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罗平一角。图/通讯员胡良辅)
潇湘晨报记者 张志强 云南罗平报道
云南罗平是个并不起眼的小县城,如果不是试行“一周局长”制,它在百度和谷歌上所能搜索到的最新新闻,是今年6月发现了一只翅长达260毫米的奇异大蝴蝶。
而就是这个连网络都还不甚发达的地方,如今正陷于一场网络风暴。10月16日,有媒体报道该县推行“一周局长”试点。报道形象比喻说,上小学时,同学们会有机会当“一周班长”,肩负起临时班主任的任务。现在一项充满猜想的“一周局长”制度,在罗平正热热闹闹地开展着,即局里的干部职工都来排队轮流充当“一把手”,一周一换。
该报道引发了舆论海啸,网络跟帖以每天近十万条的速度在更迭。有人把罗平形容为“超级幼儿园”,干部都成了小朋友,排排坐,吃果果。更多人则从制度和操作层面上对这项举措提出了质疑,较具代表性的观点分两类,一是认为在儿戏权力,二是折射出行政万能的魅影。
“我们会正确对待网民的意见,也正在积极地反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但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事实真相也非完全像大家所议论的那样。”在接受潇湘晨报记者采访时,这项改革的发起者,罗平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波两度落泪,“我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老母亲也是天天在家抹眼泪,不知道我到底犯了多大一个错误,成为千夫所指。”
10月18日,风波中的罗平官方首度直面媒体,集体接受了潇湘晨报的独家访问,披露“一周局长”制度出台前后的全部细节。
舆论风暴中的县城
(“我一个小小部长没想过会全国出名,推行‘一周局长’试点也不是很大的创新亮点,只是顺应解放思想的大潮,为提升干部队伍素质搭建了一个平台。”——罗平县委组织部部长陈波)
罗平县委组织部位于县委办公大楼三楼东侧,外观上与其他机构的唯一区别是,他们的办公室门外悬挂了一张“一周部长”的轮值表,也就是这场风波的源头。轮值表显示,本周组织部“一周部长”为秘书科干部许洪亮。
因为得知记者要到来,尽管是周末,组织部工作人员也基本上“严阵以待”,都在张罗着准备各种材料。“我们平时就很少接触媒体,更不要说遭遇这样的舆论风暴了”。该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燕飞说。
风暴中,组织部一名干部曾打电话斥责报道该消息的云南《都市时报》记者马俊,说他不该擅自将稿件投给网络。马俊说,他费了很大功夫才让对方了解了网络采集信息的方式。
焦点人物陈波显得很不安,在沙发上不时地挪上挪下,手微抖,两次从中间将一支香烟点燃。“我一个小小部长没想过会全国出名,推行‘一周局长’试点也不是很大的创新亮点,只是顺应解放思想的大潮,为提升干部队伍素质搭建了一个平台。”陈波一再强调说,推行“一周局长”的出发点是好的,而且还只是在罗平小范围内试点了两个月,远没到盖棺定论的时候,更谈不上云南省委组织部、曲靖市委组织部有推广的意向。“报道出来后,我们给省委组织部和宣传部递交了汇报材料,但现在还没得到上级部门的任何答复。”陈波边说着,边下意识地舔了舔干裂的嘴唇。
“在上级部门没有明确指示前,我们会继续做好‘一周局长’的试点工作,这是所有罗平干部职工的心愿。”陈波说,这些天,他也一直在反省这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现在看来最初出台这项措施确有欠妥当的地方,比如在提法上,用‘一周局长’就不太合适,这项措施原意只是创造一个激发干部思维和提升干部素质的平台,并不牵涉到权力重新分配等问题。也许如银行、酒店一样叫‘值班领导’,可能就不会引起大家如此大的争议了。另外在时间上,我们也在考虑适当延长,一周时间确实太短,很多人可能难以进入状态。”
组织部副部长李兆龙说,网络上争议对该县今后推进和完善这项制度不无有益,将考虑在如何处理好与现任领导关系及岗位要求上,对“一周局长”作进一步明确。
“至于网络上说‘一周局长’是‘傀儡皇帝’、‘人人过官瘾’等说法,我们表示不能接受。”组织部门接受记者采访的干部说,这一切缘于外界并未真正理解罗平“一周局长”制度的本身含义。
“一周局长”没权力也没责任
(“一周局长”与法定局长有着本质的区别。“一周局长”只是针对部门内部事务,不涉及对外行权,各类涉外活动及重大事项安排部署还由法定局长具体参与和决策。——在呈报给上级机关的汇报材料中,罗平县委、县政府称)
如何理解罗平“一周局长”的含义,确是看清这场风波的关键。目前所有的网络评论都援引了媒体的最初报道,即“一周局长”就是所有的干部职工都来排队轮流当“一把手”。
在呈报给上级机关的汇报材料中,罗平县委、县政府称,“一周局长”与法定局长有着本质的区别。“一周局长”只是针对部门内部事务,不涉及对外行权,各类涉外活动及重大事项安排部署还由法定局长具体参与和决策。
“并不是说这间办公室今天我坐,明天换他来坐,那不真的乱套了。”陈波说,国家的财经纪律不能违反,还必须是“一支笔”。“设置‘一周部长’或‘一周局长’,主要是让普通干部能从‘一把手’的角度来看待和处理问题,从而达到提升其素质和能力的目的。”
组织部的文件增设了“一周部长”批示一栏,位于分管领导批示前面。“作为部长,我也在观察他们,是不是真的能在思维方式上有所进步,是不是真的能提出一些新想法来。”陈波说,试行“一周部长”后,他仍在履行自己的职责,而且工作任务还加重了。“因为他们所有处理过的文件我都要看一遍,有进步的我表扬,签的不好的我还要私下去沟通,带年轻干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组织部干部监督科科长陈学里和组织科长黄永国面对记者的提问显得有些茫然,不太完整的表述中,主要有两层意思:一则是领导的关爱,帮助自己提升素质和能力,开拓视野;另一方面,从试行的第一天起就没想过当“一周部长”有多大的权限。“并不是说当了‘一周部长’,这周我就真成了组织部的决策者。”
坐在一旁的李兆龙总结说,“一周部长”既没有权利,也没有责任。
在组织部的一份试行方案中,对“一周部长”的工作职责作出了这样的界定:每周一上午根据工作需要和时间安排,向部领导及其他干部职工就本周工作进行简要说明和安排;负责本周内有关文件的批阅,对不熟悉或重要文件的处理,可首先向部领导请示,由部领导提出建议后进行批阅和执行;负责主持部内一周会议,对会议内容做充分准备,对有关会议议项可与部领导及其他干部职工共同商量,研究决定;统筹安排,协调组织部内各科室工作,对各科室一般事务进行决定;完成县委、上级交办的一般工作和任务。
但在罗平试点的其余七家单位中,理解和落实的情况并不尽然一致。建设局局长梁顺城说他对“一周局长”的理解是,可以提高干部职工全局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了解整个行政系统和党组班子的运作情况,了解服务对象的想法,同时也可以对局长一天的工作有个感性认识。
据梁顺城介绍,建设局接到试点通知后,即在12个中层干部中进行了轮值,并对“一周局长”的工作职能进行了明确划分:参加党组会讨论,可对其他部门提出的问题发表意见;处理一些内部事务;处理一些上级交办事务;批阅文件。
“一些日常性的工作可以交给他去做,可以说相当于一个助理。”梁顺城说。
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在总结汇报材料中说,“值周局长”由一名副局长、一名科室负责人、一名职工交替进行,必要时可以请示召开局务会、职工会讨论有关事项,局务会、职工会可以由“值周局长”主持。同时,为充分体现每位干部职工能当家、会当家,每位“值周局长”履职期间给予工作经费1000元。经费支出必须符合“一岗双责”和财经纪律要求。
新官上任的政改冲动
(“组织部多是80后的年轻干部,但他们都不爱说话,行事很严谨,让我很意外。”——如何激发年轻干部的思想活力,就成为陈波上任后要想解决的第一要务。)
罗平县建设局在办公室为“一周局长”设置了一个专座,50岁出头的自来水公司经理吴成忠第一个坐了过去,时间为7月28日至8月3日。
“印象中那周随局长去做了一些拆迁户的工作,其中一个瓜棚拆迁户还是我安置好的,其余就记不太清了。”吴成忠说,虽然做到具体工作有限,但感觉自己还是得到了锻炼。“以前只会从自己部门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现在能够自觉服务大局了。”
加强了中层干部的全局观念,是“一周局长”带给人员众多的建设局的最大收获。
而作为这项制度的创设者,陈波认为还有着更为深刻的背景。38岁的陈波今年2月从曲靖市委组织部调任罗平任组织部部长,“过来以后接连召开了几次职工会,想听听大家对组织和党建工作的建议,但很失望。”陈波说,17人围坐的会议室内,气氛有些冷清,得到的回答几乎都类似于“照着上级的文件精神干好。”
“组织部多是80后的年轻干部,但他们都不爱说话,行事很严谨,让我很意外。”陈波说,这可能是当前组织工作的既有特性,这些年轻人对被动接受的工作都能做得很好,但鲜有自己的想法。
32的陈学里在罗平组织部工作了9年,是年轻干部中的“老大哥”。“在机关工作时间一长,就培养出惯性思维了。一般没考虑成熟的问题不会随便说,对一些工作有想法,但如果不是本职范围内一般也不会主动说起。”
如何激发年轻干部的思想活力,就成为陈波上任后要想解决的第一要务。
“我们的干部是要负责选拔干部的,如果自身综合素质不过关,在选拨干部时就可能会出现把握不准的情况。”李兆龙说。
陈波与几位副部长一碰撞,即产生了为年轻干部搭建一个表现、施展才华的平台,让他们也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是组织部长,我该怎么做?“绝不像外界盛传的那样,出台这项制度是缘于一句玩笑。”陈波说。
陈的新政在组织部受到了普遍的欢迎,很快便出台了相关操作办法,并归纳出了“一周部长”需要提高的换位思考、统筹协调、文字口表等八种能力。除了正副部长和司勤人员外,组织部其余10名职员均参加轮值。
陈学里是首任“一周部长”,“因为我工作时间长,对各项业务都比较熟悉。”
在陈学里的值周档案上,领导和同事们评价说:“能大胆解放思想,组织协调好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值周期间,恰逢市委组织部对我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检查,该同志能较好较快地组织协调好相关部门、相关人员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值周期间无不足及失误。”
李维敏是陈学里的下属,平日和陈及另一位分管副部长同屋办公。“我开始值周那天,陈科长就和我开玩笑说以前是他们俩管我一个,这周我可以管他们了,有什么事让他们去做。”李说,这并不觉得难堪,有工作时也会去找陈学里商量。
在许多人的值周档案中,都记录说“真正体验过以后,才了解部长有多少工作要做,压力有多大。”陈波说,“看了以后心里感到很温暖,这是推行制度之前所没有想到的。″”
但在梁顺城的理解中,让中层值周干部了解“一把手”的工作的难处和压力,是“一周局长”制度的题中之意。
在所有罗平官方提供的材料中,都对“一周局长”制度实施的目的作了这样的描述:为领导分忧不添乱,给自己锻炼不越权。
罗平风波的寓意
(“长期以来,我们的干部选拔工作具有相当的保密性,甚至一定程度上给民众留下了作秀的印象。——罗平县委组织部部长陈波)
7月15日,组织部试行“一周部长”的工作成绩得到了县委书记高阳的肯定,并授意在全县建设局、农业局、旅游局等7家窗口服务单位开始进行试点。县委要求,干部职工人数在25人以下的,应在全局职工范围内进行;干部职工人数在25人以上的,可以在中层干部中开展。
陈波说,高阳在听取他汇报时,总结了三点意见:锻炼干部,提高素质;发展民主,创新工作;增强团结,促进和谐。
“做‘一周部长’,心里其实还是挺紧张。”陈学里坦言,“一周部长”制度无形中在同事间形成了一种竞争意识。“那么多同事在看着,要提不出点想法,自己脸上也会不光彩。”
黄永国是刚从乡镇调来组织部,平日少话。“负责组织科,对其他科室的业务不熟悉,当‘一周部长’迫使我会更多地学习。”而就在他担任了“一周部长”后,即提出了开发“短信党课”的建议。目前已发出教育信息38期,当地媒体报道说,下一步将在曲靖市全面推广。
“过去每学习一次都要坐车晕来晕去,人累死累活不说,还误工费钱。自从开通‘短信党课’,拿出揣在衣袋里的手机就能上课,终于免了跑腿的辛苦。”距罗平县城60多公里的马街镇鲁基村党员唐聪国说。
但也并非每个干部在值周时都能提出好的建议。组织部干部科副科长李云7月7日至11日和9月15日至21日两次值周,都只在值周档案中写了同一句话:“站在部长的角度批示了一些文件。”
当地干部担忧说,一个良好的改革意愿,因为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持和规划,在执行上难免走样。
“每个部门的情况都不一样,像建设局的机构很完善,各部门的业务能力也都非常强,‘一周局长’能做到事其实不多。”吴成忠说。
林业局等试点单位也都反映说,一些干部不珍惜值周机会,对“一周局长”试点工作的认识还不够到位,流于形式,不负责任的现象还会时有发生。
“这是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即要召集试点单位进行总结,发现、提出存在的问题,并在下一步的工作中予以改进。”李兆龙说。
所有接受记者采访的罗平干部均相信,“一周局长”制度经过进一步完善后,将会给他们的工作带来更多益处。而此次之所以陷入舆论风波,应该有着更为深刻的社会背景。
在值周时,陈学里提了一个建议,邀请特邀监督员列席组织部部务会。由组织部下发的文件中称,此举是为“扩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民主,提高人民群众对干部选拔工作的公信度和对组织工作的满意度”。
“提高选拔任用干部透明度,是‘一周局长’制度最核心价值之一。”李兆龙说,最简单的理解是,当今后有岗位需要从这些轮值的干部中选拔时,他们值周时所表现出来的素质和能力是已被人记住了的,来不了半点虚假。
“长期以来,我们的干部选拔工作具有相当的保密性,甚至一定程度上给民众留下了作秀的印象。所以当一级组织部门提出‘一周局长’这项制度时,在不被人充分理解的情况下,确实很容易被误解为另一场权力游戏而遭受攻击。”陈波说,他无意充当改革家,只希望舆论能宽容地对待一个新生事物,进行理性的了解和论证。
稿源:红网 作者:张志强