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温哥华市市长在接受本报独家专访时说: “我们残疾人最需要的是独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07日08:21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郭剑

  

温哥华市市长在接受本报独家专访时说:“我们残疾人最需要的是独立”

  9月5日早上,加拿大温哥华市市长萨姆·苏利文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完成了残奥会火炬第二棒的传递。这是一位坐在轮椅上的特殊的市长,为了传递残奥会火炬,他还亲自设计、制作了一套不锈钢的传递装置,安装在自己轮椅左边的扶手上。

  30年前,苏利文在滑雪时不慎摔坏了颈椎,但高位截瘫并没有让他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并且在2005年克服重重困难当选为温哥华市市长。据随行工作人员介绍,奥组委之前问过苏利文市长,是否在传递火炬时需要帮助,但苏利文回绝了奥组委的好意。

  “我想,我完全能够自己完成这件事情,这是我的‘独立原则’,我想,我们残疾人需要自立。”苏利文说。不过对于信念坚强的苏利文来说,登长城确实需要别人帮忙了。

  “志愿者给我最多感动”

  “前几天我去司马台长城,我坐着轮椅没办法上去,是志愿者抬我上去,又抬我下来,我非常感动。”苏利文说。

  苏利文说,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是他在北京生活的这段时间里,给了他最多感动的群体,“他们的工作非常专业”。

  “奥运会刚开始的时候我还在温哥华,我在电视里看到中国运动员获得了很多金牌。”苏利文说。

  北京奥运会的后半程,苏利文来到北京,他在“鸟巢”观看了田径比赛。他认为“鸟巢”是了不起的建筑,奥运会的比赛也让人们领略到了英雄的风采。

  “我看了很多比赛,短跑、长跑,还有标枪、铁饼这些比赛,我喜欢看田径,我更喜欢在‘鸟巢’看比赛。”苏利文说,“很方便。”

  “闭幕式也很精彩,我就在现场,感觉很多场面非常漂亮,我想这是最好的一届奥运会。”苏利文说,“当然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热情的中国人民。”

  苏利文说,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够受到中国人民最友善的欢迎,而且大家愿意和他交流,这让会讲一点中文的苏利文感到非常开心:“虽然我的中文很‘笨拙’,但我觉得在中国的生活非常方便。”

  “残疾人该和正常人一样生活”

  残奥会期间,苏利文不光要完成传递火炬的光荣任务,今晚还再次来到“鸟巢”作为嘉宾观看开幕式。对于残奥会的意义,高位截瘫近30年的苏利文感慨颇多。

  “我希望残奥会能让所有人知道,残疾人能够和健全人一样生活。”苏利文说,“很多人都认为温哥华的无障碍设施那么多,就是因为我在那里当市长。但实际上是因为温哥华本身对残疾人非常关照,有那么多的无障碍设施,才可能有我这样的市长。”

  “残疾人运动员并不缺少信仰和梦想,他们甚至可以坚持别人无法坚持的。”苏利文说,“人们不应该只看到我们残疾的一面,还应该看到我们的能力。”

  在北京的这些天,苏利文只要打开电视,就能看到残奥会的推广节目以及对无障碍设施的介绍,这让苏利文感到欣慰。

  “中国政府已经做得很好,我知道他们正在完善和残疾人有关的政策。残奥会甚至可以改变中国未来的某些发展。”苏利文说。

  苏利文诚恳地说:“残疾人可以和大家一样,在社会上从事适合自己的工作,为自己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作很多贡献。”

  “北京给了我们很大压力”

  苏利文第一次登上奥运会舞台,是在2006年都灵冬奥会的闭幕式上,当时,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把五环旗交给了坐在轮椅上的苏利文——作为2010年冬奥会举办地温哥华市的市长,苏利文开始筹划这一届冬奥会的各项组织工作。

  “但北京奥运会给了我们太大的压力,我们很难做得比北京更多、更好。”苏利文说,“无论是奥运会还是残奥会,北京奥组委的工作都非常出色。虽然冬奥会的规模要比夏季奥运会小很多,但人们还是会拿北京奥运会来作比较。”

  苏利文介绍说:“预算中大约要花近100亿加元来完成冬奥会的基础设施,但这些设施不只是为了冬奥会而修建,最显著的效果是加快了城市建设。”

  苏利文认为,大型运动会对于城市的整体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刚开始准备冬奥会的时候,很多人对政府投入有不同的意见,但随着大家对北京奥运会越来越多的了解,发现政府的投入非常有效。所以,现在我们听到的反对意见越来越少,大家都明白,奥运会会给普通人带来好处。”

  本报北京9月6日电

  照片:本报记者 陈剑摄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