跳向这片急待救援的土地。家在德阳八角镇的班长任涛,奶奶在地震中遇难,岳母重伤,他把悲伤埋在心里,成为15名空降勇士中光荣的一员……2小时40分钟后,茂县灾情第一次传了出来。

  与此同时,成都军区某红军师500名官兵组成的救援队,把绳子绑在身上相互牵拉着,从悬崖峭壁上开辟通道,迅速赶到茂县……

  山体塌方、桥梁断裂、路基损毁……没有路,大型装备就进不来,大型救援就无法实施。时间在分秒流逝,那些依旧被掩埋在废墟里的一个个生命让全国人民揪心……打通“生命线”,成为抗震救灾的又一重中之重。

  14日下午,武警交通部队紧急抽调各地机械操作手,组成抢险突击队进驻都江堰紫坪铺;第二炮兵在全国7个省市抽调的上千名工程技术人员也迅速在北川集结……一支又一支工程部队,展开抢通生命通道的接力。

  15日18时,绵竹至北川的道路被抢通;15日21时40分,震后第一条通往汶川县城的道路被抢通;15日23时15分,丹巴至理县40公里道路被抢通……

  至16日早晨,救援部队突击到了四川所有受灾乡镇。19日14时,救援部队进入到了1480个受灾行政村。

  汶川不会忘记这样的声音——“让我再救一个吧!”这是一位战士余震中冒死要冲进危楼救人时的哭喊……历史不会忘记这样的画面——一个个在塌楼中艰难接近生命的身影,一双双托举担架送伤员上车的大手……到21日21时,解放军、武警官兵共从瓦砾堆中解救生还者3323人,转移受灾群众47.5万人……

  3

  托起生命的希望——共产党员、白衣天使、专业救援队、志愿者……为灾区人民擎起一片天

  抢救生命,这是与死神的赛跑。

  北川县县长经大忠被垮塌的大楼掩埋,从废墟爬出后,忍着伤痛迅速组织救灾。

  地震发生不到半小时,理县杂谷脑镇243名党员就自发集合到镇政府院内,在镇党委的带领下奔赴各偏远村组,组织群众自救互救;绵阳市涪城区,28名党员领导干部立即包片巡查灾情,3.1万名党团员迅速分赴抗震一线……

  在危如累卵的建筑物下搜救幸存者,在巨石不时滚落的山道上打通“灾区孤岛”,在滚滚泥石流中指挥群众转移……废墟上,灾区10余万基层党支部、300万共产党员成为稳定人心的“主心骨”。

  地震发生15分钟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迅即启动应急预案,6000名医护人员全部取消休息休假;地震发生半小时后,四川省卫生厅火速派出首批28支医疗、疾控队伍,奔赴汶川、什邡、绵竹等重灾区;到21日20时,在四川参加抗震救灾医疗救治和疾病防治的一线医务人员达4.5万人,医疗救治队伍覆盖到灾区每一个受灾村庄。

  绵阳市中医院手术室护士长黄琼,3天内接到7位亲人遇难的消息。但她坚守在医院看护伤员,直到15日晚,才躺到床上痛哭了一场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托起了灾区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希望。

  72小时、100小时、164小时、179小时……一个个生命奇迹的出现,不断刷新着人类生存的纪录。随着黄金72小时的逝去,奔波在灾区的近400支专业救援队成了抢救生命的中坚力量。不完全统计,到5月21日,专业救援队在断壁残垣间共搜救出遇险人员近2000人,创造了一个个生命的奇迹。

  救援现场,还活跃着一支14.6万人的志愿者队伍。他们从天南地北自发赶来。得知灾区伤员多、运力不够,12日晚,千余名成都出租车司机自发前往都江堰抢运伤员。一路上,所有出租车都打开了应急灯疾速行驶,汇成一条灯的长河,传递着爱的温暖……

  抢救生命,点滴之爱汇成浩瀚江海,向世界诠释着中华民族以人为本的深刻内涵和时代真谛。

  4

  托 起 生 命 的 希望——废墟中闪耀的人性光芒,像阳光照亮天地

  没有照片,这个画面却通过记者的报道在千千万万人心中定格:汶川县映秀镇小学29岁的张米亚老师跪仆在废墟上,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两个孩子一息尚存,而用血肉之躯挡住钢筋水泥的张老师生命已经远去。乡亲们怎么也掰不开他拼死护着孩子而变得僵硬的双臂。“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多才多艺、最爱唱歌的张米亚用生命诠释了这句歌词的深义,用不死的灵魂为他的学生牢牢把守住了生命之门。

  撼人心魄的相同画面也出现在德阳、绵阳、绵竹、什邡、都江堰……谭千秋、杜正香、瞿万容、钱富波、向倩、何智霞……一个个名字闪耀着爱的光辉。他们离去时都与张米亚是同一个姿势:俯身向下,双臂紧紧护着学生,身体像展翅欲飞的雄鹰。

  没有五线曲谱,一首首“拼命救命”的英雄壮歌在万万千千人的心中传唱:崇州市怀远镇中学本已逃生的吴忠洪老师,为救两名学生义无反顾地返身冲进正猛烈摇晃的教学楼,被轰然倒塌的楼房掩埋……又一串让人刻骨铭心的画面:什邡县蓥华中学,被埋在废墟下的16个孩子在等待救援的艰险时刻,拿出了身边的课本静静地学习起来;北川中学,靠吞墨水维持生命的孩子们在坍塌的废墟下歌唱:“幸福和快乐是结局!”北川县一个幼儿园,不满7岁的小姑娘任思雨双腿被卡,鲜血淋漓,在被救援时却安慰起救援队员:“叔叔,我不怕,你们不要担心。”

  在都江堰,在德阳汉旺、在汶川……许许多多侥幸逃生的孩子,没有只顾自己的安危,而是用双手刨挖抢救老师和同学,呼喊着仍在废墟下的同伴;被压在废墟中的孩子,身处绝境,却朝着正在想法营救他们的搜救队员和医务人员喊:“叔叔阿姨快出去,这里危险!”……

  他们曾经很娇弱,他们曾经令我们很担心,然而在灾难面前,他们的勇敢与坚韧却显示了无与伦比的成熟与强大!

  北川县城的废墟下,被三块水泥预制板压了三天三夜的陈坚挂着吊瓶,身受重伤的他没有眼泪,没有呻吟,而是向抢救他的救援人员谈他在绝望中的坚持,谈理想,谈未来。当他终于被救出时,却在担架上停止了呼吸……

  如果把波澜壮阔的大救援写成一部书,那些故事是击中我们心灵最柔软处的一个章节;如果把波澜壮阔的大救援谱成一支曲,那些故事是生命交响中最凄美的一段旋律。

  5

  托 起 生 命 的 希望——灾难无情,人间有爱。爱的传递铸就了坚不可摧的精神长城

  你的伤痛就是我们的伤痛,你的平安就是我们的平安……面对灾难,13亿人发出同一个声音:我们都是汶川人。

  地震发生的当晚,重庆市第一批医疗救援队就火速赶赴灾区;13日晚,重庆市电力公司7台400千瓦的发电车紧急驰援德阳、绵阳;14日下午,第三军医大学医疗救援队坐着冲锋舟突入汶川映秀镇……重庆迅速成为四川抗灾的大后方和保障基地,成为全国支援四川抗灾物资和人员的中转站。“请大家转告大家:雪凝中,全国人民支援贵州;抗震灾,贵州人民献份爱心。”这是汶川地震当天,在贵州各地广为传播的一条短信。

  不分男女老幼,不分天南地北,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人华侨心系灾区,慷慨解囊。日本、俄罗斯、新加坡、韩国等国的专业救援队伍先后赶到灾区。爱,没有了国界,拯救生命,超越了种族。汶川地震发生后,各地献血站前,人们排起了长队。

  天佑中华,爱撼人间!全国各地不能亲往灾区救援的人们,用各种形式表达着对灾区人民的同胞情谊和精神支持。

  在贵阳,招募“贵阳妈妈”结对帮扶震灾孤儿的行动,一天就吸引500多人报名。“不能靠近你,也要温暖你;让天使的眼睛照亮天堂的道路,祝愿遇难同胞一路走好;让祈祷的烛光点亮灾区的道路,祝愿灾区早日脱离灾难;让爱的烛光为无数颗脆弱的心祈祷,为无数微弱的生命求得平安……”一位网友的殷切寄语,让我们读懂了华夏儿女血脉相连的手足深情。

  5月24日,专程前来走访慰问中国地震灾区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感叹:中国人民是充满力量、勇敢无畏、坚韧不拔、富有自助和合作精神的伟大人民。联合国和国际社会将坚定地支持中国人民战胜这场自然灾害。

  地动天不塌,大灾有大爱。公元2008年5月19日14时28分,汶川大地震过去整整7个昼夜:国旗半降,汽笛长鸣,苍天无语,大地呜咽。13亿人把头深深低下……时间仿佛停止了。这是共和国为她的公民致哀,是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理念的彰显。

  当3分钟举国默哀结束,一声呐喊骤然爆发:汶川加油!中国加油!天安门广场的这声呐喊响彻华夏上空,化作隆隆雷鸣!

  这是13亿人发自内心的呐喊!这是一个民族伟大力量的凝聚!这呐喊,惊天地,泣鬼神,震撼着世界,感动着世界。

  法国《欧洲时报》发表社论说,四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和人民同舟共济,中华民族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的民族精神在升华。世人看到了一个巨大的、越来越清晰的身影——“大写的中国人”。

  我们不会忘记,3岁获救小男孩躺在担架上敬礼的姿态;我们不会忘记,7岁获救小女孩突然绽放的灿烂笑容;我们不会忘记,年轻警花在废墟上为失去母亲的婴儿哺乳时的神情;我们不会忘记,那个骑着摩托背着妻子遗体前往太平间的男人……

  2008,那一幅幅令人动容的画面,已深深刻进人们的记忆,成为亿万人民擦干泪水再出发的强大动力。

  5月19日,全国哀悼日第一天。北川中学高三学生在高亢的国歌声中复课。那琅琅的书声,发散着生命的活力;那清澈的目光,让人们看到了民族的希望。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