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西藏看赛马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9日11:04 红网
(藏族同胞向观众敬献洁白的哈达)
(参加赛马的藏胞在做各种表演) 赛马是藏族民众十分喜爱的一项活动,它不仅是农牧民闲暇之余的集会,交流农牧业生产经验的场所,而且是藏民族精神的展示。在西藏,赛马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深受藏族人民喜爱。藏族先民大都过着游牧生活,而马则是人们交往、生产、战争中的重要工具,生活和环境要求人们必须精于骑马之术、从小就受到训练,由此产生了赛马运动。 在西藏所有民间传承的重要节日中,几乎都少不了赛马活动,并且此项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藏族的节日民俗中,赛马常以主题的形式在节日中显现,更为重要的是,建立在对马的浓郁感情基础之上的藏族人民,创造了独具民族特色的赛马文化。 西藏各个部落之间每年要举行一种贴近大自然的“格萨尔王式”赛马。在7.5公里左右复杂的赛道上,布满河塘沟壑,陡坡和弯路,参赛选手和马匹必须具备顽强的毅力,出众的耐力和灵活性,演出一幕幕涉险绝技,方可登上高高的山顶终点。在藏文化宝典《格萨尔王》史诗中,形容飞奔的骑手“好似冰雹降,犹如电光闪”。 在藏文史籍中,记有“王子能骑马时,父王即逝归天界。”从体育上考察,这简洁的记载有重大的意义。吐蕃王子从小就得学习骑马射箭,年龄到13岁时马术已相当熟练。公元641年,藏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到拉萨时,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其中有一项就是赛马,松赞干布也亲自参加,不过他只得了第13名,因此“13”成了藏族的吉祥数字,故在藏族赛马中只奖前13名。 据传松赞干布在修建布达拉宫时,在宫内修有赛马场,并在他住的宫楼和文成公主住的宫楼之间,修建了以铁皮裹木板为基地悬空栈道。清晨,松赞干布王驱马跑过栈道,声闻10余里,势如万马奔腾。所以,松赞干布以来,就形成了培养人才的规范模式:贤臣+勇士=有文有武的男子汉。武的方面主要是跑马射箭。在西藏的寺庙壁画中,我见到了对赛马的描绘:桑耶寺壁画中的赛马,绘有19匹骏马,在骑手里的鞭策下,奔腾向前,给人以紧张激烈之感。布达拉宫内的壁画上也有赛马图,众多的骏马争先恐后,整个画面栩栩如生。按藏族传统,在喜庆的节日、集会上都要举行赛马,以助雅兴。 吐蕃赛马、马术的发展,出现了需要高度技巧和严格训练的马球运动。从有名的长安马球赛,可了解到唐和吐蕃马球赛的盛况。709年,赤德祖赞的祖母遣使者尚赞咄、敏悉猎向唐朝为赤德祖赞求婚,唐中宗允嫁金城公主,并在蓬莱宫大明殿请吐蕃使者观看马球赛。吐蕃使者要求和唐比赛。对此封演在他的《封氏闻见记》一书中记载“景龙中,吐蕃遣使迎金城公主,中宗于梨园亭子赐观打球。吐蕃赞咄言:‘臣部曲有善球者,请与汉敌’上令杖试之,决数都、吐蕃皆胜。”吐蕃人精于此道,定非一时之功,说明吐蕃人善打马球。马上运动仍然是今天西藏地区最普及、最激动人心的体育项目,从马上拾哈达,马上射箭、射击等项目的一些动作中,不难看出他们与马球运动的“亲缘关系”。 清朝时,西藏地方政府在正月节日期间也举行赛马活动。《西藏志》云:“郡王及噶隆、牒巴、并有名大喇嘛,各出8至9名以至14至15岁幼童数名,快马数匹,跑马自色拉寺东山脚起,由布达拉后至工布堂,约30里,一气跑到,先到者赏绸缎、哈达、银钱等物,其次到、后到者各分赏有差。”另外还有一种纯粹的赛马,达赖喇嘛等上层贵族,将各自挑选出来的赛马,在没有人骑乘的情况下,进行赛跑。“赛马的特点是没有骑马的人,马匹从哲蚌寺附近出发,沿着去拉萨的道路前进,穿过市区,一直跑到铁崩岗附近的一个公园处终止,全程总共有5至6英里。” 西藏的赛马与藏民族的信仰民俗有着直接的关联。藏民族的信仰民俗属于心理民俗,是以信仰为核心,反映在心理上的一种习俗,它与藏民族的宗教意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以藏传佛教为载体的文化内容,已成为藏民族主体文化的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藏传佛教影响着藏民族的历史、文化、日常生活。在藏民族中相继出现过由山水崇拜、植物崇拜、动物崇拜、图腾崇拜到英雄崇拜、偶像崇拜等几种原始崇拜观察和信仰过程。在西藏民间,沿袭至今的达玛节、望果节、萨嘎达瓦节等信仰祭祀活动,赛马是其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每年的藏历4月,在后藏的江孜,藏族人民都要举行盛大的“达玛节”。达玛节主要内容是跑马射箭。这项活动起源于纪念帕巴桑布。据传江孜法王绕丹贡桑帕的祖父帕布,是萨迦王朝的内务大臣,在当地百姓中颇有声望。他逝世后,其弟子每年为他举行祭祀活动。后因战乱一度中断,到公元1048年,绕丹贡桑帕遵其父遗嘱,恢复了祭祀。时间从藏历4月10日至4月27日。从28日开始进行娱乐活动。活动内容主要是亮佛、跳神、跑马、角力、负重。这些活动全由法王的部下、兵丁、佣人承担。到了扎西绕丹帕统辖江孜的时候,娱乐活动中增加了骑马射箭。自此形成了江孜达玛节,每逢藏历4月,为了祭祀帕巴桑布,江孜人民都要举行大规模的跑马射箭活动,久而久之就逐渐形成了习俗,成为江孜人民民族传统体育的一项主要活动。 在民间的“望果节”上,藏族男女老少身着新装,抬着用青稞、麦穗搭成的“丰收塔”,敲锣打鼓,唱着歌绕田边地头转圈。这天,人们举行赛马、马术、跑马、射箭、跑马射击等竟技,广大农牧民群众踊跃参加,给即将丰收的大地增添了无限欢乐、热闹、祥和的气氛。望果节上的赛马,是勇敢的标志,是吉祥的象征,祈祷天神降临人间,来年风调雨顺,人畜兴旺,五谷丰登。昔日传统的内涵沿袭了下来,便是传统的宗教信仰,生产劳动之后的精神慰藉。同时,也向人们展示昔日雪域文化的风采。 在西藏,世俗群众的信仰活动还表现在对英雄人物的崇拜方面。崇拜英雄,是为了表达人民对英雄人物的缅怀和崇敬的心愿。在西藏,有些地区的赛马会是沿袭格萨尔王每次出征前要举行跑马射箭的习俗而形成。格萨尔在藏民族世俗群众心目中是一位上达天庭,下通幽冥,轰动三界,神乎其神的人物。格萨尔诞生在西藏高原,他抵御过蒙古族的入侵,捍卫了本王,开疆拓地,创建岭国,战功卓著,为民族的统一作出过巨大贡献。因此,千方百年来,备受世人称道和颂扬。格萨尔还是西藏历史上一个了不起的军事家和杰出的体育家。他征战于沙场,演习于兵马之中。被誉为勇猛和智慧化身的英雄格萨尔通过长距离赛马的激烈竞赛方式,获得胜利并被拥戴为王的。所以,在西藏世俗群众英雄崇拜信仰中,力量、勇敢、智慧成为向往、崇拜的对象,成为衡量男人价值的标志。 从古至今,马与藏族人民的物质追求和精神渴望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马的情感,藏族人民是浓烈,淳酽的,马是藏族人民日常生活中最亲密的伙伴,俗话说:“草原男人喜欢骑马、女人喜欢歌舞”。“汉子为马流泪,骏马为人捐命。”马,沉重善贞,赤诚如金。人自马旁走过,亲情溢涌透明。马是牧人心中最干净的生命,口碑说:“赠一条哈达具一匹白马的情谊。”正因为藏族人民对马的崇拜与钟情,自然就超越了一切,放牧、远行、婚嫁迎聚,都要骑自己心爱的马伴行,藏族民歌也有“肩上的钢枪,跨下的骏马,还有热火般的勇气,这是牧民的三件宝贝。”爱马成了牧民的天性,在他们眼里“马虽然长着畜牲的毛皮,却具有神的灵气和感情。”赛马更是西藏人民生活中娱乐的主要内容。所以藏族一年之中的赛马活动不计其数,凡是大型的的节日都有赛马,反映了西藏的民风民俗。赛马是古往今来藏族最持久、最普遍的群众性活动,从选马、驯马到赛马,积累了丰富的“赛马文化”。 在赛马中,选马对马的口齿、身腰、步态、颜色都很有讲究,认真选出口齿适龄、骨骼清奇、步伐稳捷、红色或白色的骏马,以备参赛,力求吉祥。驯马对选出备参赛的骏马,在调教驯养上,各地都有行之有效的独特办法。如当雄地区在参赛前40天到两个月,每到深夜就把马浸泡在冰冷的河水里,凌晨才遛马、给马梳洗。经冰水浸过的骏马,骨骼清奇,跑势凌厉,富有耐力。安多地区严格掌握给马喂精饲料的时间与数量、凌晨牵马吃草、并边遛边数马吃草的口数。既给骏马足够的营养,又要避免马儿吃得过饱发胖。 赛马首先要给骏马精心打扮、除给马备上精美的鞍鞘、笼头外,还要给马额插彩花。脖披彩绸,尾巴边扎梳成辫形。有些地方则骑着光背马参赛,增加比赛的难度。参赛的骑手也要精心打扮,穿上华美的彩衣或紧身服,戴上红缨帽或大头帽或金花帽,背起叉子枪,显得格外俊俏潇洒。 在西藏赛马的形式种类不一。以距离来说一般有10多里的,也有为10里以下的中程赛或1至2里的短程赛;以马来说,有骏马赛、马驹赛、母马赛;以骑手来说,有成人赛、孩子赛、姑娘赛等。还有表现高超骑术和技巧性的马上运动如马上拾哈达,马上敬青稞酒、马上形体表演、马上射击、射箭等项目。雪域高原上的赛马运动热闹非凡,也更能显示出骑士的高超技艺,有速度赛和特技赛,其中特技赛包括在飞驰的马上倒立、侧转、飞马拾银、拾哈达、拨旗、挥刀斩旗杆、镫里藏身、单挂等五花八门的高难度动作。骏马飞奔,骑手机智灵活,勇敢而顽强,真可谓种类繁多、扣人心弦。 每年的8月,西藏许多地方均要举办赛马会,赛马会期间,雪域高原片片芳草茵茵如绿绸毯的草坡上,一座座五彩缤纷的帐篷,徜徉着一群群猛浪般的骏马或彩云舒卷似的牛羊,呈现出“千马连翩去无形,万壑惊蹄鼓乐高”的景象。高原赛马会,这是个瀑布般飞流,车轮般旋转的彩色的梦,一次草原物质和精神文化的大博览,一次草原风情民俗的自然汇集,初来西藏高原的人,往往就这样开始介入、了解和熟悉高原。 在广袤无垠的西藏牧区,赛马是比藏历年更热闹的民间节日,唯一的全部族集会的机会。它在牧人心目中的地位,它所引发的向往之情,自然就超越一切。不光第一名有大奖,最后一名也有奖——一串马粪挂在马脖子上,戏称为“捡马粪”的。 赛马节也是一个恋爱的季节,委婉的汉族人习惯将之视为“浪漫”。因此,说牧区人看重赛马节的程度超出过藏历新年一点也不为过。赛马节之前,方圆几百公里各乡各地的牧民们便带着帐篷,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佩戴齐各自最值得炫耀的珠宝饰物,在花海似的草原中一路踏歌而来。 在西藏,广大牧民把赛马的事情看得非常重要,他们早早就着手准备,各个乡的牧民们带着帐篷,穿着艳丽民族服装,佩带各式玲珑精致的饰品,从不同地方汇集到赛马现场。高原短时间内就出现一座帐篷城,帐篷城中,时有人们的欢笑,时有农牧民围成一圈跳果谐,加之物资交流会也会同时举行,更使8月的雪域高原呈现一派繁荣祥和的节日景象。 (作者系湖南第五批援藏干部,现任山南地委宣传部副部长文良安) 稿源:红网 作者:文良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